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方法浅探】英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与英语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国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同样,现在的大学把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英语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准备影像、图片、文字以及个人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一、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既然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就是首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我发现,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教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课文以及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课下因为有其它课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会逐渐消失。如何能保持住学生的兴趣呢?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了。首先,课堂上在授每个单元之前要做与本单元相关的导入。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总之,你的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讲的课题。例如,某单元的general topic:lifestyle,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如何让自己有一个healthy lifestyle,从diet,exercise,relax 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提示。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为你的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但光有好的导入还不够,教学是一种整体艺术,应具备参与性与愉悦性,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获得参与的乐趣的同时也掌握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在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素很多,我个人体会很深的是汉语和英语教学的互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有其“通行”的特点,而民族语言又体现着民族特点。学习英语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不论是从教学过程还是交际功能来讲,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语的干扰,学生不自觉地用汉语知识套用到英语上。如何让学生能利用汉语的语法知识,而又不受其影响,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适当的引导了。例如,英语和汉语句中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主 谓 宾;主 系 表。但又有一些特殊句型,如被动语态一定要学生特殊记忆。再者,如:“孩子病了母亲要给医生打电话,请求给孩子看病”。可以问:
  1. Will you examine my son,doctor?
  2. Would you please examine my son,doctor?
  3. I wonder if you can examine my son,doctor.
  这三种问法都是一个目的、都很礼貌,但第三种问法更得体。它既礼貌,又表达了母亲焦急、渴望、急于知道结果的迫切心情。找准这个“得体”问题的答案,离不开汉语知识,这是确定无疑的。汉语是一种特别具有表现的语言,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富于韵律感。英语的特点是准确、具体。英、汉语的交流可求同存异,优势互补。英汉语之间的这种差异、变通的现象在课堂上是司空见惯的。把握住这些内容,较自如地进行课堂教学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变枯燥的语法课为新鲜的活的语言运用课,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
  
  经常,在课堂上,英语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着英语教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英语说得语无伦次。教师们免不了感叹:这可怎么办才好,让他说,他不说,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他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模拟各种情境,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其实,课堂情境仅仅靠模拟是不够的,它毕竟是在课堂中,所以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首先,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就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开这道锁,还得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对答不出的同学说Never mind.而不是让他长久地站着;对回答错的同学说:Can you think it over again? 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其次,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其次,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掌握快一些,有的学生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步前进,这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单一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再者,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学生而言,即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满足自我实现。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出卷考试时,不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考不出,而是让学生感到跳一跳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确,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它犹如一棵幼苗,需要师生共同施肥、悉心护理,才会茁壮成长。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完善其在学习上的“自我、自主意识”,使其在课堂上、课下都可以自主地进行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朱益明,胡章萍,郭朝红,孙宗兴. 教师教育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贾爱武. 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规律研究综述[J]. 外语界,2005.1.
  [3]薛笑丛. 反思教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 外语界,2004.4.
  [4]Bartlett,L. 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Reflective Teaching[A].In Richards,J. C.& Nunan,D.(eds.).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Richards,J. C.,Platt,J. and Platt,H. 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