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成为道德教育的课堂]道德教育名词解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了“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课改目标,并进一步强调了“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德育过程”的理念。语文课堂是如何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而成为“道德课堂”呢?如何让师生过有道德的语文课堂生活呢?
  
  一、 什么是“道德课堂”
  
  什么是“道德课堂”?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道德教育”。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对“道德教育”作过深层次的解读。她认为,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道德教育并不是独立于其它诸育(智、体、美、劳)的单独一育,道德教育并不是只在思品课、思想政治课及所谓的德育活动中才有,道德教育只有回到“道德课堂”才能实现。
  其次要弄清什么是“课堂”。“课堂”是指师生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的生命充实与展开的过程。而“道德课堂”就是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并让师生从课堂生活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惟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鲁洁语)。
  因此,道德课堂不是研究课堂中的德育问题,也不是研究课堂教学问题,而是研究整个教育过程的德性问题,即研究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价值道德选择时发生的道德冲突及道德两难问题,研究并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问题,研究并解决教师以为的善良愿望与令学生反感的教育行为及令有识之士担忧的教育结果的巨大反差问题。
  
  二、 有道德的语文课堂
  
  (一)动机――课堂与幸福牵手
  构建有道德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追求素质教育的全面的道德的课堂质量观,即“生命质量――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发展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习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坚持从学生出发,坚持从学生发展和未来出发,质询与反思课堂与教学,把学生“明天的幸福”与“今天的健康成长”有效统一起来,让学生充满兴趣也充满乐趣地学习一辈子受用的知识、能力和方法,主动地接受美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的濡染,用“眼前的幸福换取终身的幸福”。
  (二)时空――课堂与生活对接
  要实现“道德课堂”的高质量、优质量的价值追求,就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建立开放的学习生活系统,使教室、校园、社会都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都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空间。要打破语文教法“一本书、一份教案、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小语文”观,建立将学生总体语言环境作为语文学习环境的“大语文”观,建立将学生的整个生活作为课堂的“大课堂”观,让学生在五彩斑斓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为此,“道德课堂”中的“课堂”应拓展并界定为“教室课堂”、“校园课堂”、“社会课堂”。
  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教室小课堂”走进“校园课堂”,走进图书馆、阅览室、语音室、网络教室;举办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知识竞赛;组织课外阅读、书法篆刻,举办读书会,书法篆刻展览;成立文学社,办文学刊物,鼓励学生文艺创作;指导学生办墙报、黑板报、手抄报、小广播站,让他们自己采访、组稿、写稿、编辑、设计版面、播音。语文课堂与生活对接,师生才能感受语文的勃勃生机,体验并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师生的生命才能在语文课堂诗意地栖居。
  (三)过程――课堂与享受的融合
  从“道德课堂”运行过程看,要使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必须顺利实现两个转化,即把教师所传递的道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又将学生的道德信念外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行为。若要顺利实现道德内外互化,我们的“道德课堂”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本身的道德性。
  道德的语文课堂,必须是平等对话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师生都享有同等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在这个课堂中,师生间存在着互动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与问题协商过程中体验交往的快乐。在这个课堂中,教师可能成为学生,学生可能成为教师,师生间真正达到“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学习语文,享受生命的平等。
  道德的语文课堂,必须是互相尊重的课堂。有道德的课堂,应当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例如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只是学生阅读的条件,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师生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权利和意见。对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些机会和鼓励,并要影响学生对其宽容、关爱和尊重。一个溢满尊重的课堂才能培养出自尊自强有修养的学生。
  道德的语文课堂,必须是师生双赢的课堂。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教学相长”的古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作用巨大。“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应以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倒为荣。道德课堂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提高的过程,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双赢课堂。
  虽然“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但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着眼于人的终身幸福、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行”道德而不是“讲”道德,让语文课堂为了明天的事业,也为了孩子今天的需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有道德”的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唤回生命的美丽。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语文课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