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管理学【高校课堂教学中“隐性逃课”的管理学释义】

  摘 要: 课堂教学是高校发挥培养人才功能的主战场。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管理制度的加强,与“显性逃课”相对应的“隐性逃课”日益凸显,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剖析目前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隐性逃课”这一现象的原因及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校课堂教学 “隐性逃课” 管理学释义
  
  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优化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也是在课堂教学长期发展过程中提出和逐渐形成的一种有序的、规范化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引导者、促进者,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然而如今的常态课堂,其实然状况又是如何呢?
  一、课堂中“隐性逃课”的现状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是师生之间通过互动来碰撞和激越智慧火花的主战场,可是目前在高校课堂内竟然出现了“课堂冷漠”现象,其中逃课是最突出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1]:大学课堂基础课的逃课率为25%以上,专业课为20%,哲学、历史等公共课的逃课率达到了50%,大学生中有逃课经历的占82%,经常逃课的则占11%。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受到影响。
  另外一种情况更是让人担忧,那就是“隐性逃课”。“隐性逃课”是针对“显性逃课”而言的,这种现象在大学课堂中显得更为突出。所谓的“隐性逃课”即学生按时上课却没有听课,而是“形在而神不在”,无视课堂与教师的存在,我行我素,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遭遇到“上课没人听、提问没人答”的尴尬局面。我依据自身10多年的从教经验,发现“隐性逃课”现象多半与学生的心理、思维、情绪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二、“隐性逃课”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集体归属感。
  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只是暂时汇聚的一个场景而已,场景中没有可以束缚个体内心世界的管理机制,为其的思维奔逸提供了自由而又开放的空间。
  (二)教师缺乏教学智慧。
  范梅南[2]认为,教学智慧在教学中有六大表现:表现为克制;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表现为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表现为“润物细无声”;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表现为一种临场的天赋。实际上,在以“促进学力发展”为目标的课堂上,之所以强调教学智慧,那是因为教学智慧能够实现如下重要的功能:保留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教师的智慧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学力的成长无疑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急速增长,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教学智慧型的教师尤为缺乏。据调查,有些老师由于害怕学生对自己的评教分数低而对于“隐性逃课”听之任之,这无形当中又为这种消极现象的滋生提供了助力。
  (三)学校教育的天枰仍然倾向于知识的习得。
  对学生而言,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把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传授必要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而在目前的大学中,无论是培养模式还是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没有完全真正体现这一点。
  三、建议
  (一)学生管理方面。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奖励机制等手段控制学生“隐性逃课”的现象,同时出台一些奖励措施,对上课认真听讲并能很好配合老师教学的给予适当奖励。另外,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有利时机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明确学习方向,学有选择,学有目标。
  (二)教师教学方面。
  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而言,可以通过积极获取教学智慧来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希望。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管理技能。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改进课堂管理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当具有本课程领域内广博而深厚的专业知识,生动有趣的教学风格,而且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及兴趣爱好有清晰的了解,能熟练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形式;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当地与学生沟通,对班级的学风、学习成绩及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有更多的了解。
  另外,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保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仅会影响他自己的学习,而且会影响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从而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学校管理部门。
  学校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控制、调节教育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机制。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是惟一的评价主体。除此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人参与教学评价。这样一来,教学评价都是教师一言定论,缺乏全面性。由此,建立科学的和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达到评价目的和顺利实施评价活动的关键。可以采用对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法,广泛征求意见。另外,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便实现“做中学”的趣味课堂。
  
  参考文献:
  [1]谭璇.高校“课堂冷漠”现象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2][加]马克思,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7-226.
  
  编号为SKL-2010-2000河南省社科联课题。

推荐访问:隐性 释义 逃课 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