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摘 要: “对写法”也称“主客移位”法,是古代诗歌中一种独特的抒情方法。诗人常用移情于人、移情于物等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关键词: 对写法 移情于人 移情于物
  
  在古典诗歌的创作中,有些诗人抒发思乡怀人之情时,常有意撇开自己,而落笔对方,通过虚设对方的情形,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思念怀想。这种独特的抒情技法就是“对写法”。
  “对写法”始见于《诗经》,习见于唐诗宋词。它将抒情主体(作者)和抒情客体(怀想对象)移位,让对方成为主角,反照自己内心的情思。这种主客移位、由对面生情的写法,一方面扩大了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另一方面,使抒情更加婉曲蕴藉。
  
  一、移情于人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军俘虏,送至沦陷后的长安。当时他的妻子儿女寄居在�州羌村。身处异乡,安危难测,亲情难以释怀,诗人望月思家,写下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人在长安,但作者不写眼前月色,而从对方写起:首联用“闺中”指代妻子,想象她思念自己的情形;颔联用“长安”代流落京城的自己,用“未解忆长安”的小儿女衬托妻子的孤寂;颈联进一步想象妻子在深夜久久凝神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鬓,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希望作结,意味隽永。相思的情感多由景物引发,望月怀人,自古皆然。而一代诗圣,落笔见奇,不写自己望月怀妻,而将相思之情幻化为对方的生活场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作者巧用“对写法”,借他人说自己,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夫妻间缠绵悱恻的感情表达得委婉动人。其写法之妙,正如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说:“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
  又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关河、残照等意象描绘三幅画面:风急雨骤的秋江雨景图、苍茫辽阔的关河残照图、红衰翠减的自然风光图,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的惆怅、悲愁。下篇抒情,表达内心涌动的乡思。作者思归心切,于是产生怀想:妻子会经常地在妆楼上痴痴地望着远处的归帆,而几次三番地误认为这些船上就载着她的从远方回来的丈夫。本是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却从对面写“佳人”切盼自己回去,“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象,本是虚写,却用“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具体的细节生动地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作者以实写虚,“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清代张谦益语)。梁启超也认为这首词的境界很像温庭筠《菩萨蛮》中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意即词中所写自己与对方的情景,有如美女簪花以后,前后照镜,镜中形象重叠辉映。
  再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运用了对写法:“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从亡妻的角度设想――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了。结尾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落笔双方,把感情推向高潮――遥隔千里,松冈之下,冷月清光洒满大地,此情此景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此情景的词人亦不免肝肠寸断。“对写法”的运用使全词如同一首凄婉哀伤的曲子,现实的感伤和梦境的凄恻辉映,生者的怀想和死者的挂念交织,感情真挚深沉又凄婉哀痛。
  此外,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中“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等诗句,都运用“对写法”,通过落笔对方,曲折含蓄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二、移情于物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搬家时对故居的一草一木依恋难舍,但诗人不写自己,而从对方入手:柳条藤蔓满怀离情,不忍分别;黄莺频频啼叫,痴情挽留。这里柳条、黄莺反客为主,与诗人难舍难分。作者借此巧妙而又饶有趣味地表达了内心对湖上亭的留恋之情。
  又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自小在蜀中长大,江水流过的蜀地是养育他的故乡,如今“辞亲远游”难免依依不舍,这种感情在江水之中找到了寄托。但诗人不直抒离乡惜别之情,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着深情,不辞劳苦地从遥远的故乡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这样写避免了单调的直抒胸臆,显得含蓄蕴藉,别有一番情意。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首诗的结句“得象于圜中,飘然思不穷”,意思是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再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作于诗人离开长安赴商山途中,表达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前三联写早行途中商山路上凄清寂寞的环境,烘托出行的艰辛,衬托思乡的深切。尾联宕开一笔,写梦中的故乡杜陵:那里春光满园,成群的野鸭、大雁挤满温暖的池塘,尽情地嬉戏游玩。故乡的春色与眼前的景观对照,更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对人生之路的无奈。
  “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刘勰《文心雕龙》)落笔对方使作者的情思对象化了;由胸中之情到意中之景,又使诗意反复跳跃,因此对客体的描绘必须服从主体的需要。诗人“从对面设想,思亲所以念己之心”(方玉润《诗经原始》),目的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写两处愁情,传达一种思想,构思委实精妙。

推荐访问:两处 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