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理念新思想_新课标 新理念 新高考

  摘要:本文从新课标、新理念、新高考三个方面分析了2007年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并提出了备战高考的策略。   关键词:变化 特点 备战      广东2007年的高考,是该省高中新课改以来的第一年高考。也是广东省在实施标准分划线录取十多年后,恢复原始分,文理分科划线录取的第一年。对照新《考纲》,参阅新课标,不难发现,考题在形式、内容、能力要求上与往年差别较大。笔者认为试题更加注重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政治试题的变化: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1. 试题内容及各部分所占比例的变化。
  试题考核的内容包括时事、必修、选修,与往年相比较新增了选修部分的内容:即选做《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或《经济学常识》一题,必修模块增加了文化模块的内容。按照考纲的要求,各部分应占比例分别为时事:10%,经济生活:20%,政治生活:20%,文化生活:20%,哲学与生活:25%,《经济学常识》或《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5%。实际考题各部分所占比例为时事:9.33%,经济生活:22.66%,政治生活:18%,文化生活:22%,哲学与生活:23.33%,《经济学常识》或《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4.66%。显然经济模块、文化模块的内容比例分别提高了2.6%和2%,而政治生活、哲学与生活模块分别降低了2%和1.7%。这一比例变化说明2007年的新考试特别强调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即“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体现这一理念有比较优势。
  2. 试题的分值、要求、难易度的变化。
  2007年高考政治试题题型基本稳定,与往年相比较,明显的变化是选择题Ⅰ分值有所增加,由48分增到52分;选择题Ⅱ由往年的不定项选择题改为多项选择题,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要选出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样更清晰区分了不定项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的功能,既避免与单项选择题的考核目标重复,又降低了该题型的难度,同时该题数量由9题减少为8题,分值减少3分;简答题由于新增了选修模块内容的考查,试题在要求和分值上均有所变化,要求在两个选修模块的内容中选做一题,分值为7分,这样简答题总分由原来的18分降为17分。这些变化充分说明了试题在保持一定区分度的同时,降低难度,这既体现出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又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可以使政治科与历史、地理科的难易度接近,有利于体现高考录取的公平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体现新课改,渗透新理念
  
  1. 试题处处渗透《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
  依据《新课标》的性质,要求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第12题“温家宝总理邀请12名基层代表出席国务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第25题“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第11题“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自觉履行纳税义务”。从命制试题的选材上看,命题的素材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从考查知识的角度看,与新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同时渗透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新理念。
  《新课标》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17题展示的“某村党支部书记的‘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富裕观”,引导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第34题引用“刺猬长刺保护自己的利弊得失”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正确交友,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充分反映了“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的课程理念。
  《新课标》要求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试题突出以重大热点为背景命题的指导思想,不回避热点知识。如“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中国加入WTO五周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都是一年来的重要的时事热点。这充分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课程理念。
  2. 试题紧紧围绕新《考纲》的目标与要求。
  2007年《考纲》列举了四点能力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笔者认为试题很好地考查了《考纲》的四种能力要求,分析如下:
  (1) 试题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纲要求“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选择题第1至34题均能体现这一要求,突出表现为:第9题观察图,判断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态势――高增长低通胀,第27题要求从2003―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情况表中发现问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且存在差距、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农村,主观题第37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如何正确对传统文化,第41题从一图两表的材料中概括其反映的经济现象,要求考生必须从图、表中获取、整合有效信息,能够描述、论证有关问题。
  (2)试题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要求主要是通过主观题形式考查。第35题以对外贸易为背景,考查如何运用绝对成本学说解释对外贸易的必要性;第36题考查美国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第37题以漫画形式要求考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分析如何正确对传统文化;第38题通过创设新情景考查政府权威与民主决策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描述和阐释我们的政府是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政府;第39题考查文化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要求考生能够调动运用文化内涵、文化对人的影响、发展先进文化等知识,阐释文化的作用;第40题、第41题均以当年时政热点为背景,调动运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大时事的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检索和选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描述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知识,综合阐释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措施。
  (3)试题以导向性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试题虽然没有“综合探究性”的题目,但是第40题以“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为背景,体现了对开展探究活动的导向;第41题谈谈“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等均渗透着探究的韵味,从一定程度上也考查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新课改背景下以新理念备战新高考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课改、新考试,战斗在高三第一线的教师应如何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呢?
  1. 课堂教学渗透新课标精神要到位。
  《新课标》新增“论证和探究问题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应注重释疑解惑、因势利导,生动形象。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点。教学要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出新内容的学习,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只有课堂上进行丰富多彩的知识的传授、探究和运用,才能使学生在考场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游刃有余。
  2. 试题命制体现时代特征要到位。
  新课程的选择性、时代性客观要求在备考中应该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善于创设新的试题情景。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模拟考试,贯彻“以重大时政为背景材料”命题的原则,将时政材料及时渗透于题目中,使试题更具有现实性、时代性、前瞻性。
  3. 高考复习认真研读《考纲》要到位。
  2007年在《考纲》中没有“综合探究式”的论述题的体例,高考试题也没有直接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不考,因为每年的《考纲》都会有变化。高中新课程四本必修共有12个综合探究的问题,这是新课改精神的集中体现。根据新课改的趋势,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在“综合探究”的内容上体现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这也许会成为今后命题的亮点之所在。因此教师在备考中要“研究当年的新考纲”,依据考纲,灵活或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便利学生的复习。以积极的心态备考,迎接今后的新高考。

推荐访问:高考 新课标 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