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 [构建高职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和重要阵地;要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高等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构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走校企联合之路,深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
  
  收稿日期:2006―12―01
  项目来源:安徽省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035011);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7jyxm152)。
  作者简介:孙佩石(1954―),男,汉族,江苏常州人,合肥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等。
  
  一、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一线中,掌握专门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工作实践中关键性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的从业人员,主要包括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大批稳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而现实已经向我们发出警告: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等领域和行业,现有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需求缺口巨大,已经成为制约这些行业发展的因素。�①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技能人才,通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
  2.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承担培养大批技能人才的“摇篮”和重要阵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方向应该是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培养既有大学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②
  
  二、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
  
  1.紧扣高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与一定区域的市场、职业、行业、产业、技术等有更直接、更紧密的关联,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开放性、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的原则。在安徽省实施“861”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安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要面向加工制造、原材料、化工、能源、高新技术、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等行业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背靠重点企业,按照专业技术领域或职业技能岗位的实际要求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招生,并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开发、设计、实施新的教育培训方案。
  2.努力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专业。高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狠抓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科特色建设,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专业。一是要抓好传统学科的改造和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应该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遵循学科形成发展的内在联系,按照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之间的链条关系,对现有传统学科进行整合重组、改造提升,使其成为适应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专业;二是要抓好新兴学科的发展。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促进原有学科交叉、融合的同时,也不断产生新兴学科。例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已经显示出未来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巨大潜力,应利用学科综合和交叉的优势,积极发展新兴学科。特色学科是高职教育办学特点和水平的集中体现,高技能人才培养要以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为龙头,组建学科群,保持学科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专业。
  
  三、构建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1.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是“以能力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分析某种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各种具体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虽然大体上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微观世界,但它却又是最基本的因素。课程直接关系学生的发展。”�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培养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技能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实践”为主旨和特征建设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将专业(职业)能力与课程开发紧密相连,坚持以专业(职业)对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实际需求为标准进行教学和培训,使学生具有专业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技能操作水平高、职业素质良好等特点。
  2.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目前的薄弱环节。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高职课程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课程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验(训)室的建设,向综合性、创新型实践基地发展;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要依托重点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行业或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把课程搬到企业中,建成能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紧跟相关专业领域最新科技动态和技术发展,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
  3.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满足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在各专业中试行弹性学制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开设“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学习,以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4.将专业教学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紧密衔接的双证制教学模式。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中强调职业教育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适应,明确要求“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2004年教育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开展“全国百所院校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试点高职院校的主体专业经过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参加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合格并取得学历证书,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将专业教学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紧密衔接,全面推进双证制,是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教学形式。要将职业资格的培训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与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覆盖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要以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标准为参照,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岗位技能为要求,构建新型课程体系;要以能力测试为中心,建立职业能力考核体系;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建立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营造有利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
  
  四、建设“双师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1.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点所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他们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能,既能够在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操作,也可以根据技术意图和工程图组织生产,可以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要培养这样的高技能实用型的人才,就需要“双师型”教师。《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的概念:“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性教学,是工程师或技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既有教师系列职称,又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如工程师、会计师、电子商务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等。“双师型”教师不仅理论基础扎实,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④既要了解企业运作情况,又要掌握高等职业教育规律。
  2.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建立一支既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素质又具备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单位既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师资源,对他们加强培养和培训,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也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事业或用人单位见习和挂职实践,提高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更要根据现代社会专业岗位和职业技能要求快速变化的特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等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五、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校企联合
  
  1.“定单式教育”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要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定单式培养,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都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高职院校以企业定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有利于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三个协调’奠定了高职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堂教学和企业车间无缝对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零距离互动。同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随时要求学校就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适应企业要求。“定单教育”真正实现了产学结合、校企结合,车间和课堂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2.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获取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为主的生产、管理和科研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读结合、定岗实践,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学员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不能局限于企业作为学生的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参与实践教学;学校承担培训企业员工的任务这种简单的分工。真正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在双向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双方实质性融合,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紧密合作,共谋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使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在生产、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推广、新产品的开发应用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把学校办成生产力促进中心,真正达到企业、学校“双赢”的目的,培养出社会、市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注释:
  ①郭振纲.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工人日报,2005.11.9.
  ②刘春生,马振华.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问题.教育研究,2006,5(75).
  ③张楚廷.大学与课程.高等教育研究,2003,2(74).
  ④李玲.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国成人教育,2006,1(85).�

推荐访问:构建 高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