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元素在插花艺术中的表现 中国画图片 简单

  摘 要: 中国画元素对插花艺术的影响很大。插花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艺术。很多艺术家在插花艺术领域进行了理论及实践研究,本文分析了中国画元素“神韵”、“气韵”、“境韵”、“乐韵”、“形韵”、“色韵”等在插花艺术中的表现,希望给读者、研究人员以启迪。
  关键词: 中国画元素 描花艺术 表现
  
  中国画重“神韵”、“意境”,重“表现”、“写意”,提倡“胸有成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古代“文人画”坚持“绘画若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等主张。插花艺术正是遵循这些艺术观念、主张起源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民间有用花祭祀和赠花的习俗。《诗经》中有男女手持兰花到秦河清水祭祀、嬉戏的记载,临别时还互赠芍药;屈原的《楚辞》中有佩戴花饰、以花相赠或寄托思念的描述;晋人陆凯的梅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插花最早见于《南史》南朝齐武帝诸子中有关晋安工懋用莲花供佛的记载,被认为是关于插花的最早记录。佛经中也有供花的条文,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的记载。花供养是佛教六种供养(鲜花、涂香、水、烧香、饭具、灯明)中的第一位。
  可见插花从始源的那一天起,就与中国文化、中国画、宗教、宫廷、士大夫等联系在一起。
  《瓶花三说》记载:“幽人雅趣,虽野草闲花,无不采插几案,以供清玩。但取自家生意,原无一定成规,不必拘泥。”
  《瓶花谱》“品花”章节,作者将切花植物按九品九命分成九等,最佳者一品九命,次为二品八命,余类推。属一品九命的有兰、牡丹、梅、蜡梅、各色细叶菊、水仙、滇茶、瑞香、曹阳等。
  《瓶史》从鉴赏角度论述了花瓶、瓶花及其插法。上卷为瓶花之宜、之忌、之法;下卷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崇、洗沐、使令、好事、请赏、监戒等。
  可见,插花从一开始就注入了中国文人雅士的思想与审美,自然受到中国文化、绘画思潮的影响,遵从当时绘画、美学的审美标准。
  概括起来,中国画元素在插花艺术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神韵”元素
  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研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老庄开始,到汉代,中国画基本上形成了贵无贱有、贵神贱形的传统,虽并不一味反对形,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需形以存”,但形神相比,神为本、为贵,“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
  插花作品同样讲究“神(韵)”、“神(情)”、“神(气)”,这样才能表现作品之外俊雅清逸的精神。一件“传神”的插花作品,给人的想象是无穷的。
  二、“气韵”元素
  南齐著名美学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画论中的类似概念,首先是用以衡量画中人物形象的,后来渐渐扩大到品评人物画之外的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如:插花艺术、盆景艺术、园林艺术等。
  “气”是本原,气聚则生,气散则灭。自魏晋始,气不独为哲学概念,亦已正式成为一美学概念。品人论物,皆曰有无生气,有无元气流行,是否大气,是否有神气、清气、逸气,所谓意气风发、气定神闲、浩然大气等、磅礴之气、气象万千等,皆以“气”论之。
  “韵”在魏晋,不是纯粹的音乐概念,而更多指的是人与物(含插花)外在的表现。韵即已气为内涵,故要求超于一般的形体,追求一种玄远、超拔之境。“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就是表现人、物的那种境界。
  “生动”,气韵者自生动。人无精气则无生命、无光彩,书画无元气,则不能传神。所谓神气活现,乃上品之谓也。有神有气,自有风韵,自然生动。
  “气韵生动”的插花作品,也是艺术家苦心经营出来的。
  三、“境韵”元素
  中国画重表现,而中国插花也一样重表现一种脱俗“境界”。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观赏者情感产生反应并能进入情境的要素有三个:一是创意或称立意,指的是表达什么主题,应选什公花材;二是构思或称构图,指的是这些花材怎样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与创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机配合,作品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把人带入美的意境。
  人与花卉数千年前便结下不解之缘。入圃、入室,或栽播入园,或剪插入瓶,朝夕相伴,明日清神。无论碧桃、红梅、白荷、紫棠,还是一束兰花草,都可与人对语,寄托人的情感与思绪。
