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心灵的诉说]心灵诉说

  摘 要: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高低,不仅与他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掌握词语的数量有关,更取决于作者本人的观察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内在因素,因此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法迫在眉睫。笔者就此从五个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写作教学 人际交流
  
  中学作文教学,常规手法,基本上是一种单向、简单的“平面”教学,主要表现为:(1)沿袭传统,以课堂为本位。从课堂到课堂、从课本到课本,一切都是本本主义。(2)无招胜有招,随意教法。教师在没有领悟出题者意图的前提下,机械、生硬、随意地照搬。写作内容缺乏灵与肉。(3)目的明确,面向高考。我们称这类作文为应试作文。在教学中,目的显露明确,写作程式化。学生往往显示出高分低能,缺乏真实情感的流露。
  目前的作文教学,基本都可称为传统作文教学,它以写作知识为纲组织教学活动,强化主题立意、结构选材等写作知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作文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雷同而没有新意。教师批阅作文也趋于模式化,缺乏激情。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高低,不仅与他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掌握词语数量有关,更取决于作者本人的观察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内在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个体的多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灵传达。因此,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改变目前的传统教学手法,迫在眉睫。
  《语文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一篇连作者自己都无法打动的作文,如何打动别人?更不可能达到人与人交流的效果,也就不可能让读者了解作者的心理、感受。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施教和受教的双方都有所改变,那么教学效果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真正的提高和交流。
  
  1. 主导性和主体性
  
  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传输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信息和知识的“接收器”。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最佳方式,相应的教学活动也才能焕发出创造的活力。有了主次角色的分工,学生才愿意主动参与到写作过程中来,表露自己的思想。
  
  2. 人本性和开放性
  
  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主,帮助学生获取终身的学习经验。开放性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和评价体系的开放:教育信息开放是指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和信息沟通渠道,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互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网络;评价体系开放指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价,多标准判断,避免一棍子打死,多挖掘文章的闪光点,宽容对待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甚至要适应标新立异。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思想。
  
  3. 整合性和立体性
  
  整合性就是教学中的诸要素(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媒体、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等)和教学活动中的各方面(如教与学、听说读写、新知与旧知、课内与课外等),通过双方或多方的互动,相互作用、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产生“火花”。这样的交流,既能“取长”又可“补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立体性就是作文教学中的目标立体化、内容立体化、方法立体化、过程立体化、形式立体化等若干“小立体”,形成一个庞大的立体结构,这是个性的展现,也是个体作文显现才华的部分。为什么这篇文章能动人,那篇却不能,关键就在于个体性的展现。
  
  4. 启发性和创造性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特别要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护、调节和强化作用,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创造力首先是树立每个学生都是有创造潜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观念,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要以创造教育思维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的动力,学生会更乐于参与到写作中来,与人交流。
  
  5. 实践性和反馈性
  
  在学生获取一定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之后,指导学生写作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对于反馈,教师应重视,学生觉得自己辛苦写出的文章,仅仅得到一个所谓的分数,他们并不会满意,他们更愿意听到的是教师真切的评价。当然,从教学实际出发,批改作文要求的不但是质量,更要求速度。因此,作文教学也可以采取开放性探讨,交流作文,这是灵魂的交流。通过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提高写作的激情。
  从学生层面来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意是个很好的改变学生写作难、写作苦的“捷径”。学生“生产”出来的作文大都是“三无”产品: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在写作之前,阅读是个很好的教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三十篇文章上,那是远远不够的。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其次,阅读完了,还不能不了了之,要交流,语言的交流是文字写作的前提。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纸上谈兵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进步,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在看似无章法、无规范的写作中,抒写自己的真性情、真灵魂。再次,教师要积极开掘阅读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本身又是课程资源。扮演好完美的向导和丰富资料库角色,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愿意袒露心声,更愿意揭开面具,展现自己的灵魂。
  面对心灵的诉说,你还能不为之心动吗?

推荐访问:诉说 面对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