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带头人 高校学科带头人必备的能力及选拔方法探讨

  摘 要:选拔学科带头人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学科带头人必备两方面能力――政治思想和综合性知识结构方面的个人能力以及组织、判断和协调方面的个人能力,并提出相应的选拔方法。
  关键词:学科带头人 能力 选拔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凝聚的高校,人才资源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地位与作用。对于高校而言,只有具备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带头人,才能构筑一流的学科,产出一流的成果,造就一流的人才。学科带头人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促进学科发展等重要任务。一个学科整体是否真正有效、是否出显著科研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带头人本身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学科带头人的界定
  
  关于学科带头人的涵义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国家教委于1993年正式启动的《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是以培养造就年轻学科带头人为主要任务,入选者的条件是:(1)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科技、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2)业务水平高,学术上已有较高突出成就和一定威望;(3)对学科发展有预见性,善于继承,勇于开拓、创新和拼搏;(4)学风端正,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能团结人,并已有良好合作关系;(5)身体健康,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专家和学者们对于学科带头人也有自己的解释。刘善琨对学科带头人的定义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指导、带头作用的人。曹建章认为学科带头人一般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对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较大贡献,其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的专家;他们站在本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前列,能组织、带领和协调本学科群体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术活动的开展;他们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力度,影响着科研和教学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郭耀邦和吕庆良指出学科带头人的基本特征有五点:(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2)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4)具有谦逊、大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5)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从以上专家和学者对学科带头人的界定可以得出一些共同点:高校学科带头人是指那些具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在某一学科领域学术有所造诣,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指导、带头作用的人。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组织管理实际能力,善于计划、协调、调动、聚集集体的智慧潜能等。
  
  二、学科带头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对学科带头人涵义的界定可以总结学科带头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对于学术带头人个体来说是必备的素质:
  1.政治思想的素质。学科带头人必备的首要条件是政治思想素质高,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不计较个人得失,事业心强,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勤业敬业,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也称为全能型的知识结构,这是优秀学术带头人首要的知识素质。对于学科带头人而言,单一学科的研究已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解决生产中的复杂问题,学科带头人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能够了解与本学科专业相关学科的现状、新成果、新动向,带动相邻学科的发展,逐步形成学科群体优势,提高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同时也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具有很强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科技动态,发展方向和趋势;不断地学习更新,调整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另外一方面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学科带头人也必备以下能力:
  1.杰出的组织才能。这是优秀学术带头人区别于一般科学家的显著特征。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不但是科学家,还是优秀的组织者。他们善于鼓励本学术梯队成员的创新精神,量才而用,使学科发展自觉地沿着领导者预想的科学规划方向前进。这种宏观上的指导和控制,是协调参与研究的各方或各人能和谐地进行运转。他们善于根据研究性质与方式来决定组织形式,而不是把任何工作都纳入一个固定的模式之中。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人物,要有组织管理能力和与人共事的能力,豁达开朗,与大家和睦相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合作,富有凝聚力、亲和力,充分发挥团队的精神,发挥群体优势。
  2.创新意识与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的学生。其次,学科带头人更需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教学科研双肩挑,才能更应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的能力。除了发表论文、著书立说、出科研成果,学科带头人还要善于寻求校企联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通过创新、创业获得社会的回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另外,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在众多难题中把握住学科方向并抉择出突破点,也是衡量一个优秀学术带头人素质的重要标志。
  3.要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学科带头人要获得成功,不仅要具有协调好本学科人和事、团结和带领本学科成员开展学科建设的能力与素质,还要具有跨学科、跨单位、跨国界的学科联合、科研协作的协调能力与素质。这种自谦、让人的精神使他带领的科学群体或学术梯队往往能处于宽松、和谐的科学创造最佳状态,为学科建设的成功提供一个能引起决定性突破的灵感和源泉。
  
