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年级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_江苏省互联网使用现状

  摘 要:通过对江苏省20所普通高校高年级(3、4年级)男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得知:江苏省高年级男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等方面有着显著异同。本文根据研究提出了目前江苏高年级男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 高年级大学生 课余体育活动 调查 分析
  
  前言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全方位地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高等教育而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在学生文化、品德、心理、身体等诸多必备的素质构成中,身体素质是第一要素。因此,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意志、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校在大学生升入3、4年级后一般都取消了体育课,或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点选修课,这时的体育学习基本上结束,体育参与已不再是学校的要求。但一方面该年龄阶段大学生身体迅速生长,精力旺盛;另一方面,随着课程量的减少,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因此需要通过课余体育释放过剩的精力、休闲娱乐、强身美体、缓解学习与就业压力。然而,在高校的课余体育活动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次数却相应地减少,尤其是女生。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我们过分地强调和重视1、2年级学生体育课内外的教学和改革,却忽视了3、4年级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需求。本文从江苏省普通高校3、4年级大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需求入手进行客观调查,并对男、女生不同的性别群体进行分类、分析,旨在为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丰富学校课余体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行为提供一点建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等20所学校的3、4年级大学生,其中男400名,女4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文章和材料,为本文的选题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随机向以上20所学校3、4年级学生发放问卷800份,男女各400份,回回收问卷771份,有效问卷749份(男372份,女377份),有效回收率93.62%。对问卷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并作相应的常规统计学处理。在问卷的设计和结果的统计方面,利用“专家法”和“测量再测量”的方法进行了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效度0.87,信度0.92。
  1.2.3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问卷结果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结合具体的问卷指标,对3、4年级男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需求的差异性作相应的归纳。
  
  2 结果与分析
  
  2.1 3、4年级男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
  3、4年级男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动机调查表(表一)
  表一
  
  表二
  调查结果表明(表一):男女大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都有强身美体、娱乐消遣的需求,对课余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希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说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的意义和作用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男女大学生希望在课余活动中结交新朋友,培养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不久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但在强身/美体、娱乐消遣上,男女生表现出很大的差别:有85名男生(占调查男生22.85%)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强身”,与此相反的是,有152名女生(占调查女生的40.31%)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是“美体”,这一方面说明女生比男生更注重自己的体形,另一方面说明女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比男生更有目的性、社会性。在娱乐消遣上,有141名男生(占调查男生37.90%),而女生只有65人(占17.24%),这一方面说明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来打发空闲时间的男生比女生多,男生对“娱乐、消遣”有很大的偏向性;另一方面说明女生还没有从体育活动中得到乐趣,我们应当开发一些让女生得到乐趣的体育项目;同时也说明男生对体育的健身功能认识不够,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现在不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2.2 3、4年级男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
  3、4年级男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的形式调查表(表二)
  
  调查结果表明(表二):有136名男生(36.56%)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选择“自由锻炼”。“自由锻炼”相对的不受限制性仍对男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应当看到,和“自由锻炼”相比,男女生在其外四个选项上的比例分别高达63.44%和76.92%,说明了男女生,特别是女生更钟情于有组织的或半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在“游戏”和“比赛”两个选项上,男、女生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基本反映了男生外向、竞争、协作和女生好静、休闲、娱乐的特性,如引导得当,有利于增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吸引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32.71%的学生选了“俱乐部”,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健身消费已有较正确的认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悄然兴起,有偿体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同。在此项选项上,女生的选择比例高于男生,且呈显著性差异,可能与女大学生减肥、美体的动机较男大学生强烈有关,同时女性参加和坚持锻炼的动机和男性相比有较高的社会归属成份,更在意有没有较为固定的运动伙伴、良好的体育氛围、别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及体育设施的保障,课外有偿体育俱乐部较之其他课外体育锻炼形式更能满足女大学生的这些需求。
  2.3 男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3、4年级男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的内容调查表(表三)
  表三
  
