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中有无“闲”字考|杜甫的诗

  摘 要:杜甫作为伟大的诗人,在文学史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父名闲,古人非常讲究避讳,尤其是帝王讳和家讳。作为一位严格恪守儒家礼教的杜甫,其诗中是否有“闲”字,一直是方家争论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杜诗中不可能有“闲”字。
  关键词:杜甫 闲 避讳
  
  一、避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近义或同义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避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改“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①。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清朝尤甚:天下“丘”姓,改姓“邱”字,并且不许发音为“邱”,要读成“七”字。今天,姓氏中有“丘”又有“邱”,原因就是有改回原来“丘”字,有的未改。
  四是讳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读成米或密。司马迁父名“司马谈”,故《史记》里,人名中出现“谈”字者一律改了名。例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范晔作《后汉书》亦沿用此,范晔父名“范泰”,故《后汉书》里,名“郭泰”者,竟变为“郭太”。
  
  二、杜甫之避讳
  
  古人讲究避讳,杜甫亦不例外。杜甫父亲名闲,常理推论,其作品中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出现“闲”字。先看杜集中出现“闲”字的诗有:
  《诸将五首其一》②:“见愁汉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诸本作闲,《正异》作殷。”
  《宴王使君宅其二》:“泛爱容霜鬓,留欢卜夜闲。一作阑,一作上夜关。”
  《小寒食舟中作》:“翩翩戏蝶过闲一作开,非。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以上三例或正文,或异文出现了“闲”字。前人对此颇多争论,并未得出确凿结论。笔者试略陈如下。
  王直方《王直方诗话》③云:“老杜家讳闲,而诗中有云:‘翩翩戏蝶过闲幔。’或云:恐传者谬。又有《宴王使君宅》诗云:‘泛爱容霜鬓,留欢卜夜欢。’一作‘阑’。余以为当以‘闲’为正,临文恐不以为避也。”可见王直方是赞同杜集中有“闲”字的。
  认为杜集中不可能有“闲”字的有:
  赵令畴《侯鲭录》④卷七引了王直方的观点并补充说:“迂叟李国老云:‘余读《新唐书》,方知杜甫父名闲。检杜诗果无闲字,唯蜀本杜诗二十卷,内《寒食》诗云:邻家闲不违。后见王琪本作问不违。又云:曾闪北斗朱旗闲。后见赵仁约本说,薛向家本作北斗殷。由是言之,甫不用闲字名矣。’”赵令畴从版本校勘入手,查证蜀本、王琪本、赵仁约本、薛向家本等后得出度集中不可能出现“闲”字。
  蔡居厚认为杜集中出现的“闲”字为后人避本朝庙讳而改,《蔡宽夫诗话》⑤云:“杜子美诗一部未尝使‘闲’字,独一联云:‘见愁汉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闲。’一处而已。顷见王侍郎钦臣云:‘旧尝疑此,以谓既不避,则不应只犯一字。后于薛枢密向家得五代时故本,较之乃是殷字。恐好事者因避本朝庙讳易之,而不暇省其父名也。’”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⑥则集中从避讳的角度为老杜辩护,云:“世云杜子美诗两押‘闲’字,不避家讳,故《留夜宴》诗:‘临欢卜夜闲。’七言诗:‘曾闪北斗朱旗闲。’虽俗传孙觌《杜诗押韵》,亦用二字,其实非也。卞圜杜诗本云‘留欢卜夜欢’,盖有投辖之意。‘卜’字似‘上’字,‘关’字似‘闲’字,而不知者或改作‘夜闲’,又不在韵,卞氏本妙不可言。‘北斗闲’者,盖《汉书》有‘朱旗降天’,今杜诗既云‘曾闪朱旗’,则是因朱旗降天,斗色亦赤,本是‘殷’字。于今切,盛也。于颜切,红也。故音虽不同,而字则一体。是时宣祖正讳‘殷’字,故改作‘闲’,全无义理。今既祧庙不讳,所谓‘曾闪北斗朱旗闲’,又何疑焉?”
  张耒认为杜集中不可能出现“闲”字,其《明道杂志》⑦载:“杜甫之父名闲,而甫诗不避闲。某在馆中时,同舍屡论及于此。余谓甫天姿笃于忠孝,于父名非不获己,宜不忍言。试问王仲至,讨论之,果得其由,大都本误也。《寒食》诗云:‘田父要皆去,邻家闲不违。’仲至家有古写本杜诗,作‘问不违’。作‘问’实胜‘闲’。又《诸将》诗云:‘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北斗朱旗闲。’写本作‘殷’字,亦有理,语更雄健。又有‘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惊鸥下急湍。’本作‘开幔’。‘开幔’语更工,因开幔见蝶过也。”
