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的介入治疗_子宫颈癌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改良SEIDINGER技术,经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给予化疗药物,并用液态及固态栓塞剂栓塞肿瘤血管床及供血动脉。结果:60例患者,特别是50例未能手术的患者,经1~2次介入治疗后,经CT复查,治疗效果明显。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子宫颈癌效果肯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介入治疗;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077
  子宫颈癌是妇女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35%~72%[1],组织学上分为鳞癌和腺癌。以鳞状细胞癌居多[2]。子宫颈癌在治疗上首选手术根治,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发现较晚,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应选择放疗,因为鳞状细胞癌对于放射线较为敏感,因此子宫颈癌术后或失去手术机会及不愿手术的患者,应当首选放射治疗。对于无放疗设备的医院,介入治疗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1年3月-200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介入治疗子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0岁,维吾尔族患者40例,汉族20例,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为子宫颈癌,取活检后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鳞癌。根据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可判断出对邻近组织侵犯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肿大,判断有无转移。本组60例中10例因病灶未超出宫颈行手术根治,20例病灶蔓延到宫颈外,30例侵犯到邻近脏器。
  1.2 方法 引导设备为西门子800 ml DSA X光机,美国MARKV PROVIS高压注射器,天津哈那好公司产动脉鞘、导管及穿刺针、超液化碘油、明胶海绵。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应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左侧股动脉,置入5F COBRA导管,在主动脉弓处经导管给予昂丹司琼4 mg,之后成形导管,牵引至L4~L5水平,将导管插入左/右侧髂总动脉,再经导丝引导导管插入左/右侧髂内动脉,以优维显为造影剂5 ml/s减影,确认血管无误后,将化疗药物总量的1/4经导管灌注到髂内动脉,灌注完毕再将导管超选至子宫动脉,再次减影,明确肿瘤染色后,经导管将剩余1/4化疗药物灌注到子宫动脉,取联合化疗药物中的一种药物与超液化碘油混合,充分乳化,用乳化剂栓塞肿瘤新生血管床,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条)栓塞子宫动脉,左侧栓塞完毕后,应用导管成襻技术,对右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治疗完毕,拔管压迫止血,加压包扎,送回病房。连续治疗3次,每次间隔30~40 d。
  2 结果
  2.1 DSA表现 本组60例,10例手术后患者DSA造影无明显表现,余50例表现为肿瘤血管“浓染”,境界不清,子宫动脉增粗、迂曲、推移。较大肿瘤有坏死时表现为周围浓染,中间“空洞”形成。
  2.2 化疗后3 d的CT复查表现 术后10例患者无异常特殊表现,20例蔓延至宫颈外的患者表现为肿块较前有明显缩小,30例侵犯邻近脏器的患者表现为脂肪界面出现[1]。
  3 讨论
  3.1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宫颈癌的首选疗法仍然是手术和放疗[3]。放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占主要地位。对于早期宫颈癌,手术和放疗均可获得同样的疗效,但在晚期患者中,主要采用放疗或以放疗为主,配合化疗或手术治疗[4]。
  3.2 子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决定因素有药理作用、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药物在病灶区分布的浓度和接触的作用时间等,其中与动脉灌注化疗最直接相关的是首过效应。与静脉途径用药相比,动脉化疗由于药物首先进入病灶动脉血管,使得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明显降低,局部癌细胞浓度大大提高,药物效价提高2~2.2倍,疗效提高4~10倍[5-6]。
  3.3 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的抗癌机制是先给予一定量或全量的抗癌药物灌注,再用剩余量混合栓塞剂或纯用栓塞剂栓塞,前者希望达到一个抗癌药物在癌细胞组织中的较高峰浓度,后者追求一个最高峰浓度,希望在最高浓度下有最大的杀灭癌细胞作用,同时联合栓塞作用,使癌细胞在缺氧、缺血的作用下更容易被抗癌药物所攻击,达到更好的效果。
  3.4 动脉化疗时的药物分配,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化疗药物应均匀灌注于双侧子宫动脉。未手术的患者根据肿瘤的位置不同而药物配合亦不同。肿瘤位于宫体中央者给予化疗药物总量的1/2,再将总量的1/4经髂内动脉灌注,1/4经子宫动脉灌注,这样保证了受侵犯的周围组织有足够的化疗药物。若肿瘤偏向某一侧,则将化疗药物总量的2/3给予偏向侧动脉血管。
  3.5 关于子宫动脉是否栓塞的选择,笔者认为,手术后经造影未见有血管染色者,常规灌注化疗即可,发现有异常血管染色,必须对子宫动脉及其侧支供血血管进行栓塞,未行手术的患者肿瘤染色明显,应选择一种化疗药物同液态栓塞剂混合乳化,栓塞肿瘤血管床,同时对子宫动脉及其侧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3.6 宫颈癌在病理学上以鳞癌为主,对放射线敏感,多以放疗为主,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宫颈癌应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尤其是侵犯周围组织及邻近脏器的宫颈癌,化疗是非常必要的,可有效防止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提高其治疗效果。
  3.7 疼痛为子宫颈癌介入栓塞术的主要并发症,是因子宫颈动脉栓塞后,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笔者的经验是,在栓塞子宫动脉前,经导管给予2 ml利多卡因后再栓塞子宫动脉,这样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介入术后的疼痛。
  参考文献
  [1] 陈兴荣,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CT和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729-731.
  [2] 李玉林.病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7-299.
  [3] 马廷行,韩金声,葛兴萍,等.现代临床常见肿瘤诊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11-314.
  [4] 刘泰福.现代放射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57-266.
  [5] 王建华,王小林,颜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52-154.
  [6] 王绍光.最新实用妇产科介入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4-163.
  (收稿日期:2012-03-30) (本文编辑:李静)

推荐访问:介入治疗 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