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开拓创新】 教育管理理论试题

  摘 要:面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工作的难度,辅导员要根据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坚持全员育人理念,实施“渗透式”教育方式,创新“五大营”素质拓展思路,打造特色有效的学生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非医学专业 学生教育管理 素质拓展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医学院校也随之改变办学模式,从原来单科性向多科性发展,招收医学相关专业或非医学专业学生[1]。我们学校也先后招收了法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由于大部分学生是非第一志愿入学,再加上非医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使得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心理问题隐患多、就业压力大等诸多问题,从而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如果不根据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只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和管理学生,那必然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所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不断地探索积累,开拓创新,要坚持“以生为本,全员育人,全面成才”的教育理念,找准突破口,创建特色有效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从而打造平稳和谐的学生工作格局。
  
  一、统一思想,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实行人人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共同参与,要将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深化以“以生为本,全员育人,全面成才”的理念,实现人人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人人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1. 党政系室联动,形成一体化育人格局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全体教师统一思想,高度重视[2]。党政领导、各系、教研室及专业教师要担负教育学生的职责,尤其在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要予以悉心关注;总支委员与各专业骨干教师、党员应定期走访学生寝室,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对学生普遍关注的考研考证、课程设置、就业指导、毕业实习等问题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引导。
  2. 专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互动,创建项目式管理模式
  一方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行“统一指导、纵横交错、有统有分”的工作方式,即由学工办、团委统一指导工作,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日常管理等工作,此外,如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文体活动等一些重要的模块性工作,则根据辅导员特点和优势实行专人专项负责制。另一方面,聘用专业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负责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专业科研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将专业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3]。这种纵横交错的项目式管理模式既有利于各项学生工作的平稳化,也有利于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发展,同时还加强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二、找准突破口,采用“渗透式”教育方式,实施专业思想教育工程
  
  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是做好一切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专业思想稳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自然会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心理障碍也相对会减少。专业思想教育应从新生入校到毕业一直贯穿始终,多层面多角度渗透性地进行教育。
  1. 专业教师正面引导
  专业教师一直是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角色。专业教师通过座谈、谈心、会议、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学生系统介绍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并就如何学好本专业进行悉心指导,使学生能及时解除专业方面的疑惑,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兴趣性,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2. 辅导员耐心指导
  辅导员除了抓住专业教育、课堂学习、实习进点、毕业离校等不同环节常规教育引导外,更应随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业动态和学习情绪,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心等形式了解情况,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开导。同时辅导员在指导开展团学活动时,应积极寻求专业思想与文化活动的结合点,如开展英语文化节、英语集训营、法律文化节、管理知识月、日语文化角、电脑网络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乐趣,并从中领会专业的魅力,稳固专业思想。
  3. 优秀学长真诚指引
  新老生专业交流会和“老生感言”讲座是激发新生专业兴趣的好形式。交流会上,老生们可以就本专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谈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并且向新生讲解大学生能力培养、大学生活与学习的关系等问题。“老生感言”讲座可采用新颖贴切的形式,邀请不同专业的优秀老生和毕业生从自己切身经验出发,向新生讲述学习计算机网络、自身能力培养锻炼、课外学习、英语学习、考试等方面的体会,如开展“我与网络结良缘”,“成长在大学之舞台”,“走进课外学堂”,“天籁之英考级心情”,“工作实践与专业学习同行”讲座等。通过优秀学长的真诚指引,不但可以使新生产生成功求学求知的欲望,树立较好的专业思想,而且也为新生迅速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大学本专业学习等方面搭建了有利平台。
  
  三、围绕核心,创新素质教育工作思路,开展“五大营”素质拓展活动
  
  学生成才就业是所有工作的“牛鼻子”。围绕这一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思想素质营、心理素质营、职业导航营、科技文化营、实践拓展营五大营的创新素质拓展活动,在依托专业实现专业品牌化同时,全力打造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 思想素质营
  思想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除开展党课学习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班外,还可进行支部创新建设,把支部建在班上,由学生党员担任支委。班级党支部的建立,在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学建、党建带动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次,班级团支部建设是全面建设团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开展“明星班团”和优秀团小组评比活动,可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思想教育功能,为广大团员的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起了推助作用。
  2. 心理素质营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根据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一新生,采用“心晴园地”。即每位新生在“心晴园地”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心事交给辅导员批阅,辅导员将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反馈并加以引导。大二、大三学生,采用“心理气象员+心理邮递员”。“心理气象员”(心理委员)定期召开寝室长会议,了解同学心理动态,将有心理危机迹象的同学及时告知“心理邮递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由“心理邮递员”进行个案排查及心理辅导,并将情况报给辅导员。大四学生,采用“就业心理风向标”。搜集毕业生感兴趣的有关就业心态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做成动态信息宣传板,进行宣传教育,引导毕业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这种潜移默化、因人施教的心理素质教育形式,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3. 职业导航营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职业素质教育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来讲意义更加重大,需要大家不断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一方面,师生互动,成立学生就业推助工作室。以学工办辅导员为主,协同能力突出的学生志愿者共同组成学生就业推助工作室,开展在校学生个人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就业信息网维护以及就业疑难问题咨询等工作,给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窗口。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启动“大学生就业推助工程”。内容包括模拟招聘会、面试技巧分析讲座、职业素养培训以及成功学长访谈会等。尤其是模拟招聘会活动的开展,在引导毕业生尽快适应激烈的就业市场,提高竞争力方面起到了明显效果。活动邀请卫生局单位、软件公司、学校、医院、外贸公司、电脑网络公司和三星级宾馆总经理/CEO等各类招聘单位,将正式招聘与模拟仿真招聘相结合,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也给非毕业班学生提供预就业机会。模拟招聘会让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与校园的不同气息,充分认识自己长处和不足,积累职场经验,为下一阶段实战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4. 科技文化营
  借助非医学专业特色和专业力量来打造精品化、专业化、长效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计算机专业可推出“电脑网络文化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举办“文管讲坛”和管理知识月活动,英语专业可开展“英语天堂”和英语集训营,法学专业可举办“法律文化节”,日语专业则可成立日语文化角等。此外,在学生社团建设中,也可利用专业优势成立电脑协会、同创管理协会、英语俱乐部、轩辕法学社、樱花日语社等。这种“依托专业,打出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既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专业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同时在组织和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协调、管理、沟通、统筹、策划的能力。
  5. 实践拓展营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应实行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模式[4]。其一,可以组建具有专业特色、专业教师参与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让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进行指导培养,让他们能从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从实践中领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其二,通过专业实验室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进行勤工俭学,这样可以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实践深化。
  总之,善于创新工作思路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管理专业性的直接体现[5]。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唯有在合理继承以前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才能培养出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光成,刘吉成.本科医学院校开办非医学专业的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31-32.
  [2]王金凤,谢鑫建.高校学生管理“一主两翼”模式探究[J].科学教育探索,2006,(6):26-28.
  [3]李旭东,唐斌.浅析高校兼职辅导员制[J].教育论坛,2006,(18):20-24.
  [4]丁振中.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模式的初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5,(2):53-57.
  [5]任帆,戴益刚.论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85-87.

推荐访问:辅导员 中要 开拓创新 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