  我认为杜集中不可能出现“闲”字。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考察。
  (一)杜甫的忠孝原则
  杜甫一生恪守儒家礼教。他的先世历代“奉儒守官”。其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的名将,又精通《左传》,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文章四友”的翘首。杜甫常常为出身在这样的家庭而引以为豪。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在《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中谈及自己的家世说:“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杜甫自幼丧母,从小就寄养在洛阳二姑母家。天宝元年二姑母去世,杜甫在《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称其为“义姑”,可见杜甫对其感情之深。可见,无论其出身还是其行为都深受儒家忠孝思想影响,这在杜集中有明显体现(前人论述很多,本文不作赘述。)。杜甫不可能去违背自己一生所恪守的原则,而用“闲”字入诗。再加上其一生时刻不在践行着他的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尤其是其在“修身”方面,更是无时不挂记在心,这样的一个人怎会去触犯忠孝这一原则呢?
  (二)避讳
  唐王朝自太宗以后,就非常注重避讳,即使“嫌名”也要避。李贺因父名“晋肃”中“晋”字于“进士”之“进”同音而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便是很好的说明。即使是当时位高权重的韩愈为其辩护也无济于事。另外唐代士子行卷也要避讳,否则将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行卷的目的,反而会影响仕途发展。如《唐才子传》⑧卷十“�载”条:“文德中,刘子长出镇浙西,行次江西。时陆威侍郎犹为郎吏,亦寓于此。载缄二轴投谒,误以子长之卷面贽于威。威览之,连见数字触家讳。威瞿然,载愕错,白以大误,寻谢以长笺,略曰:‘曹兴之图画虽精,终惭误笔;殷浩之矜持太过,翻达空函。’威激赏而终不能引拔,竟流落而卒。”可见在唐代如果触犯了避讳大忌,则可能造成终生遗憾。作为严格恪守儒家忠孝观念的杜甫,不可能在这一点上犯迷糊。即使临文也是会回避“闲”字的。
  我们所见杜集中之所以会出现“闲”字,有以下原因:
  1.临文缺笔。古人为避讳往往采用缺笔的办法。杜甫创作之时,因为用到闲字,但为避父讳而缺笔,由于“闲”字古写法为“�”,“�”与“�”通用,形体与“�”字、“�”字近,后人误认,而错误地以为是“开”或“阑”。
  2.临文改字。杜甫作诗讲究炼字炼句,力求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遇到需用“闲”字处而换字,并能做到不着痕迹,无迹可求。后人出于臆测而改动。
  3.避讳改动。杜诗在后世流传中,宋元明清均有刊刻,而当朝人为避当朝帝王、刊刻之人家讳等,而做改动。如上周必大所云。
  由上可见,杜集中是不可能出现“闲”字。儒家礼教是杜甫一切行为的原则,时刻约束着自己,即使在创作之际,也是要做到抑扬顿挫,以此来抑制感情的爆发。他在诗歌方面极其用功,力求完美,不留瑕疵。试问这样一位诗人又怎会在诗文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词,一字之换给杜甫带来了许多谬评。
  
  注释:
  ①[宋]陆游.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1月1版.
  ②[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0月1版.
  本文所有杜诗、杜文均以《杜诗详注》为底本,以下不另作注。
  ③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9月1版.
  ④[宋]赵令畴.侯鲭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月1版.
  ⑤同③.
  ⑥[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4月1版.
  ⑦朱易安,傅璇琮.全宋笔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1版.
  ⑧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2月1版.
  
  参考文献:
  [1][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0月1版.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研究生)

推荐访问:杜甫 有无 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