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产生的历史背景探究

  摘 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考试制度。我国之所以形成前无古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考试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本文意图通过探究自学考试产生的历史背景,来寻求自学考试对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产生 历史背景
  
  1981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标志着一项崭新的高等教育制度即将诞生。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项伟大的创新。它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蕴藏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根源。
  
  一、中国考试文化的传承
  
  自学考试的建立和发展与中国悠久的考试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是考试的故乡,历代封建王朝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李大钊曾说:“中国人有一种遗传性,就是应考的遗传性。”科举制度的长期存在使世代中国学子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恋考心理”。自学考试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这种“恋考心理”,并将它发扬光大。
  科举考试是世界教育史上一项伟大的人才选拔制度创新。无论是西周的选士、贡士,西汉的“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权势总被世族豪门把持。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度,从根本上打破了政治权力的垄断,寒门也可以凭真才实学改变人生命运。尽管科举最终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究其根源是社会制度的败坏和考试内容的陈腐,并不是考试制度本身出现问题,因为它真正的价值核心在于在选才标准上执行“公平、公开、择优、竞争”的原则。这个原则至少在当今还没有过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科举考试与自学考试的相似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考试与教学相分离”、“考试的开放性与主导性”和“国家行政对学历的权威认可”。①第一,科举考试的教学工作很多时候是由民间私学来完成;在如今,自学考试同样实行教考分离,其目的就是保证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从而保障自学考试的质量。第二,科举考试除了地位卑贱的人之外,任何人都可报考,不受年龄、民族的限制;在如今,自学考试开放性程度更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简称《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三,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都被朝廷赋予了极高的地位,那就是科举制度把选才与任官结合起来;在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应相一致。”这些都说明了国家赋予自学考试最高的权威认可。
  所以,当自学考试开始试点时,很快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拥护与支持。这既与当时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求直接相关,同时又与潜藏在广大民众内心深处的传统观念息息相关。尽管古人痛恨科举禁锢人的心智,现今也有人反对应试教育,但不得不承认:在没有更好的选才制度出现以前,只有考试才是最公平的。
  
  二、文革之后人才的奇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建设需要人才,但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和学问的迫害导致的人才饥荒的局面已经成为治国安邦的主要障碍。刚走出文革浩劫的中国教育,教育资源极为有限,教育质量大幅下滑。十年文革,我国高校至少少为国家培养了100万名合格的大专及以上的毕业生。②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一代人强烈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1977年恢复高考后至1981年,我国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81年,全国共有函大、夜大、电大等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48.3万余人。③虽然学子求学心切,但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这种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无法在短期内偿还十年来欠广大“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的“求学账”。普通高等教育以职前教育为主;函大、夜大、电大等成人高等教育虽然以在职培训为主,但它们还不完全是非常灵活的教育形式,因此无法大量招生。除了积极恢复和发展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和业余高等教育外,还应该大力鼓励自学成才。
  由此可见,在这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急切盼望着一种崭新的教育制度的出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寻找更加灵活、开放,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制度,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和广大青年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渴求,这为自学考试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意义的前提。国家建立自学考试,一是通过对自学者学习水平的权威考核,从而培养和选择多种规格专门人才;二是在确保学历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和促进社会力量办学,通过多种途径发展高等教育。应该说,国家当时的这一初衷凝聚着全社会的期望和求学者的心声,是穷国办大教育的一项创举。
  
  三、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在泰国曼谷会议上提交给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的提案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他认为,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贯穿于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不是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结束后便宣告结束,教育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进行。终身教育的概念一经提出就获得人们前所未有的欢迎、重视与支持。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一书,详细论述了终身教育思想,从此开创了终身教育的新纪元。至此,终身教育思想迅速传播于世界各地,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我国而言,党在十六大报告时明确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是在党内的重要文献中首次出现“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思想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门的打开使国人有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机会。就在这一时期,终身教育思想已经大量翻译并传播到国内。虽然它并未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设计一条清晰的发展样式,但却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必须使高等教育在最大限度上具备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以满足和适应全体社会成员越来越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自学考试恰恰拥有这些特点,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种天生的优势是其它任何一种高等教育形式都不及的。
  
  四、国际办学经验的借鉴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对我国如何办高等教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自学考试影响最大。英国开放大学在英国政治家哈罗德・威尔逊和当时任英国教育部副部长的珍妮・李的积极推动下,于1969年6月宣告正式成立。开放大学的创立是英国扩大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英国高等教育开始普及的标志。④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无围墙大学”的理念深入人心,正像它的开创者哈罗德・威尔逊所说:“创建一所开放大学……那是一次信念的飞跃。”⑤英国的开放大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开放教育之一,也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创新,许多国家都效仿英国建立起了本国的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之所以取得成功并被它国效仿,正因为它的开放式教育理念满足了广大受教育者的需要,向世人证明了这种崭新的教育形式所具有的勃勃生机和强大优势。
  开放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对学习者开放、教学地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和观念开放。开放大学根据国家划拨经费的多少确定招生人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作要求,但也要按报名的先后顺序录取,录满为止。⑥没有被录取的学生下次申报时拥有优先权。我国的自学考试吸收了开放大学开放性的办学理念,甚至自学考试的“入学方式”比开放大学更加开放――因为它从未有过招生名额的限制,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教育体制的创新。不仅如此,我国的自学考试将借鉴开放大学的教育形式升华为一种考试制度,实现教育与考试的完美结合,可以说这是新中国在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新创举。
  
  注释:
  ①潘懋元,邓耀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其它高等教育形式的关系及其合作模式[J].福建高教研究,1992,(6).
  ②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4:614.
  ③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4:604.
  ④张泰金.英国的高等教育:历史・现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3.
  ⑤黄清云.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3.
  ⑥练鸿翔.中英开放教育刍议[J].江苏高教,1996,(6).
  
  参考文献:
  [1]何晓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产生与发展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2]李品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J].成人教育,2006,(3).
  [3]李晓佳,徐白羽.英国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3).
  [4]罗琳霞,丁新.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7,(4).

推荐访问:历史背景 探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