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想摆脱困境,扭亏为盈,求得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同样,思品课教学在知识经济时代也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一方面党和国家对思品课的德育功能十分重视,强调必须把思品课上好;另一方面,学生对思品课不太感兴趣,教师常常为考而教,学生时时为考而学,课堂上不是听“经”,就是抄“宝”,思品课堂教学没有市场,陷入了绝境。要想摆脱困境,焕发出思品课应有的生命力,就必须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特殊使命。思品课教学如何创新,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那么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起创造力,很多人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长,是特殊才能表现,创造力的“非凡论”使很多人把创造看作是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的,其结果必然会束缚创新意识的激发和产生,其实,创造力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潜在能力。创造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因此,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让每个学生树立“人人都有创造力”的观念,这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富于质疑。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及时地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讨论,求得正确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然而然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把创新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学生能力养成的主阵地,是教与学的碰撞,这种碰撞能否产生智慧的火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产生好的效果,不好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是不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明确教育教学目的,找准创新教育的坐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所要达到的水平的期望。有教学活动就有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产生教育目标,没有目标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但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却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认识和研究教学方法必须首先研究教学目标。具体地说,要明确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提高哪方面的思想觉悟,是要教学生学会,还是要教学生会学;是要教学生会记,还是要教学生会用。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目标确定之后,我们再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情况把目标内化成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要关注学生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使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加明确。
  (2)充分利用教材的可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新编的思想品德教材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作了重大的改革,由过去的高度统一,单一模式向多元化、系统化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土壤,同时也为教师的创新教育提供了依据,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拓宽教学内容,不要受教材所束缚,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要利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学习的迁移性、指导学生展示讨论。找出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焦点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用多种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依赖于一种真诚、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观,理顺师生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保持师生心理互动,情感交融,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居高临下的教学方式。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既定目的,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达到入情、入境、入思的状态,刺激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思品课的教学,应重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形成吸收――消化――创新的过程。如指导学生三步“笔记法”,即把笔记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记课堂提示语,既能反映学习内容,又能促进记忆回想,供复习时修改或补充。右边部分记自己的观点、问题及自己在理解读问题时的新发现。左边部分记典型例题。这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自己的见解,真可谓手、眼、心齐到,拓展了思想,扩大了思维空间,把知识――能力――创新,融为一体。
  
  4.注重实践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创新素质
  
  (1)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
  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将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
  (3)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的课外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思品课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从课本上学到的观点、原理、丰富学生的知识,发挥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能力。课外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精神,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性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推荐访问: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 课教学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