  表四
  调查结果表明(表三):在问卷调查表所列的课余体育项目中,除“郊游”一项以外,基本上都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从学生的选择看出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内容需求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说明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对大学生参加何种课外锻炼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但从男女生对田径、游泳、太极拳三项的选择上来看(男生16.40%,女生19.36%),我们应当深思这些项目不被学生喜好的原因,同时应当增加一些有健康功效和生命力强的项目内容,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手段,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来,并为其进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男女生在“郊游”的选择上排调查结果的第3位,这说明课余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而言已不仅仅局限于校内了,以“郊游”为代表的这一类校外体育活动已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因其涉及面甚广,牵涉到学生的安全、管理等等,高校体育应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拓宽学生体育活动的时空区段。在“三大球”、“三小球”、“健美操”3个选项上,男女大学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体现出了较明显的性别特征,男生更趋向于需求“竞争性”和“激烈性”相对较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女生则趋向于需求“美体性”和“愉悦性”相对较强的项目,如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
  2.4 3、4年级男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3、4年级男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的因素调查表(表四)
  
  调查结果表明:有38.98%的男生和17.77%的女生因为思想认识原因而不想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他们认为现在身体很好,不需要体育锻炼(男生明显多于女生)。这说明他们对体育概念一知半解或误解,健康意识较差,缺乏现代的健康观念、保健知识和终身体育思想;在“学习压力”和“没吸引力”上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同,一方面,由于就业的压力和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广大学生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将大量课余的时间花在了学习上,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和提高相关的素质,如计算机水平和英语水平,很难有精力和时间顾及健身;另一方面,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单一,适合他们兴趣爱好的项目得不到开展,因此课余体育也失去了吸引力。在“场地器材”上,女生(26.79%)明显比男生(17.74%)更容易受到影响。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体育场馆设施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组织力度不够或根本没人组织”是制约课外体育活动的又一因素,调查表明,有20.16%的女生和8.60%的男生“希望有老师指导”课余体育,学生不愿意花掉时间活动却达不到锻炼效果,其中女生表现得更强烈。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男女大学生对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强身美体”和“娱乐消遣”的动机上出现明显的不同,男生更需求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来“消遣”,而女生则更注重于需求“美体”。
  3.1.2 较之“自由锻炼”,大学生更希望参加有组织或半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女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化需求比男大学生更高;同时,有偿体育服务形式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女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俱乐部”的需求比男大学生更为迫切。
  3.1.3 男女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上的需求保持着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致性,男生相对需求“竞争性”和“激烈性”项目,女生则相对需求“美体性”和“愉悦性”项目。同时大学生也倾向于走出学校走向自然。
  3.1.4“学习压力”成为影响男女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而“思想因素”和“没有场地和器材”分别是制约男女大学生不进行课余活动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女生比男生更需求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3.2 建议
  3.2.1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健身”理念的宣传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的作用和意义,真正懂得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大力提倡“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3.2.2 学校应加大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化程度,将课余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计划中,切实加强3、4年级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计划性、组织性和指导性,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同时应发展课外体育俱乐部,收取适量费用,既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指导责任心加强,亦可以使学生的责任心加强,锻炼的主体积极性提高,保证锻炼的实效性,同时也可改善体育活动环境,提高体育活动效益。
  3.2.3 由于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方面客观存在差异,男女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需求存在诸多不同,必须加大对3、4年级男女大学生体育需求心理的研究,加大开发适合男女生,特别是女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体育项目和内容,以充分调动其主动参与性、积极性。
  3.2.4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的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器材规模,充分发挥现有学校体育设施,吸引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有组织地免费开放体育场馆等。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应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根据3、4年级学生的课程和学习情况,搞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曲宗湖.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兰自力,赵克等.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1.
  [3]申健民.对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5(4):45-46.
  [4]乔勇.对我院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87-88.
  [5]陈延庆,景静.我国在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现状与对策分析.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2:83-86.

推荐访问:江苏省 课余 体育活动 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