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理想化塑造|大学生应如何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

  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道德人格是人格的道德性规定, 是做人的资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一般来说,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有着丰富的情绪体验并能控制情绪表现的人;是有能力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并能紧紧把握现实的人;是获得了健康的自我结构并极富创造力的人;也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人际关系的人。目前, 重视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 已成为现代教育面向现代化, 面向未来, 面向世界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呼唤。而且, 健康的道德人格对人的活动起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思想保证的重要作用, 能调节和支配人的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方向, 制约人的心态, 影响人心理活动的强度、持久性和稳定性。一旦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不健康, 即使他知识再多, 实践的能力再强, 也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栋梁, 甚至会成为社会主义的敌对者。因此,应该努力实现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理想化。
  
  一、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
  
  大学生道德人格是在学生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呈现出来的不断追求成熟、超越自我、提高素质的精神动力。大学生道德人格有其自身特点:
  1.可塑性
  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先天素质、环境、教育诸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过程中实现的,其中教育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对人生定位的选择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情感素质正处于形成过程中,他们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又善于创新,这些特点为他们进行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学校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德育的具体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以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但由于大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涉世不深,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波动、意志较为脆弱,认知易于扭曲,内心常存冲突,思想易于消沉等人格弱点,如果不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道德人格教育,这些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放大,甚至会导致错误的人生定位。
  2.双重性
  道德人格不是先天的,而是人们进入社会道德生活以后,不断地处理围绕着他人而发生的种种道德关系,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人是一个十足矛盾和复杂的个体。人的道德人格固然有抑恶扬善的主流的一面,但在现实生活中双重人格比比皆是。如有的大学生理论上崇尚我为人人、造福社会,而实践时却要求人人为我,甚至还存在着“宁教我负天下,莫教天下负我”的想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实际上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工程。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格特质,如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等,这些传统优秀人格品质,需要通过普遍化的人格教育去挖掘和发现,使之在大学生身上发扬光大。
  3.发展性
  道德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他律――自律的过程。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心理机制相互作用、反复作用下而发生的。经过小学、中学的基础道德教育,大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地认识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对道德人格有了更高境界的追求,憧憬着更美好、更高尚的道德人生,并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发展着自身的道德人格。因此,重视对大学生人格教育,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现阶段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部分缺陷
  
  目前,不少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不尽人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部分缺失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祖国的未来发展,没有确立较高的道德理想和人生追求
  道德理想可分为社会道德理想和个人道德理想,这是道德主体实现自我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巨大精神支柱。由于大学生正处在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开始向完全社会人转化,社会规范与价值体系已开始内化、具备了一定的道德品质,但由于人格定位低,部分大学生认识不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当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相冲突时,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人生价值观是道德人格系统的核心。部分大学生认识不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义务,随意任性、玩世不恭、游戏人间,对自己也不负责任。这是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使然,使今天的青年学生再回到“思考与忧患”的时代,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大学生在追逐功利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道德人格,尤其要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意识。
  2.对社会道德价值认同度较低
  道德责任意识是道德人格系统中最核心的内容,通过对责任与义务的界定,从而自律、自控,得以实现道德理想和人生价值。康德认为:“责任就是出于尊重客观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及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在其影响下,我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发生擅变,社会步入了道德不稳定期。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道德人格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有些大学生缺失最基本的道德人格,迷失了人生的目的、意义、理想、信仰和追求。道德自律能力低下,道德失范甚至人格沦丧的情况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3.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离,言行不一
  在我国,虽然道德教育历来都是最受党和国家重视的,但是一些家长和学校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所关注的是实际的效益、利润,很少有人去思考人生的许多精神问题,也不再关心自己的灵魂,至于道德修养似乎也变得无关紧要了,人的良知、情操、人格日益贬值和失落。这种对于道德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以及善恶不分、邪正混杂的生活状态导致大学生心灵的困惑和迷茫,导致青年学生言行脱离。如有的大学生口头上认同重义轻利甚至舍生取义,行动上却是价值追求的功利化、实用化、短期化;精神上推崇修心养性和人格完美,行为表现却缺乏自省、自律甚至无视社会公德。
  
