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衔接词汇 [英语文学语篇中词汇衔接的汉译]

  摘要: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语篇意识是决定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认为,词汇衔接,尤其是同现关系,对于消除歧义有重要作用;译文应尽力复制原文的复现关系,以再现原文的诗学价值和语篇功能。
  关键词: 英语文学语篇词汇衔接汉译
  
  1.引言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手段,连贯是采用这些手段得到的效果。衔接是谋篇的重要手段。“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存在于语篇内部,并使其成为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话语中某一成分的解释依赖于另一成分的解释时,便会出现衔接”(Halliday & Hasan,1976:4)。衔接可分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种。本文将集中探讨文学语篇中词汇衔接的英译汉。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胡壮麟,1994:112)。词汇衔接的机制是一种语义上的连贯。其语义价值在文学语篇的翻译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文学语篇的功能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每个词汇都可能蕴含着深层的诗学价值和文体功能,是作者苦心经营的结晶,其谋篇意义和诗学功能应尽可能在译文中得到再现。
  韩礼德和哈桑把词汇衔接分为复现关系(reiteration)与同现关系(collocation)。“这两种类型的原则都是通过词项间语义的连续性取得衔接效果”(Halliday & Hasan,1976:320)。识别这两种关系,一有助于体会原作的衔接连贯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体现于原作的谋篇机制和思维认知方式,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文体诗学价值;二有助于在衔接(链)中决定词汇的具体意义。这二者都为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原文,从而得出贴切的译文打下基础。
  
  2.复现关系
  
  “复现关系是词汇衔接的一种形式,指在阶的一端对某一词项的重复;在阶的另一端,用概括词对某一词项的回指;还有一些是处于中间地带的――如同义词、近义词、或上义词的使用”(Halliday & Hasan,1976:278)。韩礼德后来又认为,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和部分整体关系其实都是同义关系(Halliday, 1994:331-333)。因此复现关系可以分为重复性衔接与同义性衔接。
  
  2.1 重复性衔接
  韩礼德认为,“词汇衔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词项的重复”(Halliday,1994:330)。重复可以是词语本身,也可以是重复词根。重复词根如act,active,activity。
  (1)That was not a nice expression.His mother had told him not to speak with the rough boys in the college. Nice mother!...She was a nice mother but she was not so nice when she cried.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Chap. 1)
  (1)a.这话可太不文雅了。他妈妈曾告诉他不要跟学校里那些野孩子说话。妈妈真好!……她是一位很漂亮的妈妈,但一哭起来就不那么漂亮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外国文学出版社:4)
  在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第一章开头的1―13页里共使用了十次“nice”。例(1)共有六个句子,“nice”重复了四次。一次用来修饰“话”(expression),其余三个都是用来描述“妈妈”,这种重复也体现了孩子对妈妈单纯的认知和情感。这种高频率的重复所包含的语义和诗学功能,必须给以足够的关注。Stephen Dedalus开始上学时不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对家庭温暖的想念,表现为重复使用同一个意义笼统的词“nice”,孩提时代单纯的思维认知方式也在上述引文的句式和选词中体现出来。这也是乔伊斯这位文体大师的匠心所在。这样的重复性衔接应尽力在译文中得到再现。笔者改译如下:
  (1)b.这可不是好话。他妈妈叫过他不要跟学校里的野孩子讲话。好妈妈!……她是好妈妈,但一哭就不那样好了。
  如果原文重复性衔接是为了达到某种文体或修辞效果,那么最佳翻译是形式对应,因为形式也传达了意义。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同一个词表达的意义有别时,则翻译困难更大。 汉语“好”的意义也较笼统,所以笔者复制了原文的重复性衔接。
  
