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江湖|PE

  做PE ,能力的考验不外乎是找项目和找资金,这些都从哪来,从朋友那来。  融资靠朋友  “这个圈,缺乏信任。”  黄建华,福建人,在PE圈混了5年,得出如上结论。黄建华做过通讯、做过电力、从过改、做过投融资平台,创业做过动漫,最后,在金融圈稳定下来,目前任华盛通宝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人生的目标是:“从一个职业经理人成功变身为合伙人。”
  见到黄建华的那个傍晚,他刚签完一个项目,心情不错。几句寒暄过后,黄建华的私募人生在他的讲述中缓缓拉开帷幕。
  极度的吸引力
  入行PE,其实并不是黄建华的选择。黄建华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专业,已经读到博士后的他,在2008年之前,金融,和他绝缘。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建华通过同学引荐,进入了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工作,这看上去更像是一场意外的跳槽,却成为了黄建华最后的职业选择。
  那时候,中国PE市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PE这个词看上去已经不再陌生。业内有名的PE人赵丹阳,在黄建华加盟金融领域的这一年甚至掏了211万多美元的腰包和美国股神巴菲特吃了顿午饭。没有人知道赵丹阳到底赚了多少钱,但是因为赵丹阳的一顿饭,PE这个领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话题。
  实际上,对黄建华来说,PE绝对不是他最初的选择,如果不是同学的“多事”,他可能还在某个实业领域干的热火朝天。但是,进入这个领域后,他发现,自己的热情完全被这个领域激发出来。
  “富人做不了PE,一定是穷人,对钱有欲望,还要足够的聪明、勤奋。”一直靠拿工资的黄建华在PE身上看到了一种模糊的未来。
  “和做实业10%-15%的回报相比,PE更加有诱惑力。国外PE回报大约是30%,印度是100%,中国在100%-500%之间。”黄建华说,“而且,最具吸引力的是,经济的发展依靠高科技,高科技研发往往缺钱,PE是高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所以,PE,黄建华很看好,而且他觉得,自己的未来一定是要和PE纠缠不清了。
  信任危机
  其实,回看中国 PE历史,有着很浓厚的中国色彩。
  早些时候,一批人自主创业,成立了自己的企业,但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于是,为了解决困难,企业家就向朋友借钱以渡过难关,但遗憾的是,还钱的时候到了,可是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依旧拿不出多余的钱还给朋友,于是,看在朋友的情分上,就将债转股。借朋友的钱变成股份的形式存在,朋友也变成了股东,然后大家一起做生意。没做多久,企业赶上机会,上市了,结果大家都赚了,而且是赚了好几倍。就这样,尝到甜头的企业家们觉得,和做实业相比,这个赚钱方式似乎更加有效率,于是第一批PE人诞生了。
  如今,距离第一批PE人诞生究竟有多远,没人知道,但是,市场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2012年,是黄建华做PE最关键的一年,黄建华觉得,中国PE依旧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
  “中国人更愿意把钱捂在自己的口袋里,不放心把钱交给别人去管理。缺乏信任,是这个市场最大的痛。”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GDP总额为47万亿人民币,银行存款达5.2万亿美元,但是PE的融资额不到千亿人民币,这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PE规模相去甚远。
  “在美国,出资的多为机构,在中国,出资的多为散户。”这也并不奇怪,黄建华觉得,长久以来的文化要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靠朋友,这是黄建华做 PE几年来唯一没有改变的感触。虽然中国现在有很多机构资金已经进入了这个市场,但是,实际上社保、养老等机构能出的钱很少。黄建华说:“只有很少的企业才能从这些机构拿到钱。”
  所以,现在的PE市场,交朋友依然是重要功课。
  项目靠关系
  王磊,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一家私募公司项目组工作,头衔是项目经理,说白了就是为公司寻找好的项目资源。
  对PE,王磊在读书时就有所了解。研究生在读时,王磊曾自己创业,组建了一个乐团,演出赚钱,后来乐团要扩大规模,为了融资,王磊曾四处寻找风投,但是寻找风投的过程中,他自己对私募产生了浓厚兴趣,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挣钱快,变成富一代的几率高”。于是,毕业后,王磊将乐团交给朋友打理,自己则进了PE公司,开始了私募生涯。
  没有老师
  进公司时,王磊只有26岁,在同事眼里,小屁孩一个,本以为会有人手把手教的梦想,很快就被现实敲得粉碎。大家都很忙,甚至忙得连一起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磊面对的除了经常空着的隔壁同事的办公桌,就是一头雾水的自己。不知道从哪去找项目源,成了最折磨王磊的事。
  终于有一天,一个满口喷着酒精味的同事在王磊加班的夜晚回办公室取材料,看到加班的王磊,这个同事就趴在王磊的桌子上,告诉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项目在办公室里是找不到的,要出去跑,和政府、和企业家搞好关系,项目就有了,尤其是地方的金融机构,是好项目最多的地方。
  那一夜,王磊失眠了,但是从第二天开始,王磊决定,出去。他给自己换了一身行头,花了6000元,然后对镜子里的自己说,“你ok的。”
  建立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王磊基本上算是文艺青年和普通青年的中间青年,主动和人套近乎,不太符合王磊的个性。虽然是走出去了,但是王磊不知道他究竟怎样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变成别人的关系户。
  在政府的接待室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王磊学聪明了,他开始跑私募论坛,一般在这些论坛上会有一些企业家和政府的人到场,这些人都是私募的簇拥者和直接关系人,王磊通过各种途径,比方说和主办方搞好关系,能近距离接触嘉宾,以换来和嘉宾共进一顿饭的“荣幸”。或者是通过身边的朋友,找身边的朋友,来认识可能会掌握项目资源的对王磊来说重要的人。
  “我发动了身边所有的关系,就差幼儿园的侄女了,都想让她问问她幼儿班的老师有没有关系。”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2年的时间,王磊跑下了十几个省、市的关系,和那里的政府和金融机构都成了“朋友”。代价是,王磊慢慢成长的肚子。

推荐访问:江湖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