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摘 要: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对习语的掌握程度往往是一个人语言水平的体现。文化图 式是存储在大脑中的已知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源语文化中相应的文化图式转换到目的语中,就为文化空缺的翻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体的翻译手段,包括直译、直译加注、借用及意译。
  关键词:文化图式 文化空缺习语
  
  一、文化图式
  
  图式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对于图式人们有多种定义。Bartlett[1](1932:201)认为,图式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而Brown and Yule(1983:238)[2]却认为:“图式形象地描述了关于世界的知识是如何在人类的记忆中储存、组织,又如何在话语理解中被激活的。”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的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
  文化图式是储存在大脑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人们在自身经历和经验的积累中建立起来的文化知识组织,能帮助人们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文化图式是一种构架,它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征。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文化中,同样的事情可能会引起不同的文化图式。因此,在翻译具有文化信息的文本的时候,译者首先必须对源语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进行充分而正确的理解,激活内化在记忆中的两种相关的文化图式,找到对等的文化信息,然后转化成目的语读者所能接受的语言信息,在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原文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根据原文的题材和译语的目的和功能,调整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
  
  二、习语的文化空缺
  
  习语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习语是文化的产物,习语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点,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表达方式,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积淀着最深厚的文化底蕴,造成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空缺现象,这也是理解和翻译习语的难点之所在。
  文化空缺作为语言和文化异质性的极致表现,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王秉钦[3]认为空缺指的是文化空缺,这种空缺是由于源语语言中的文化现象很容易被目的语读者误译,或者感到不可理解。何秋和[4]认为空缺指在一个国家存在的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在另一种文化不存在。例如对于汉语成语“班门弄斧”是一个典型的习语。有人把它翻译成“Don’t play with an ax before Lu Ban.” 。当然这个翻译对于众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如果他读过关于鲁班的故事,它就能激活储存在他大脑中的相关的文化图式,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但是对于目的语读者来说,由于没有类似的图式,翻译是不可理解的。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导致文化空缺的原因是由于在目的语读者大脑中缺乏相应的文化图式,如果这种相应的文化图式能够转换的话,文化空缺是可译的。从这个角度讲,处理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的过程就是转换相应的文化图式的过程。
  
  三、翻译方法
  
  图式空缺是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碰到的普遍问题,他带来了理解和交际障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文化空缺在目的语中不能找到等同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一下几种翻译方法,不仅仅翻译其表面意思,而且要翻译出其代表的文化图式。
  1. 直译
  在英汉习语中,有些既具有相同的语法结构形式,又具有几乎相似的比较意义与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具有几乎相近的文化图式,直译是第一选择。例如:
  Fish out of waters如鱼离水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赴汤蹈火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Eat the fruit of one’s own doings 自食其果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To sit on pins and needles 如坐针毡
  sea going dry and rocks melting海枯石烂
  love is as deep as the sea 情深似海
  2. 直译加注
  在有些情况下,源语习语包含的文化图式对目的语读者来说不清楚,直译加注是一种简捷方便的方式,它可以弥补直译的缺陷。例如:
  三顾茅庐
  Ask you three times,like Zhuge Liang (Zhuge Liang was a hero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He had to be asked three times before he would grant an interview to Liu Bei,whom he afterwards served,and helped to become emperor.)
  显然,如果没有注解目的语,读者很难理解习语的真实意义,更不用说文化负载词的意思。他们会对以下问题感到疑惑:“Who is Zhuge Liang?” and “For what reason to ask somebody three times” 。
  司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This Sima Zhao trick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 (Sima Zhao was a prime minister of Wei (220-265) who nursed a secret ambition to usurp the throne. The emperor once remarked:“Sima Zhao’s intention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
  3. 借用
  “文化借用”指的是文化的特性可以从一种文化借用到另一种文化中。有时,文化空缺因素尽管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却有相同的内涵意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用“借用”方法来维持源语的交际意义。尽管概念意义不同,但是却有相似的文化意义。例如:
  Paint the lili 画蛇添足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As timid as a rabbit 胆小如鼠
  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
  At a stone’s throw 一箭之遥
  Fish in the air 水中捞月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Wet behind the ears 乳臭未干
  Castles in the air 空中楼阁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对牛弹琴
  4. 意译
  意译能保持原文的内涵意义,但是它会失去其形式意义。在很多情况下,同样的意思在目的语与源语中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因此要想取得同样的效果是很困难的。因为意译将大大减少源语文本的文化信息,因此习语的意译应该被认为是最后的方法。例如:
  Break the ice 打破拘束(或矜持)
  Take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
  Throw in the sponge 认输投降
  At sixes and sevens 乱七八糟
  To rain cats and dogs 下倾盆大雨
  Talk through one’s hat 胡言乱语
  Call a spade a spade.实话实说
  Leave no stone unturned 千方百计
  Illusory joy南柯一梦
  To aid the tyrant in his tyranny 助纣为虐
  Fall in a competitive examination 名落孙山
  To advance secretly by an unknown path 暗渡陈仓
  A truly wise person does not show off his (her) ability. 大智若愚
  
  四、结语
  
  本文用文化图式理论来论述英汉习语翻译的策略问题,希望为解决翻译中由文化空缺所带来的问题提供一个可供
  继续研究的新视角。英汉习语翻译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翻译,翻译不仅要跨越语言障碍,更要逾越文化的鸿沟。
  
  参考文献:
  [1]Bartlett,f. c. Remember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Brown,G. and G.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110.
  [4]何秋和.论空缺与翻译理论[J].中国俄语教学,1997,2:48-51.

推荐访问:英汉 策略 翻译 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