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凸显精彩]平凡素材

  传统的计算教学目标单一,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这样学生的计算技能可能是过硬的,但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数学素养的现代化人。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提高计算有效性的前提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要求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把计算机教学寓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计算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便在一个愉快的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学习也变成了一个趣味盎然的活动。
  笔者在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提供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在新课伊始,创设了学生乐于参加的跑步比赛,使学生在运动场景中进行计算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中。在“想想做做”中则创设了“在正方形果园走一圈”和“为自行车装轮子”这两个学生熟悉的又乐于参与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将这些计算方法逐步内化为学生积极的认识。
  
  二、加强估算数学――提高计算有效性的手段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相对于应用割裂的、机械的、繁杂的运算,更具有数学价值。有人统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估算的机会比应用精确计算的机会要多得多。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重视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是提高计算有效性的手段之一。
  例如,解决“去公园划船时,每条小船最多坐4人,34名同学至少要租几条船”这个问题时,学生思考的方法可能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借助学具,在操作中得出至少要租9条船;有的通过计算34÷4,判断至少要租9条船;有的则用乘法4×9=36,36>34,而4×8=32,32<34,因此要租9条船。对于这些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并为学生提供交
  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逐步发展、完善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策略。
  
  三、提倡算法多样化――提高计算有效性的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思维发展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认识也会不同,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内化程度也不尽相同的。作为教师,应正确解读《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实践“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以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与让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是分不开的。出现多种算法后,教师应正视每一种算法,允许学生自我选择,并组织、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在鉴别中去应用,在应用中“消化”,从而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例如教学“25×16”的简便计算时,学生得出了:25×2×8、25×4×4、25×8×2、25×10+25×6、25×20-25×4、5×16×5等算法,针对以上各种算法,教师就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给予解说和比较,其间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总之,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计算教学中亮点,把学生从枯燥、繁琐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爱计算,会计算,乐计算,真正提高计算的有效性。

推荐访问:凸显 平凡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