  花与人有了情缘,人便生出许多智思,想邀乃花入室。平常人待花,只在土陶瓷器中以一泓清泉,养三五日鲜艳。但杂花荟萃,集于一体,便有如何使其相得益彰、交错成趣的问题。插花于是成为技艺。普通花朵在行家手里,略经摆弄,便意趣横生。插花既是艺术,又是技艺,便非一般随意插摆可成。
  明清文士插花,主要是以花表达自己隐逸中的性情,人生感怀、世事沧桑,尽在其中。居于花中的“高士”品格、境界可想而知了。
  四、“乐韵”元素
  无论是“天下第一行书”,还是草圣的“千字文”,或是“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等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经典论述,都说明绘画和插花一样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清代石戌金著《传家宝全集》,收集各种文艺及实用资料。在《快乐原》章节,记录各种赏心乐事:“赏花之乐”道:“一切种植之花,不必限定牡丹、芍药之珍贵者,随地随时,但可娱目悦心,或有香,或有色,皆为妙品。玩此生生活泼之机,袅袅妩媚之态,令我五内皆清,不亦乐乎?”又记“春天快乐”:“以草木芳荣、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为乐。”“夏天快乐”:“以莲香避暑为乐。”“秋天快乐”:“以桂香月朗、霜林红叶、篱落黄英为乐。”“冬天快乐”:“以策蹇寻梅为乐。”一派纯真之心境从这些文字中流露出来,自然使读者快乐。
  古人认为赏花、插花不必限定珍贵种类,随时可赏玩,深得花趣。
  清代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沈复与他的妻子芸娘赏花雅趣,种植春兰、杜鹃,插瓶花,布置花园,观赏花照盛会,等等,使我们仿佛得见这一对夫妇怡然自乐、远离丑恶的社会风气的身影。文中所述,也有对爱人的怀思在萦绕。
  清代张潮的《幽梦影》记录了一些短句,表达了他对花卉美微妙的不同体验,对花卉拟人化的寄托,短而隽永。如《论花》一条:“花之宜于目而复宜于鼻者,梅也,菊也,兰也,水仙也,珠兰也,莲也……”
  五、“形韵”元素
  好的插花作品,要具备“形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一)“构图”说。
  插花作品的常见构图有以下类型。
  1.水平型。设计重心强调横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两端则为优雅的曲线设计。其造型最大特点是能从任何角度欣赏。多用于餐桌,茶几,会议桌陈设。
  2.三角形。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多做典礼、开业、馈赠花篮等用。若在大型文艺会演及其他隆重场合应用,亦显豪华气派。
  3.L型。将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宜陈设在室内转角靠墙处。L型对于一些穗状花序的构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卉用于转角处,小的花卉向前伸延,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
  4.扇形。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变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适宜于陈设在空间较大之处。
  5.倒T字型。整个设计重点成倒T字型的构成。纵线及左右横线的比例为2∶1,给人以现代感。适合装饰于左右有小空间的环境中。
  6.垂直型。整体形态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给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觉。适合陈设于高而窄的空间。
  7.椭圆形。优雅豪华的造型。采用大量的花材,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要求比较低,呈自然的圆润感。以古典的花瓶做容器,宜置于教堂或典礼仪式等空间位置较大的场合。
  8.倾斜型。外形是不等边三角形。主枝的长短视情况而定,整个构图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点。多用于线状花材,可有效地表达舒展、自然的美感。
  9.S形。柔和优美的造型。利用钢丝固定主枝,结合花瓶、新枝、叶芽等衬托效果。
  (二)“比例”说。
  插花作品中,花、花器要遵循一定比例,方能插出满意的作品。
  可参照下面的公式:插花高度=(容器长度+容器宽度)×(1.5―2)倍。花器与花材一般来讲,花材的高度若大于花器高度加宽度的2.5倍以上,作品有花器过小的感觉。若花材的高度小于花器的高度加宽度的1.5倍以下,则作品有花器过大的感觉。因此,花材的高度在花器的高度加宽度的1.5―2.5倍之间,方有视觉美感。花材之间的比例关系作品的花材之间也有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以三主枝构图的作品而言,一般第二主枝是第一主枝的1/3―3/4之间比较合理。
  比例关系中还有一项内容,就是主花材焦点花的位置。一般人们视觉中心在作品的黄金分割线交点的附近,若焦点花插作在此处,不仅花材极易引起视觉的关注,而且作品中心集中。相反,若把焦点花插在别的位置,则给人视觉发散的感觉,主花材也不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点、线、面”韵。
