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四心”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助力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条件,教师应该用一颗爱心、童心、公心、“小心”来处理师生关系,正常交往,促进师生关系更和谐。   关键词:爱心;童心;公心;小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而且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师生交往和谐,有利于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进行正常的师生交往呢?我认为,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特别注意“四心”,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和谐。
  一、永远拥有一颗爱心
  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师爱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集父爱的严峻、母爱的细腻、友爱的纯洁、师爱的伟大于一身,在人们眼中,他简直就是天使的化身。“学生不能没有爱的呵护,正如婴儿不能没有母爱,河堤不能没有树木的呵护一样。‘爱心’的别名叫‘责任’和‘奉献’”。(于永正语)
  教师要永远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现在尤其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他们过早地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心理和生活方面都面临很多困难,他们更加需要母爱、需要友爱也需要师爱。因此,作为教师,一言一行都要为他们幼小的心灵考虑,不说过分的话,不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要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凡事为他们着想。“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现在连家长都很少有打骂孩子的了,教师就更不能打骂学生了。但是,有的教师在管理学生中,恨铁不成钢,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言行,有些还严重过头,给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导致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洽,这些做法真的使我们汗颜。
  二、经常保持一颗童心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年近七十任然精神矍铄,坚持上课,他童心未泯,把自己当做一个十足的孩子王,经常与孩子一起游戏、玩耍,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他就最开心,“教着教着,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他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就和学生相似了”。这句话和有的专家提出“把孩子掂高些”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我们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学生,那么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颖、奇特的想法都可能被否定,那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我们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儿童心灵”――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因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童心,使我们忘了年龄,变得年轻,童心,使我们走近孩子,使教学充满童趣,只有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才能让孩子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对所有学生要公心
  “有教无类”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温家宝总理说:“没有教育公平,中国就没有公平。”现在,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在体制上实现了教育公平。但是,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学生认为什么最能体现教师的关爱呢?在一次调查初中生的看法时,奥尔德和莫尔登指出:学生认为教师关爱有几个要素,其中‘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这一核心理念,教师就必须要持有一颗公平之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交往中忌冷漠、傲慢或者过分偏爱个别同学,不厚此薄彼,要特别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业成绩不良、被同学孤立或拒绝的学生,以及犯过错误的学生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任何对学生讽刺、挖苦、辱骂、体罚都意味着对学生教育的结束。有的教师不注意这点,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有好差之分,不同学生的同一行为评价不同,对“好学生”赞赏的多,对“差学生”批评的多。久而久之,滋长了优秀学生的优越感,后进学生心里更加不平衡,师生关系也变得更紧张。
  四、师生交往要“小心”
  这里的“小心”指的是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谨慎,摆对自己的角色,要把握好“度”,要有底线,既不过分亲密,也不过分疏远,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现实中,有三种情况是特别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一是太严肃,有的教师与学生离得太远,从不与学生闲谈阔论,更不苟言笑,冰冷的面孔,严厉的语言,学生上课时如履薄冰,担惊受怕。课间也从不与学生游戏。一些犯错误的学生,见到教师后,吓得腿都软了。而这位教师却以此为荣耀,有的教师还对其羡慕不已。二是太随便,有的教师与学生走得太近,与学生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乱开玩笑,有的还委以重任,俨然成了“哥们”。像这种教师,“友”的意味会浓厚些,“师”的形象却淡化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尽力避免以上现象,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师生之间交往,做到幽默中不失睿智,诙谐中不失文雅,随意中不失尊严,宽容中不失原则。
  良好的交往,既是教学的核心,教学的条件,也是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教师只有用“心”与学生交往,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形成正常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最终达到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杰弗里.科特勒,斯坦利.齐姆、埃伦.科特勒著,方彤、左星译.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于永正.教海漫记(增订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1).

推荐访问:助力 构建和谐 师生关系 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