“超重和失重”的教学流程设计:超重和失重

  江苏省大港中学杨文兵1.通过演示实验设计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在茶杯的杯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纸,将一物块放在纸上,纸完好无损,现将该装置快速向上提  起,结果纸破了,物块掉入杯中。
  演示实验2:将两块铁块叠加在一起,中间夹一张比较薄的纸,一拉纸就断了;然后将两铁块同时自由落下
  ,轻轻一拉纸就抽出来了,而且完好无损。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2.新课教学
  (1)在“重”字上做文章,阐明重力和视重的区别。
  演示实验3:在弹簧秤下挂一个钩码,让钩码保持静止,读出示数;再让弹簧秤上下运动发现示数忽大忽
  小。
  说明:重力和视重是不同的。
  重力:产生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决
  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视重:测力计(弹簧秤或台秤)的示数。弹簧秤示数指悬挂物对弹簧的拉力;台秤示数指物体对支持物的
  压力。
  说明:超重和失重研究的是视重的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由学生自主探究超重和失重的概念、产生条件,并进行理论分析。
  ①通过演示实验确定超重和失重概念。
  演示实验4: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好,两个弹簧完全相同,先用双手控制住两边弹簧上端的细线,
  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左边挂的重物重,弹簧伸长量较大,右边物轻,弹簧伸长量较小;随后两手同
  时放开,发现左边弹簧比原来短了,右边弹簧却比原来长了,左边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右边物体处于超重
  状态。
  学生总结:超重就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失重就是压力(或拉
  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
  ②分组实验(用弹簧秤悬挂钩码按表格操作),由学生分析讨论,寻找规律,得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
  。
  运动情况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弹簧秤示数变化超失重情况加速上升向上向上变大超重减速上升向上向下变
  小失重加速下降向下向下变小失重减速下降向下向上变大超重超重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常见运
  动形式为向上加速和向下减速;
  失重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常见运动形式为向下加速和向上减速。
  ③由学生自主探究,画受力图,列表达式,从理论上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教师引导,结合实验与媒体,学生探讨,理解完全失重现象。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解释刚上课时的两个演示实验。
  学生顺利答出:演示实验1是因为物块向上加速处于超重状态,纸破了;演示实验2物块向下加速处于失重
  状态。
  教师追问:纸没有受到任何损伤,难道说两者之间一点压力都没有吗?
  学生讨论,自己总结完全失重现象及相应特点。
  定义:如果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该现象叫完全失重。
  理论分析:若物体加速度向下,大小等于g,代入得F=mg-ma=mg-mg=0,即没有视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为0。
  条件:物体加速度向下,大小为g。
  常见状态:自由下落、竖直上抛的物体等。
  学生做演示实验5:将一个塑料瓶的底部和侧面扎几个孔,水从孔中流出来;若将该塑料瓶从高处落下,
  水不会从孔中流出。
  学生自主讨论:因为从高处下落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会产生压强,所以水不会流出。
  多媒体展示: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弹簧秤不能直接测重力,天平不能测质量等。
  学生总结:若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那物体一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凡是与重力有关的仪器都不能使用。
  3.小结
  超重失重两纷纷,拉力支持定乾坤;重力长存无变故,超失须看加速度。
  4.播放录像,拓展联想,布置作业
  播放“杨利伟太空之旅”录像。播放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然后让学生每人写一篇小论文:如果重力
  完全消失,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推荐访问:失重 超重 流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