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书声琅琅的课堂】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

  摘要: 通过对三所职业学校学生的调查问卷,我们进行了关于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情况的调查。本文对这次调查中反映的课堂诵读时间普遍偏少,学生诵读兴趣不高,教师进行诵读教学的目的性不强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 诵读教学 中职语文 调查
  
  一、中职语文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2008年4月,我们对江苏省常熟市范围内的三所职业类中专学校(常熟市职教中心、滨江职教、常熟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中职语文诵读教学情况的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对本地区中职学校中开展诵读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周详的摸底。本次调查共收回调查表320份,经过全面的统计整理,总结归纳如下:
  
  93%的学生每天都有早读课,其中98%的学生是语文和英语早读隔天一节。关于早读课的时间,65%的学生每天有25分钟的早读时间,而35%的学生每天的早读课时间只有10分钟。至于早读课的内容,72%的学生以朗读课文为主,12%的学生会经常朗读课外的经典文章。另外还有8%的学生主要进行自习。与此对应的是,80%的学生希望上好早读课,并且在早读课上,教师能多给一些课外的经典诗文,并作诵读指导。关于课堂诵读,65%的学生表示在语文课堂上经常有诵读环节。其中,55%的语文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泛读或范背。6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朗读或背诵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只有55%的学生会在课余花时间进行诵读,而91%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诵读作业,只有3%的学生愿意花时间去诵读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而当问到是否愿意将自己喜欢的文字背下来的时候,64%的学生表示愿意。
  
  通过上述两个表格的分析,我们发现:
  1.学生普遍对语文课的兴趣不大,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诵读的动力不够,直接导致了中职生的诵读水平整体偏低。
  调查中,仅有50%的学生表示喜欢上语文课,42%的学生表示喜欢自己的语文教师。而至于进行诵读的动力,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来自外部的考试和作业的压力,仅有7%学生是出自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被动的诵读,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诵读的抵触心理,造成了部分学生讨厌上语文课,厌恶布置诵读作业的语文教师,希望自己的诵读作业越少越好,这样的恶性循环也进一步加剧了中职课堂中学生诵读水平的整体不高。
  2.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对诵读教学的实施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
  调查发现,中职学校的早读课时间普遍偏少,绝大多数学校的早读课是语文和英语轮流,隔天进行。况且早读课时间也较短,有的学校是25分钟,有的是20分钟,甚至有的学校只有10分钟,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还会不参加早读课,这样的话一个学生一年的早读课时间加起来也不会超过35个小时,这对于一个中职生来说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况且有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早读课的理解也有偏颇。在不少领导眼里,早读课上什么内容不要紧,它的作用就是管住学生,让他们早点到学校罢了。在这样的错误观念下,不少教师对早读课也是当作可上可不上的课,不认真准备早读课朗读的教材,只是单一的让学生读书,甚至是自习。这些都是对早读课时间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中职生对早读课的误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65%的学生表示在语文课堂上经常有诵读环节。其中,55%的语文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泛读或范背。与此对应的是,6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朗读或背诵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中,语文教师对诵读的不够重视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们会抱怨中职生的语文基础差,上课没有共鸣,要提高成绩是如何艰难,但是我们自己是否经常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呢?对照那61%的学生希望教师范读或范背的希望和55%的实际执行的比例,我们看到了教师行为与学生期望指值之间的比例,这也是造成中职生对语文教师认同率不是太高的原因。
  3.学生对诵读教学的理解有误区,对诵读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由于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语文课时又偏少,加上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常用“满堂灌”的形式来代替学生自己的诵读和思考,在中职课堂上几乎很难听到学生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读书声。这些语文知识当然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多少印象。其次,学生的诵读也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由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知识水平较低、生活阅历及想象力都比较欠缺,这就使得他们在理解文本时有着较大差异。这一差异势必会影响到他们诵读时对语调、语速及情感的把握,造成学生不善于用诵读的方式来进行对文本的解读,而且也羞于在课堂上进行诵读的训练或是表演。此外,有的教师本身诵读水平欠佳,缺乏对学生正确恰当的指导。这样一来,不少学生在诵读时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诵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直接影响了诵读的效果与质量。这样的情况,使得学生对诵读的理解简单成为与“背书”划等号,而且成为了上语文课,尤其是文言文和诗歌内容的一个包袱。
  当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通过调查看到了一些加强和改进诵读教学的希望。比如,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将自己喜欢的文字背下来的时候,64%的学生表示愿意。这说明只要教师合理选择诵读的教材并且将文学作品的魅力讲透,吸引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愿意进行诵读的。还有80%的学生希望上好早读课,并且在早读课上,教师能多给一些课外的经典诗文,并作诵读指导。这样的要求,我们的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又怎能熟视无睹呢?对于课堂上教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导,有72%学生认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些来自于学生中的愿望,都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去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动力和目标,可以说,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大力实施诵读教学大有可为。
  
  二、诵读教学与中职语文教学特点相结合
  
  1.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落实到对能力的培养上。
  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设置是实现学生能力增长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恰当使用应用型语言的能力。但是,现在许多中职学校注重技术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忽略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忽视。有的学校甚至随意取消语文课,人文语文课可有可无,可以用政治等学科来代替。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不可否认,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的不可替代性。技能型学科固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以后立足社会打下一定基础,但基础性学科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语文学科。所以,作为中职语文教师,不应该有自卑的心理,更不能自暴自弃,不能因为学校的不重视和学生情况的不如人意就放弃教学钻研和改革。我们应该根据教育趋势,更新观念,在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子上走出自己的特点,诵读教学的实施就是其中一个有效的突破方法。
  相比于普通高中的高考压力,中职语文教学可以更多地摆脱一些考试的束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上。诵读教学的实施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将诵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口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们还应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专业进行挂钩,为提升学生的全面的职业素养提供一条路子。我曾任教过文秘班,在这些学生的专业设置中,有“应用文写作”、“涉外礼仪”、“公共关系”这样的课程。这些课程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基本功。我在教学实践中,就经常给学生找一些和他们专业相关的材料,比如公文写作的用语,礼仪的规范等,利用早读课或是自习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既为他们巩固了专业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此外,在教学《鸿门宴》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并让学生课后排演了课本剧。对刘邦、项羽、项伯等人的对话,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出个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同时在学生排练课本剧时,对秦汉时古人宴会的座次和设宴的礼仪要求也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他们专业知识的积累。
  2.显现中职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注重对语文素养的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知识量急剧增长,这就要求新世纪人才不断汲取大量的新知识。中职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劳动者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显出开放性,找好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师要重视其文化载体的作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在授课时,除了语文教材的内容,还应该讲授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在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应该告诉学生和氏璧的由来,卞和为了坚持真理,不惧楚王,被武王刖足,“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最终,文王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再如,讲到苏轼的有关诗文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说说苏轼几起几落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人生的潇洒豁达的态度,面对逆境能自我排解,还有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等。再让学生去诵读苏轼那些著名的诗文,不仅仅是教材内的,也可以是教材外的,甚至可以开一个苏轼诗文的朗诵会。这些丰富的知识加上诵读必能大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石佩雯.谈谈朗读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张定远主编.阅读教学论集.天津亲蕾出版社,1983.
  
  (作者系苏州大学2006级语文教育硕士)

推荐访问:课堂 找回 书声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