  三、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方法
  
  1.考核择优制的方法。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考核择优有利于克服“论资排辈”,及时选拔优秀人才。这是准确性最高、最有说服力的选拔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方法。在选拔学科带头人的考评过程中,首先进行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的考试,然后进行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被考核人的综合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丰富考评内容,为选准用准学科带头人,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起到“搭台”作用,也为选准人才、用好人才提供客观的保证。
  (2)专家考核与领导考核相结合。学院知名度高、学术造诣深的专家是本学科管理的内行、业务技术上的尖子,对学科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客观条件的要求,最有发言权。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对本学科和周围的同事,无论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是知识能力等方面,他们的见解最有见地,看法最具针对性。领导对学科带头人的考评,一般是通过个人述职、民主评议、谈话了解等形式来了解情况,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被考核人的真实情况。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上,要认真吸纳专家的意见,综合衡量,来决定用人取舍。通过领导、专家和本学科教师共同推荐认定的学科带头人对象,才有份量,才可能在学科发展建设中担当重任。
  (3)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从高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为促进激励竞争机制的有效形成,就要实行学科主任任期考评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突出能力、重视业绩的评价机制,促进创新、褒奖奉献的激励机制;进出顺畅、流动有序的调控机制。学科主任目标责任考核可采取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将学科主任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情况记录备案;年度考核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人员听取学科主任的述职报告,并对其一年以来本学科工作数质量、论文(专著)、科技成果、教学工作等若干项目进行量化考评。将平时和年度考评结果作为学科主任任期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参考,载入个人实绩档案,并作为立功受奖、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的依据。
  2.公开、公平、动态的竞争选拔方法。公平的竞争是选拔高校学科带头人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人才是通过比较、竞争显示出来的,人才的优劣只有放到人才整体中才能真正识别。近几年来,我国选拔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的工作已经展开,为广大年轻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培养与提高的良好机遇。人才评价机制要符合本学科特点,运用现代考试技术和设备,测评出学科技人才的个性特征、能力倾向、管理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所具学识水平和发展潜力等,并以此为标准进行评价,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为科学公正地选拔高等院校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采用科学的选拔方法和严格的选拔程序,公开竞争上岗,并运用合理的考核办法进行动态观察和考核,彻底废除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
  3.选举制的方法。学科带头人是某一学科领域中的学术领袖,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显著的研究成果,并以其自身的智慧、品质、科学素质和科研道德被同行一致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因此,他们是学科的支柱和核心。采用选举制产生学科带头人,是群众路线在选才中的具体应用。要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原则,人才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次之分,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模式来套“取”人才。要不论年龄、性别、民族等差异,只要有真才实学,能够为学科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都可以将他们推上学科带头人的岗位。
  除此以外学科带头人的合适的年龄及身体状况也是选拔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科学活动的特点反映在年龄方面,就是科研人员创造力最强盛的年龄区域,科学研究称这段年龄区域为“最佳年龄区”,在这段年龄区域内,想象力丰富、精力充沛、创造性强,最易取得较多的、出色的成果。选拔学科带头人,根据医学是实践科学的规律,应更多地参考这一科学定律,应选拔身体健康,年龄在50周岁以下,实践经验丰富,体魄健康的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个别贡献突出的可适当放宽条件。而对那些尚未迈入最佳年龄区,虽然现在默默无闻,但年轻有为、蓬勃向上的青年人员,应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或年轻技术骨干积极扶持,悉心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一支结构梯次合理、能力素质互补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参考文献:
  [1]乔治・米尔科维奇,约翰・布德罗著.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
  [2]张再生编著.职业生涯管理(第一版).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02年1月.
  [3]邵冲编著.人力资源管理概要(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1月.
  [4]张维迎著.大学的逻辑(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3月.
  [5]魏薇.试论如何激励高校教师的成就动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
  [6]丁桂莲.高校教师的成就动机及其激励探讨.科学管理研究,1997年第4期,第54-57页.
  [7]郭耀邦,吕庆良.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对策.科学学研究,1999年第1期,第71-81页.
  [8]睦依凡.改造大学――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第2-16页.

推荐访问:选拔 学科带头人 必备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