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思路优化]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当前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课件质量 教学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技术的推广使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不断推广和应用到全球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改革传统教育的重要动力。多媒体教学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要素,并利用计算机对它们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多媒体的教学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理性地审视多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一、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的能力,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在证券投资教学中,利用证券投资系统分析软件来讲解沪市、深市股票的实时运作,使枯燥的理论与直观的实践结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于多种媒体手段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做成电子资料,一方面免除了不断板书的劳苦,另一方面还可以随时根据教学需要对内容进行调整,不断更新知识,从而将较多的知识以丰富的、直观的表现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计算机教学中,讲解Word的操作时,由于操作性比较强,在黑板上板书介绍,很难讲清楚操作过程和结果。如果借助计算机教学,则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寓学于乐,有利于对学习中难点、疑点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多种媒体素材,如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结合起来的辅助教学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实直观内容,丰富感知材料,能够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大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所以,学习中的难点、疑点,特别是枯涩抽象理论概念的理解,相对变得一目了然,直观易懂,加深巩固了教学内容。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多媒体教材的服务性,课堂教学本末倒置。
  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应服从于和服务于教学目的,服务性是它的职能,教育性是它的生命。而目前大多数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材,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常常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过多运用强烈的色彩、图片和动画,制作过于丰富多彩,以致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主题,对学生造成误导,使其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的神奇上,而忽视了教学内容,造成本末倒置,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有的学生只顾看新奇的动画而不思考动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只顾听声音而忘了看现象;有的学生甚至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而忘了学习的内容;还有的学生思维随着画面而浮想联翩,对课堂讲授的知识接受很少。
  2.忽视传统教学的优势,缺乏系统性板书。
  系统的板书是学生在教师讲解引导下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中间手段。好的板书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缓缓的推演过程中有时间学习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而多媒体教学由于追求画面的快速切换演示,一味地加快教学进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学生如果只看计算演示,充其量只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及时将看到的表面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口头、笔头表达能力、语言手势、身体语言甚至表情的交互传递等特点都发挥和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并且教师始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能根据学生反映出的实际问题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时地进行重复和辅导,这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都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无法达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
  3.过多使用多媒体,功效代价不成比例。
  多媒体教材的最大优势是借助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许多人过分强调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认为多媒体课件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教师,认为每个学科、每一节课都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还有人认为,要推动现代化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就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有无多媒体课件似乎成了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不管什么课程,不管什么内容,都只看到课件教学的优势,盲目跟随课件教学的潮流,统统都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教学神化。我们应该清楚,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媒体搭配要合理,课件的制作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不是所有的课件都要加上视、声效果才能吸引学生。多媒体课件的组织与编写应该规范化,如知识的结构化、条理化,以及良好的知识框架的形成等都需要认真组织与精心设计。
  4.过分强调教师和多媒体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只有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这点,造成在课堂上只是单纯播放课件,而不去注意学生的反应,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和计算机提供的信息和指令,使课堂气氛显得拘谨,缺少情感互动,谈不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无法实现学生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
  
  三、优化多媒体教学的思路分析
  
  1.精心制作多媒体教材,优化课件质量。
  多媒体教材能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获取知识、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多媒体教材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要考虑到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而不必过分讲求漂亮和追求画面的花哨。教师进行多媒体教材的设计时一般要经过需求分析、资源分析、教学设计、编写文字稿本、设计系统结构和编写制作稿本六个阶段。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做到:(1)文字表述重点突出。在课件制作时应把重点、难点、关键点用较特别的色彩和字体凸显出来,以作区别,强化视觉效果上的冲击力,以加深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2)图形色彩使用合理。版面的色调不要过于大起大落,不同版面之间的颜色也不要差别太大,一般性内容的表述和重点、难点要有所区别,并且这种区别最好是统一的、有规律的,这样学生看到内容的颜色和深浅不同,心中就清楚了该部分在学习中的重要程度。
  2.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媒体,控制使用频度。
  媒体教材的设计应考虑学习的内部过程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师如何认知学生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来设计多媒教材,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教育性,达到提高学效率的目的。在使用多媒体教材时,不要因为它是先进的技术就急于搬进课堂,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的状态来分析是否需要制作多媒体教材,需要选用何种媒体,还要考虑在哪个教学环节上使用媒体,使用多长。不考虑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滥用多媒体,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优化教学的效果。首先,由于各个时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要求可能不一样,选用媒体时要考虑这种差异和变化。有经验的教师要经常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每次课堂教学的内容、目标情况,然后考虑选用何种媒体。任何媒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特性和应用优势,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其次,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接受消化能力及对不同教学媒体的刺激感知能力,都会影响到媒体应用的效果。中学课堂和大学课堂在多媒体使用上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中学课堂使用多媒体侧重知识展示,而大学课堂则侧重逻辑演绎。
  3.强化媒体演示和讲授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这不能算是教学的成功。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加节制,把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使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大打折扣,甚至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要从实际出发,把握一个原则:重视多样化,力争最优化。多媒体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时,不应只是无休止地演示多媒体,而应紧扣教学目标,配合教材演示进行必要性阐释、提示和点拨。“点”要点在学生不懂或似懂非懂之处,“拨”要拨在学生忽略而与教学重点、难点紧密联系之处,从而更好地发挥事实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完整的套路示范本来非常抽象的、难以讲授清楚的知识,使其变得生动活拨,既节约教学时间,又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由于多媒体教材的信息集成性,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教学形式的相互补充,有意识地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学时。
  4.重视教材演示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化观看为思考。
  教材演示应掌握好时间的长短和内容信息量的大小。教材的演示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安排顺序;二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每次呈现教材的份量。份量过小,学生感到太容易,是在浪费时间;份量过大,有的学生会感到困惑。因此,要根据学生准备知识的情况和学习的类型确定呈现教材的份量。在教材演示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引导学生参与,媒体演示等同放电影,教室成了电影院,这就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学生参与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演示的信息以各种方式做出积极的反应,通过参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保持多媒体所显示的信息。学生参与方式有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在语言、文学等科目中,学生的情感参与到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中,心灵受到熏陶;在抽象思维的科目中,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思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各门学科的回答问题,是学生的行为参与,化观看为思考,在观看中思考,为思考而观看,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参与。因此,如能在教材演示过程中插入问题,就能提高学生心理上的参与,即使不希望学生回答,也能产生推动学习者思考的效果。在学习一种技能时,如能在教材演示过程中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就能较快地提高学习效果。或者在教材演示的同时穿插一定的练习并提供反馈,就能使学习活动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荣蔓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高安芹,牟伟.多媒体教学形式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6).
  [3]朱毅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4,(5).
  [4]华兴旺.对多媒体教学的理性审视[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0).
  
  附:论文是扬州大学2005年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阶段成果。

推荐访问:存在问题 思路 优化 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