  插花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其形态由点、线、面这3个基本要素组成,只要恰当运用点线面的构成,便可产生无限创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插花艺术作品。
  点是细小的形象,能表现出节奏感,线是点移动的轨迹,能表达动感与速度感,面是线移动的轨迹,能表达量感与扩张感。在自然界中,点、线、面所表现的美无处不在。
  六、“色韵”元素
  传统中国画讲究“墨分五色”,不同的民族和传统习惯,不同的文化修养、性别、年龄等,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效果,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
  红色:有艳丽、热烈、富贵、兴奋之情。人们习惯用红花束表示喜庆、吉祥。
  橙色:是丰收之色,表示明朗、甜美、成熟和丰收。
  黄色:有一种富丽堂皇的富贵气.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我国皇宫殿宇装饰的琉璃瓦就是黄色的,以示至高无上。
  绿色:富有生机,富有春天气息,又具有健康、安详、宁静的象征意义。
  蓝色:有安静、深远和清新的感觉,往往和碧蓝的大海联系在一起,使人心胸豁达。但从消极方面来看,也有阴郁、贫寒和冷淡之感。
  紫色:有华丽高贵的感觉。淡紫色使人觉得柔和、娴静。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具有一种朴素、高雅的本质。但是白色显得单调,在我国民族习惯中,还有悲哀的含意。
  黑色:具有坚实、含蓄、庄严、肃穆的感觉。同时黑色又易与黑暗联系在一起。
  插花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还要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
  (一)花与花。
  花与花之间的色彩关系,可以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种颜色搭配,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用腊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辅,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通过花枝向外辐射。
  花卉间的合理配置,还应注意色彩的重量感和体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者显得轻,明度低者显得重。正确运用色彩的重量感,可使色彩关系平衡和稳定。例如在插花的上部用轻色,下部用重色,或者是体积小的花体用重色,体积大的花体用轻色。
  (二)花与花器。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既要求统一,又要求变化。统一,指插花作品要色调统一,避免太火或花;变化,是指在统一色调中又要有明度、纯度、色相上的变化。如:红花与青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橙色花与蓝色花器等对比。中国古诗“万绿丛中一点红”经典地诠释了红花绿叶的对比与统一的补色关系。这种补色对比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又称“点缀色”,也是最强的色相对比。
  利用同类色、类似色也容易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和形成色彩的节奏与韵律。另外,冷暖对比也是花卉与器皿配色的主要方法。一般情况下,插花器皿的颜色是深色的,花可插浅色的;器皿色彩是淡色的,花可插深色的,以便形成对比。
  插花还可以利用中性色进行调和,如黑、白、金、银、灰等中性色的花器,对花卉有调和作用。也可用金银丝装饰在花中,使花卉与器皿的对比色中有个性色为媒介而调和。
  (三)花与环境。
  过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人们都把插花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把屋内外装饰点缀成一片节日的气氛,寄托美好的理想,振奋人们的精神。
  插花色彩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运用。春天里百花盛开,众芳争艳,到处是万紫千红的景色。此时插花时选择色彩鲜艳的材料,可给人以轻松活泼、生机盎然的感受。夏天,插花的色彩要求清逸素淡、明净轻快。应适当地选用一些冷色调的花,给人以清凉之感。到了秋天,满目硕果,遍野稻谷。此时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冬天的来临,伴随着寒风与冰霜。这时插花应该以暖色调为主,插上色彩浓郁的花卉,给人以迎风破雪的勃勃生机。
  当代中国插花的发展很快,它受盆景艺术、园林艺术、欧美插花艺术、中西文化等影响都很大,但是中国画元素对中国插画,乃至世界插花艺术的发展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高濂.瓶花三说.
  [2]张谦德.瓶花谱.
  [3]罗蚯的.花九锡.
  [4]袁宏道.瓶史.
  [5]马大勇.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情境慢谈.

推荐访问:中国画 插花 元素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