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概念浅析交际冲突|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的文化背景、经历、知识体系不同,会使交际活动受阻,甚至无法开展,出现交际冲突现象。本文围绕着交际冲突,从语义概念入手,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及在交际场景中的表现。
  关键词:交际冲突 语义概念 原因及表现
  
  1. 跨文化交际与交际冲突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境。这种交际方式的关键因素是文化以及文化对交际方式的影响。文化决定着一个民族的信仰、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了其使用的语言、非语言行为及与他人的联系方式。文化是复杂的、多维度的和无所不在的;它形成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聚在一起交流思想和信息的时候,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便会显现出来。文化不同,交际者固有的背景、经历和假定的差异,都会使交际异常艰难,甚至无法开展,出现交际冲突现象。
  英文冲突一词是conflict,con为拉丁语词根,意思是“一起”,flict是拉丁语fligere派生出来的,意为“碰撞”,两者放在一起,即是“一起碰撞”、“冲突”的意思。冲突表示两种力量或两个体制的不和谐或相互碰撞。这种不和谐的状态可以以明确或暗含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跨文化交际中,帕特纳姆和普勒(L. Putnam & M. Poole)将冲突定义为相互依存的两个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感到与对方的目标、目的、价值观发生不一致,而且双方各视对方为阻碍自己实现目标的潜在干扰和阻力。
  
  2. 语义――导致交际冲突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语义学又称作词义学(semantics,来自于希腊语 semantikos),对中文等方块文字而言,则称为字义学。研究对象是词语,是词汇学的一个分支。历史文化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术语意涵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当语汇(术语的自然形态)在某种情境中被使用时,与之对应的词义及具体指涉具有固定性和单一性。但随着历史文化的流衍,有着固定词义与具体指涉的语汇被用于不同的情境,其指示性随之变得模糊,在原有的基础上引申出各种不同的词义,以至我们对同一语汇的注解,因具体指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涵。经过历史演化,词源与引申意涵的关系已经不仅局限于语言体系内部,在许多场合,语汇都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意义。
  从词源到引申意涵的转化既然与历史文化的发展有关,反而言之,具体历史文化问题的产生也就必然与术语的历史演变联系在一起。陈寅恪在《致沈兼士》中提出:“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第202页)作为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字”(术语)释义的认识,显然不仅局限于语言体系内部,而是强调在考察术语历史源头的同时,分析其在不同历史语境的承袭、改造、转化、延伸等情况,由语义演变探讨历史文化的变迁。
  3. 语义导致交际冲突的原因及表现
  语义概念的抽象在人类各民族中有一定的共性,但它又是附着于词义的。词义的内涵和外延又受民族语言词义系统的制约,具有民族特点。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的知识背景是参与交际的各方对所用词语含义的抽象意义和文化意义都有共同的理解。本族人涵于词义的文化氛围之中,往往对其特点熟视无睹。而在不同民族人的言语交际中,词义的民族文化特点才会表现出来,出现“文化休克”现象。造成这种“文化休克”的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一些概念是由民族文化传统的独特的信息塑造的。如汉语中的“龙”、“拍马”、“推敲”、“年画”、“红娘”、“月老”、“衙门”、“诸葛亮”、“八仙”、“罗汉”等等。“你何时请吃糖啊”之句中国人问婚事常说的话,外国人听不懂,就因为他们不了解“吃糖”的汉文化信息。反过来,西方语言中Cupit(罗马爱神),Hercules(希腊巨神),Titan(希腊日神),Mars(罗马战神)都是英美等西方人所熟悉的文化符号。英语中Hobson(霍布森)指在英国剑桥经营运输业的一位人物。只有严格按照他的条件他才肯把马租给别人。因而Hobson指办事刻板的人。英语中的Robin Hood(罗宾汉)指绿林好汉;Jekyll and Hyde(捷基尔和海德)是英国小说家R.L.史蒂文森的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它指称双重人物。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词语的特殊文化涵义是交际人无法回避的。汉语中的“事后诸葛亮”和英语中的“Hobson’s choice”(霍布森的选择,意为无选择余地)都只有放在民族历史文化的背景中才能理解。
  其二,一些概念有其特定的褒贬色彩。一名翻译对早晨第一批来餐厅的女外宾开玩笑说:“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来者早得益)。女外宾很不高兴,因为bird在英语俚语中是对妇女很不尊重的称呼。那位翻译显然忽视了这一文化色彩。而相反,如果一个英美人对中国人直称gay dog(快乐的人),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胜利者),也会使中国人反颜。dog在英语中不含贬义,甚至还有亲切的味道,而在汉语中“狗”是贬义的,令人讨厌的。“紫罗兰花”在汉语中象征着美丽,在西方语言中却常与同性恋和性变态相联系。一个美国代表团成员在中国某中学听课时听到说“We are happy and gay”,暗自发笑。因为gay在今天的美国会使人联想到男同性恋者。
  结语
  
  
  以上仅是从语义概念对交际冲突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的一个简要评述。事实上,除了上述因素外,单项时间与多项时间之分,交际者的受教育程度亦是很重要的方面,限于本文篇幅,不再一一详述。限于本人才疏学浅,必有不妥之处,或与传统看法有出入。文中误解或纰漏之处,诚望诸专家读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赵艳萍,李洁连.文化与交际[C].北京: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双,余文秀.跨文化传播――拆解文化的墙[M].吉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卢盛忠.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5]朱增朴.文化传播论[J].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6]汪澎白.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导论[A].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7]拉里・萨默瓦,理查德・波特.跨文化交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蒋严,潘海华.形式语义学引论[A].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5.
  [9]徐阳春.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Waters,M.. Globalization[M]. New York:Routedge.,1995.
  [11]Adler,N.J.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 [J].Cicinnatti,OH-Western College. 1997.
  [12]Ruben,E. M. Communica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rd.) [M].New York:Macmillan.

推荐访问:语义 浅析 交际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