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传统美食_留住优秀传统――历史教学的重任

  摘 要: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怎样留住历史中的优秀传统,发挥好史学的社会功能,担当起时代的使命呢?本文着眼于对新一代教育对象一些不良心态的反思,从历史教学关注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个性良好思想品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四方面立论,呼吁新时期历史教育应把承传文明、提高人才素质作为伟大工程和神圣使命。
  关键词: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精神品质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传统 重任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中国人已经累积五千年的文明传统。我们不免要生出了一些疑问:我们今天的孩子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多少优秀传统?有多少振兴中华的理想?能担当多少时代重任?曾几何时,“学习雷锋好榜样”只成了必要时的舞台作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变成了“为自己过上好日子而读书”;“吃亏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变成了“傻冒才做的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变成了“台湾统一与我何干”……
  也许是时代进步了,也许是我们落后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在新课改唱响的今天,面对我们今天的孩子,反思我们的教育,我深深地感到,不管如何课改,作为历史教师,传承民族优秀传统这一使命不可丢。留住优秀传统,这已是一个比任何知识传授都重要得多的重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为时代做点什么呢?
  
  一、留住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一个人对自己祖国历史的了解愈深,愈是能激发他的爱国心。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说过:“历史毕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世界黑人改善协会的建立者玛科斯夫・卡维也曾说:“无史之人如同无根之树、无源之水。”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有繁荣强大的,也有积贫积弱而遭外来入侵的;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有造福本国、本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发明创造等等。美国教育新《标准》中指出:“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的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的、有鉴别能力的公民。”[1]由此可见,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我们的祖国在近代由于国内国际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国际舞台上落后了,但是我们的祖国有闻名世界并对人类历史做出重大贡献的四大发明;我们的秦汉文明光照四邻;汉唐时外国使节友人频繁来访;阿拉伯哈里发穆罕默德说:“求学问尤当去中国”;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旅行记让多少欧洲的君主和富翁对东方的中国充满了渴望。历史是活的,让我们历史教师用这活的历史点燃学生心中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火。
  
  二、留住国际主义传统
  
  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马克思、恩格斯精辟分析了世界的统一性。社会越是向前发展,科技越是进步,世界各地的联系就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想孤立于世界之外,单独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用大量的、鲜活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十六世纪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政府应邀派军援朝既帮助了朝鲜人民捍卫国家、民族独立,也让本国避免了日本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战斗更是说明在面对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敌人时,世界各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在帮助了其它国家民族争取胜利的同时,共同敌人的力量被削弱了,本国、本民族的胜利也就有了保障。十九世纪早、中期亚洲人民五大起义中,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互相起到了为对方牵制敌人的作用。不管是十六世纪明朝政府的援朝,还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班牙纵队,抑或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抗美援朝等等史实,都说明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性。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都有助于我们的学生形成国际主义精神。历史是活的,让我们历史教师用这活的历史点燃学生心中对危害世界和平的人、事的愤怒之火;在学生心里埋下团结、互助、共进的国际主义的种子。
  
  三、留住谦虚、诚信、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等精神品质
  
  谦虚、诚信、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勇于创新都是良好的思想品质。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年时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同道德高尚的言行的追求结合在一起。”[3]他还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的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4]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5]这些话语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优良品质及教育对其形成的重要性。而在历史教材中就有大量的史料有利于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毛泽东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外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无不说明这个道理,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萨拉托加大捷、中国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等等。中国历史名人刘备如不谦虚则不会三顾茅芦,也就不能成就西蜀霸业。史书还用大量史实说明骄兵必败。而在诚信品质方面,林肯、华盛顿、列宁等都是众所景仰的历史人物。林肯年轻时在超市工作曾步行几十里路还给顾客少找的一点零钱。文天祥宁死不屈、方志敏、叶挺、夏明翰、林祥谦、施洋等的英雄事迹则可影响学生形成不屈不挠为正义不怕牺牲的品质。而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家的事迹则有利于学生形成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的品质。历史是活的,让我们历史教师用这活的历史传承并激发学生谦虚、诚信、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四、留住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传统
  
  我们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谛造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但是至今为止,我们的台湾还没有统一,各民族在发展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平衡之处,更有一些人士别有用心地以“人权”、“平等”等幌子对我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横加指责。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有过诸侯林立,有过三国鼎立,也经历过五代十国,但分裂只有近900年,而统一却长达1300多年,统一是大趋势,是长期的,搞分裂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必将受到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把台湾同胞的利益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对立起来的任何图谋都是不会得逞的。2003年9月17日,第58届联大总务委员会拒绝将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这是自1993年以来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第十一次以失败告终。这充分反映了联合国广大会员国遵守《联合国宪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决心,也再次说明,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行径是不得人心的,难逃失败的下场。[6]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历史是活的,让我们历史教师用这活的历史教会我们中学生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留住优秀历史传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时代赋予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恩格斯有句名言:“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轻视历史,无视人类的发展,这完全是罪过。”历史之于民族,正如记忆之于个人,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记忆,那他就成了白痴;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7]让我们在今天用活的历史去沸腾孩子心头的热血,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参考书目:
  [1]陈其.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0,9.
  [2]关心下一代周报.第441期,2003年2月14日.
  [3]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第202页.
  [4]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献给孩子.第145页.
  [5]段继杨.创造性教学通论.第97页.
  [6]鄢洪林.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227期.
  [7]戴军.中学历史教师素质修养琐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194期.

推荐访问:重任 留住 历史教学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