  2.2 同义性衔接
  这里的同义是前述韩礼德所指的广义的同义关系,包括同义、近义、反义、上下义和部分整体关系。
  (2)An aspiration is a joy for ever,a possession as solid as a landed estate,a fortune which we can never exhaust and which gives us year by year a revenue of pleasurable activity.To have many of these is to be spiritually rich.
  (El Dorado,Robert L. Stevenson)
  (2)a.渴望是一个永恒的喜悦,一笔如地产般稳固的财产,一份取之不尽的财富,正是心中怀有渴望,我们才年复一年参与令人欣喜的世事。一个人如有很多希望,就是精神的富豪。(叶子南,2003:181)
  例(2)的原文出自史蒂文森的散文“El Dorado”。原文的同义衔接为“possession-landed estate-fortune-revenue-rich”,译文(2)a在“财富”(fortune)和“收益”(revenue)处衔接链断裂,从而改变了原文的思维模式,破坏了原文的修辞效果。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activity”此处是不可数名词,应理解为“the state of being active or lively”。强调的是一种精神(spirit),所以下文说精神的富豪(spiritually rich)。而不是译文(2)a中的“(参与)令人欣喜的世事”。综合上述,笔者对例(2)改译如下:
  (2)b.追求永远都是一种快乐,一笔地产般可靠的财产,一份用之不竭的财富,收益便是年年岁岁都给我们带来愉悦和活力。拥有许多追求,就是精神上的富豪。
  译者应高度重视同义衔接的文体修辞功能,同时不能忽视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同义性衔接的理想翻译是形式对应,译者应最大限度发掘利用目的语的同义词资源,以再现原文的衔接功能和诗学价值。
  
  3.同现关系
  
  同现关系是一种“通过惯常共现的词项间的联系取得的衔接”(Halliday & Hasan,1976:284)。它“不依赖于普通语义关系”,“而是依赖于有关词项之间的一种特定的联系,即一种同现的趋势”(Halliday,1994:333)。同现关系的语义价值和对词义的决定作用不应忽视。
  (3)I spent my teenage years scrambling up the mountain of mathematics.Midway up the slope,however,I staggered to a halt, gasping in the rarefied air,well before I reached the heights where the equations of Einstein and Dirac would have made sense.
   (Beauty,Scott Russell Sanders)
  (3)a. 青少年时,我曾攀登过数学之峰。然而,行至半山,距爱因斯坦和狄拉克理论之巅尚遥不可及之地,便已步履蹒跚,胸闷气短,气喘吁吁而颓然止步了。(《中国翻译》,2005,6:78)
  例(3)原文和译文是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赛原文和参考译文。在《字斟句酌,离形得似》的参赛译文评析中说:
  其实,“gasping in the rarefied air”这一短语并非强调“在稀薄的空气中喘气”,本来就是一座虚拟的“大山”,大可不必译得如此精确。“在稀薄的空气中喘气”处理为“胸闷气短,气喘吁吁”,是考虑到行文的统一,都是“爬山者”的感觉。而“the equations”不直译为“方程式”,与“heights”连用抽象为“理论之巅”,在这一上下文中是可行的,读来也顺口一些。桑德斯的这篇“Beauty”,充满抒情散文的浓郁文采。(《中国翻译》,2005,6:82)
  笔者认为,既然是文采斐然的作品,就应尽可能译得精确,求形神兼备。原文有两条同现衔接链交织:“scrambling―staggered―halt―gasping―reached,mountain―midway―slope―rarefied air―heights”,具体生动又不失幽默地再现了“攀登”历程。译者应对这两条衔接链给予足够关注,尤其是第二条。破坏原文的同现衔接链,常常意味着破坏了原文的语义连贯和行文的统一。所以译者要仔细斟酌原文的“形”与“意”,得“意”不能忘“形”,“神似”不一定要“离形”。另外,“the equations”是远程重复性衔接,呼应原文第一段“Dirac’s equations describing quantum mechanics,or those of Einstein describing relativity”,领悟这些方程式曾给“我”的朋友带来欣喜和美的感受。而它们对“我”来说却是遥不可及,未能领略到数学之“美”,欣羡和遗憾之情从这种重复性衔接中流露和再现。笔者认为这也是这段文字的主旨,同时也暗扣了这篇散文的标题“Beauty”,所以译文应再现这个重复性衔接,不应用概括词“理论”。笔者试译如下:
  (3)b. 少年时,我攀登过数学之山。到了半山腰就趔趄而止,空气稀薄,气喘吁吁,爱因斯坦和德拉克方程式那两座高峰仍然遥不可及,无法领略。
  
  4.结语
  
  识别词汇衔接及其中蕴含的诗学价值和谋篇功能,对文学语篇的英译汉尤其重要。处理同义性衔接和重复性衔接,应尽力复制原文的衔接关系,以求再现或最大限度保存原文的修辞价值和文体效果,而同现关系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于准确理解词义和消除歧义。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d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94.
  [3]James Joyce.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M].Nanjing: Yilin Press,1996.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叶子南.英汉翻译对话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7]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3.

推荐访问:英语 衔接 词汇 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