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徜徉于古典诗词艺苑的技巧初探|艺苑

  现行《考试大纲》对诗歌形象的赏析要求是“能准确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从高二的古典诗词赏析到高三的高考诗歌赏析题,都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古典诗词赏析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徜徉在古典诗词艺苑之中。
  鉴赏古典诗歌形象的方法:
  
  一、把握诗歌的艺术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常常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是诗歌情志的寄托。鉴赏形象,常常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是构成诗歌形象的主要因素。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前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象”,后者的关键在于把握意蕴其中的“意”。捕捉“意”和“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诗歌形象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景物、事物三种类型。
  人物形象:有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比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痴情淳朴,女青年的活泼调皮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如《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就是诗人陆游自己的形象。
  景物形象: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青松,清泉山石,孤鹜落霞,秋水长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都是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这些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往往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景物形象才能真正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事物形象:这类诗歌多半是托物言志,表面写事物,实际上借事物表达自己的情趣追求。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就是典型的托物言志诗。
  
  二、掌握一些人物形象的鉴赏依据和
  
  鉴赏角度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1.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抑郁难平之情。
  例2.贾岛《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环境的描写,暗示李凝的隐者身份。
  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茎”、“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他对李凝隐逸生活的向往。使作者的情感和所刻画的人物跃然纸上,李凝的隐者身份也不难把握。
  
  三、托物言志诗歌的鉴赏依据和鉴
  
  赏角度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便势狂”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形象的范畴。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这恰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
  例3.分析曾巩的《咏柳》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便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首句写的是柳条的形态与品性,含有象征意义。首句写柳条还很稚嫩,还没有改变嫩黄色,却在春风中张扬,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得势张狂的小人形象。次句的“蒙日月”使人联想到小人们瞒上欺下的样子,而后面的“不知天地有清霜”是对这些小人的警告。全诗表面写的是柳条随风飞舞的样子,而实际象征的是则是那些并无实才的奸佞小人忘乎所以的丑恶形象。三、四句蕴含深意,警告这些奸佞小人,不要得意于眼前,要知道自有清正廉明的人来清除他们。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柳条的“乱条”“未变初黄”“倚得”“狂”“飞花”“蒙日月”(自然属性)的描写,象征了那些奸佞小人暂时得意张狂的丑恶形象(寓意),借“天地有清霜”表达作者对这些小人的厌恶警告之意和对清霜的渴盼之意(感情)。

推荐访问:艺苑 徜徉 初探 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