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成分探究”说课】氯水成分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06)12-0028-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卤素》第一节《氯气》的第一课时。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探究过程”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氯元素不仅是卤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同时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也为下一节学习卤素性质,以及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打下基础。
  
  1.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成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探究精神。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氯气的化学性质,难点是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成分。
  
  2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节的知识内容采用讲授、讨论、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图片展示、自主探究、对比实验等多种手段。
  
  3教学过程
  
  3.1新课引入
  为了创设学生的探究情境,我给学生打出二组图片:第一组图片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含氯物品,如84消毒液、塑料制品、电线电缆、盐酸、药品等;第二是2004年4月15日晚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露事故的图片,如事发后现场抢险,组织附近群众疏散,消防人员用水与碱液对爆炸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在展示图片的同时简单介绍事发当时和事后处理情况。看完这些图片,让学生说出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学生会说出很多,如:氯元素有用、氯气有毒、疏散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氯气能溶于水或碱、氯气可能与水或碱反应。
  
  3.2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成分探究
  探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提出问题。因疑而思,通过问题引导:如果氯气与水反应,产物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学生根据元素组成经讨论得出以下几种可能:
  
  并提出验证方案:
  
  环节二: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方案I: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的存在,如果反应产生的O2量较少,则无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案II:用热的氧化铜检验H2的存在,操作复杂,不宜实行。
  方案III:用石蕊试液、Na2CO3溶液、Mg条等检验溶液中H+的存在,用硝酸银溶液检验Cl-的存在。如果溶液中无H+、Cl-存在,则证明是第③种可能;如果溶液中有H+、Cl-存在,则无法区分①②两种可能。
  综上分析后制定了最佳方案,即向充满氯气的容器内加水,观察最终是否有气体剩余并利用所得溶液进行方案III的实验。
  环节三:实验探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只青霉素小瓶和一支一次性注射器并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实验过程:用一次性注射器向充满氯气的青霉素小瓶内注水,加水的速度可先快后慢,并不断振荡,最终小瓶内充满黄绿色溶液。由实验证明反应过程中无气体产生,从而将①③两种可能排除,接着用方案III对第②种可能加以验证。
  提供以下药品和仪器:氯水(上述实验制得)、石蕊试液、Na2CO3溶液、Mg条、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试管、胶头滴管、红色纸条等,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2~3分钟后实验基本完成,将各组实验的结果汇总整理如下:
  
  得出结论:Cl2+H2O=HCl+HClO。至此氯气与水的反应探究完成。
  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何用石蕊检验H+时石蕊先变红后褪色了?这时我让所有的学生都用石蕊来进行实验并指导学生实验时要逐滴加入氯水。由实验学生得出:氯水有漂白性。引导学生思考:漂白性物质是什么?学生知道水和盐酸不具有漂白性,因而表现漂白的可能是Cl2分子或HClO。让学生设计并完成干燥和湿润的红色纸条在氯气中的对比实验,当看到干燥的纸条不褪色而湿润的褪色时,学生得出结论:HClO具有漂白性。由此展开对HClO相关性质的学习,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氯水的成分。
  
  3.3知识整合、巩固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实验探究过程,再现本节的难点。升华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探究精神。
  利用课堂练习进行知识巩固,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浅入深设计习题,使本节知识进一步得到强化。
  
  4课后感悟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基于此点。本节课将自主探究引入课堂,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当然,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节课只是我在这方面的初步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完善,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氯气 探究 说课 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