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课中搭建学生创新的平台|品德课的英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应当启发、解放小孩子的创造力。小学品德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教育时,同样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为此,设计好情境是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我在教学中大胆地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课本剧引入品德课堂,活化了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上第十二册《保护环境》,结合我校是省绿色学校,我就事先发动学生搜集环保方面、自然生态受到破坏的资料,经过精心组织,学生自己编排了童话剧《森林的哭声》,在欢快优美的音乐中,学生们自编自演了童话剧,反映了因生态受到破坏,小鸟无家可归、洪水泛滥、沙尘暴袭击人类……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配有精美的诗歌朗诵,唤醒了学生纯真的童心,激发出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朴素感情,让学生在爱与美的熏陶中接受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可见,在品德课上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互相启发和交流的状态,让学生七嘴八舌,标新立异,才能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
  
  二、巧妙激疑问难,诱发创造个性
  
  疑问是求新的前提,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造。品德课上,教师应常常留心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设置问题的焦点,提供问题的角度,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并由此萌发创新的动机。
  《关心老人》一课,我设计了三大板块,先通过讲故事、放录像让学生了解老人对社会对家庭的贡献和重要性,再让学生对身边一些尊敬老人和不尊敬老人现象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由人及己,谈谈自己的做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由“你对老人了解多少?”“身边有什么敬老事迹?”“你对身边不尊敬老人的现象怎么看?”“我要如何尊敬老人?”等问题进行串联,最后引发学生“我老了会怎样?”的疑问和思考。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又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课后,学生自己设计的“呵护夕阳”、“共唱《常回家看看》”等别具特色的敬老活动层出不穷,真正做到了关心老人,并带动身边的人去尊敬老人。
  
  三、搭建实践舞台,培养创新精神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据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变为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活动,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认知去认识世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品德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
  如教学《爱护名胜古迹》,可让学生看有关肆意破坏名胜古迹(如乱涂乱画等)的录像,讨论研究解决的办法,对于好的方案寄给园林管理处或新闻媒体。也可让学生自做标语牌,到附近的风景名胜区进行宣传。活动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结合、自主交流,教师只作适时调控、引导,这样就形成了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再如教学十册《科学技术神通广大》一课,我以学习者的角色,通过举办科学交流会,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基因工程、电子网络、“神舟号”飞船……向大家介绍,学生早有准备,热情很高,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当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的今天,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推荐访问:品德 搭建 课中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