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摘 要: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关键词: 《科学》教学 主观能动性 表率 教学艺术 问题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次,他来到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吃了起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用“喂鸡”这一简单的行为,向人们形象地阐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这样,即使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一定会努力地做到。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有争强好胜的性格,有善于表现的一面,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有旺盛的精力,只要他们想做的,就一定能做到。例如,在讲观察蜗牛这一节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蜗牛,我提前三天就把捕捉蜗牛的任务布置下去。一天过去了,只有一位女学生捉来2只小蜗牛,可班级这么多人,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课堂上,为了鼓励这位女学生,我特意买来两只笔奖给她,并嘱咐她养好蜗牛。但反过来想一想,我觉得我的做法使学生很被动,根本没有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与其被动不如主动出击,第二天,我就在校园的花丛中找到了一些蜗牛并把它带到了班级。刚进班级,学生就“呼”的一声围了过来,争着抢着看,并不时地问这问那:“老师,您是在哪儿捉的呀?”“老师,蜗牛最喜欢吃什么啊?”“老师,蜗牛的寿命多长呢?”听着学生的七嘴八舌,看着学生兴奋的表情,我发自内心地笑了。我知道学生内心的欲望已经被我成功地激发出来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一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后面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当然收获也颇丰。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从教材内容的挖掘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巧妙地创设情境,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摩擦时,我请了班级的一个小个子学生和一个大个子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却是大个子学生输了(原因是我在大个子学生的脚下洒了一些洗洁精,学生却不知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并都想亲自上前试一试。正是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亲历某个活动过程。事实表明学生在亲历的过程当中,可以乐学善学,乐思善思,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再如在讲感觉世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堵住双耳、蒙住双眼去生活这一教学过程,从中体会失去听力、失去视觉的感受。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体会到盲人、聋哑人生活的痛苦,作为健康的人应关心和照顾他们,这比一万遍的说教来得更实在,更有效。
  
  三、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际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比如,在讲体积和质量时,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包装,通过让他们观察上面的数量单位,来认识质量和体积,来了解质量和体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在讲摩擦的利和弊时,我把一辆小自行车拿到了班级中,并让学生找出哪些部位是增大摩擦的,哪些部位是减小摩擦的,各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最后让学生来设计一辆自行车,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地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认识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皆有《科学》,最终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应用。
  最后,我认为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特别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课堂当中产生的问题和在生活当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既然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是他认真思考过的,或者是他非常感兴趣的,想从老师这里找到答案的。对于学生产生的问题,不管有没有意义,我觉得教师都应该表现出高度的热情,一下子回答不上来的,也要和学生共同查阅资料来解决,绝不能草率、轻视。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李勤实.视觉文化教育价值反思.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网.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3.
  [4]奥卓尔.游戏化学习世界[DB/OL].http://game.省略,2008-12-28.

推荐访问: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 科学 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