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课堂的激趣艺术] 语文课堂如何激趣

  摘 要:本文针对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问题,列举四种激趣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趣法      前言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1. 目标诱导法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的,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渗透的。结合当今市场经济情况,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可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强调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的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一个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2. 感情激励法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意义的情味,那么看到的只是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因此,语文教师只有结合教材内容,把情感融入到文章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其心灵的琴弦,才能让学生与文本、教师三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例1:《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
  例2:一位教师在教《依依惜别的深情》之始,先让学生背几首以离别为题材的古诗,然后联系学生离家求学思家念亲的思想实际,这样说道:“离别,是古今作家经常写到的题材,有亲人之别,恋人之别,朋友之别,乡土之别,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悲愤壮烈,有的欢快热烈。然而诗人笔下的离别情绪,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古往今来,抒写惜别之情的篇章,没有一篇能与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相比。为什么?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来回答吧!”一番导语拨动了学生感情的丝弦,此时,学生已是兴味盎然、急欲一读了。
  
  3. 名人鞭策法
  
  为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识,我们可以向其提供成功的范例,树立自学成才的榜样。可给学生讲高尔基、鲁迅这些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是怎样自学的,讲那些先天条件不好的人是怎样成才的。如:埃及的文化部长、教育部长哈荷,他双目失明,但他成为埃及文化是史上第一个获得法国博士学位的人;又像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自幼视觉听觉这两个器官都失灵了,但她仍自强不息,凭着其它器官去观察、熟悉世界,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改革得到学生的配合,还可给学生讲教育家赞科夫、巴班斯基在教学中的新提法;讲苏霍姆林斯基如何搞教改试验;讲西欧的精读法;讲日本一些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程序教学法的先进性等。此外,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给学生们算一笔人才帐,用充分的事实说明到下世纪初即使大学招生人数翻了两番,仍有90%的学生要走自学的道路。很多本来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听了这些故事后,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4. 形象吸引法
  
  (1)语言激趣
  学生容易受情绪感染,可用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进行语言描述时,要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激昂时,可似急风骤雨,排空而过;深沉时,可似春雨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2)以画激趣
  用欣赏图画和自己画图的方式可以调动学习兴趣。例:特级教师靳家彦在他的《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一课的教学中,就运用了这种“以画激趣”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他让几个“不会又不敢”的学生当众“作画”,用几句话巧妙地点拨帮助学生完成了一幅“河边小村图”,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读懂了“小河坡上曾经有个很像样的小村庄……”这句话的意思。
  (3)以音激趣
  通过音乐辅助教学,可引起学习兴趣。如讲《美猴王》时,我让学生唱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头曲《猴哥》,学生来了兴趣再讲课。讲《春》时,可播放这一课的配乐朗诵带。学生一下便融入到朱自清所描绘的春天的情界。教《山中避雨》时,可放一段胡琴曲,既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又能调动学习兴趣。
  (4)媒体激趣
  教学庄子的《秋水》时,可用多媒体展现气势磅礴的黄河、波涛汹涌的大海,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河伯的自省。教学《赤壁之战》时,可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一千多年前的古战场,亲眼目睹:火光映天、金戈铁马、惨烈厮杀、血流成河的悲壮。在教学《胡同文化》时,可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全国各地,亲眼目睹“小桥流水人家”的西塘美景和别具一格的吊脚楼以及北京胡同的各种图片。在多媒体创设中,学生对课文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消除了对文章的陌生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表演激趣
  通过表演课本剧和小品等方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讲《空城计》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编成小剧本,指定几名学生上课时演出,一下子活跃了气氛,进而又结合表演的情景分析人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如《勇气》、《犟鱼》等课文,都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课文情节。讲《世说新语》中的《期行》一文时,我把他设计成小品让几个学生演,不仅调动了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了“成信”的重要。
  
  小结
  
  总之,“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崖乐做舟”。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推荐访问:把握 语文课堂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