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习器乐引起的思考】

  摘 要: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途径,音乐对于人的作用最早,又最直接。家长和教师应共同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让孩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器乐 学习 思考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开始注重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音乐开始走进更多的家庭,许多孩子已经不再苦苦纠缠于茫茫题海而徜徉于音乐的海洋。笔者看到,每每到了周末和假日,一些孩子或背着二胡或背着小提琴,在人流中来去匆匆,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乐器的少年儿童,这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上堪称是一大文化景观。而这一文化景观背后,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问题需引起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一、为什么学习音乐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途径,音乐对于人的作用最早,且最直接。
  许多西方国家有这么一种说法:学音乐的孩子比一般孩子聪明,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才能在人的智力发展中是最早出现的,早期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记忆、开发智力,有益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关研究显示:刚满2个月的婴儿就能模仿母亲哼唱的歌曲旋律轮廓,而到了4个月,还能进一步模仿节奏,两岁左右就能唱出2度、3度、4度音程,并且能够自编歌曲片段哼唱。看来,在人类对于艺术的智能发展中,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是最早产生的。
  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语言和文字都属于第二信号系统,要经过理解、联想、转换等一系列心理过程才能作用于人的心灵,只有音乐能直接打动人心。任何一个有正常听觉的人,都能够分辨出“哀乐”和“摇滚乐”的不同,而且会在心灵上得到不同的感受。而音乐能表现出的喜、怒、哀、乐,通常能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这正是音乐的巨大魅力所在。
  
  二、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学习音乐尤其是学习器乐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1.智能和心理素质的锻炼。
  (1)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正在拉二胡的学生,他的注意力必须是非常集中的,他练琴的过程就是进行注意力训练的过程。眼睛要看谱,脑子要指挥左右手的动作,耳朵要辨别音高和音色,左右手还需积极而准确地配合,而这一切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完成。所以合理、有效地分配注意力,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和能力的表现。
  (2)知觉与动作的配合与协调
  对于学习器乐的学生,要演奏好一首乐曲,除了达到谱面上的要求外,还必须将音乐上的听觉感知与手指、手臂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巧妙、自然地协调一致。任何一个部位不能放松舒展,奏出的音乐都是有缺憾的。
  (3)毅力和耐力的锻炼
  学习器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你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学琴的过程,是一次耐力和毅力的比拼,而这两种品质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
  (4)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与发展
  器乐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在背谱演奏的过程中,至少用到三种记忆,一是音乐(声音)记忆,二是乐谱(图形)的记忆,三是手指(运动)记忆。这三方面是紧密相关的,只有这三种思维都得到充分的协调与发展,才会有好的演奏效果。
  2.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修养。
  音乐对于人的一生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习乐曲时,我们除了要学习谱面的乐理知识,掌握乐曲的基本技能技巧,同时还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这样我们便了解到当时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这样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对音乐作品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对音乐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3.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看不见、摸不着。不但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欣赏同一段音乐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无论是欣赏音乐、演奏音乐还是创作音乐,音乐都可以给人留下最广阔、最自由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音乐与想象和创造是天生连接在一起的,这也是其他文学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特点。
  
  三、怎样学习乐器
  
  前面已经谈了学习音乐的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可以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上,为数不少的家长让孩子学琴是出于一种盲从和攀比的心理,这样往往会束缚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不仅给孩子的学习增加负担,而且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该怎样才能让孩子有效地学习器乐呢?
  1.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是需要全面培养的,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积极研究某种事实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我们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家长应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用心灵感受音乐的美,在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中获得愉快的情感和体验,引发出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这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环境。家庭中应有较好的音乐氛围,针对孩子所处的不同年龄段,让他们接触相应的音乐;学校在课余时间应组织音乐兴趣小组及各类文艺活动,为孩子提供学习和参与的机会,以便于孩子在这方面受到重视与培养。在决定学习乐器时,我们应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乐器。但有一点,搞智力投资,家长必须保持一颗平常心。人由于存在个性差异,并不是每个琴童日后都可以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会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家长让孩子学琴的过程中,不要急功近利,过早给孩子的将来定位。毕竟神童只是少数,我们应从实际出发,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让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充分享受音乐带给他的无比的欢乐。
  3.正确处理好专业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在孩子学习器乐的过程中,家长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因为新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它更加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统继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观,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崭新的教育理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试想,一个仅具备单一学科特长,而文化知识贫乏的人,如何去承担这样的重任呢?再者,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富人文情怀、文化底蕴丰富的艺术门类,一个文化底蕴浅薄、错字连篇的人,他怎能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呢?因此,专业课与文化课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对文化课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少年儿童能受到全面的音乐教育,使他们懂得音乐的美,而学习乐器本身就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要付出一定的艰辛和代价。知识的积累、演奏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练,操之过急和拔苗助长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和教师应当为孩子的长远利益着想,放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共同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让孩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推荐访问:器乐 思考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