  三、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理想塑造
  
  新时期, 尽管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清晰, 道德判断准确度较高, 观念开放, 勇于进取, 但他们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 他们的道德人格没有内在地表现为知行统一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养成, 他们考虑个人利益多, 讲求实惠, 组织纪律性差, 集体观念不强。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关系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正如马丁・路德所讲: “一个国家的前途, 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 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 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 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及其存在的缺陷, 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为此,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应该具备的几点基本要求,希望能为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提供参考和依据。
  1.大学生要有对祖国的热爱和社会的奉献精神
  热爱祖国, 奉献社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是捍卫民族尊严, 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大学生应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就是一种对本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今天, 我国在改革开放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足已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能力和智慧摆脱贫穷和落后的面貌, 重新站到世界的前列。大学生有理由自信、自尊和自豪, 中国一定能完成繁荣富强的大业, 使中华民族再次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大学生应有为国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新时期的大学生不能放弃忧患意识, 只有如此才能心存压力,知难而进, 不断变压力为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 振邦兴国。
  2.大学生要有自尊做人和诚信不欺的精神
  大学生讲人格的尊严就是要使自己趋于高尚并受到他人的尊重, 促使自己时刻作出善的行为选择, 在生活中表现为诚实、智慧和勇敢, 而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侮辱时, 能愤然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如果大学生缺乏这种尊严感, 势必会使自己自卑自弃, 甚至出现人格的沉沦与失落。为此,大学生就要首先讲礼义廉耻, 特别是要知耻,它是大学生人格尊严的底线。新时期大学生不仅自尊自爱, 还应尊重他人, 即做人实事求是, 诚信不欺。诚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文化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人格, 是与人合作, 交友的重要前提。只有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才会受到人们的普遍信赖、欢迎和尊重, 愿意与之交往, 委以重任;反之, 人们会敬而远之, 不愿与其交往、合作, 那么也就丢掉了做人的尊严。
  3.大学生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新世纪,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 没有创新, 知识经济便失去了生命力。创新不仅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 也是人生命存在的内在需要。 简单的重复活动会使人厌倦, 而只有超越既往才会给人一种新奇、振奋,使人充满活力、信心和乐趣。因此, 我们所培育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的道德人格。而要使大学生做到超越现实,就必须不断提升他们的生存境界, 弃旧图新、破旧立新, 进行独创性活动, 做到不断变革、进步和超越, 想前人之未想, 做前人之未做。
  以上是在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论述了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塑造几点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应以弘扬崇高的道德人格为标准, 使自身的心智得到不断发展,心灵得到不断的净化, 从而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当然值得说明的是, 上述理想道德人格是从整体上提出的几点对大学生的要求, 并不排斥其个性化人格的发展, 因为大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发展是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 是与人合作的基本前提。大学生也应该有发现和认识自身道德人格缺陷的能力,这样,在步入社会以后,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遇到挫折时,及时调整,从而真正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成文.道德人格及其社会功能初探[J].社会科学,1999(7).
  [2]吴冰.试论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的基本思路[J].思想文化道德研究(理论月刊),2001(7).
  [3]吴继霞.道德人格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学海,2001(6).
  [4]黄波,蒋先寒.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9卷第3期.
  [5]胡艳蓓.当代青年道德人格的困境、时代要求及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1).
  [6]厉忠教.毛泽东道德人格浅说[J].创造,2000(8).
  [7]张佩国.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J].CYSB 世纪论坛.
  [8]张水新.论唤醒学生教学本体意识的逻辑起点及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再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02(2).
  [9]李鹏程.新时期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140.
  [10]李萍, 钟明华.人生修养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7.

推荐访问:理想化 新时期 塑造 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