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让学生跳起来摘梨】

  摘 要: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设计启发性提问,巧用直观手段,拓宽学习途经,运用表扬和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兴趣 寓教于乐 摘梨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一言堂”、“灌输式”等落后的教学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的“独角戏”带来的只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等后果,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语文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开展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广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热爱学生,用独具一格的、充满情趣的设计、情境、手段和方式来调动学生,大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教学更好地达成目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梨,品尝梨味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创设条件
  
  教育家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就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才可能有语文课上的和谐。和蔼可亲、热情诚恳的教师,把学生看得很重,关爱、呵护他们,反过来,学生也就会敬爱教师、亲近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爱上语文课,这是激发他们兴趣的前提条件。
  
  二、设计启发性提问,拓展思维,激发兴趣
  
  一则新颖别致的提问像磁铁,能聚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开启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把。教师不仅应能解决疑难问题,还应该善于提出问题,通过布疑设悬,激发兴趣。“疑”往往能使人感到“奇”,激发人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诱因,刺激求知的兴奋点。
  如设计导语时,就可以引发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熟悉、理解课文。《蛇岛》是一篇说明文,我围绕着蛇岛的特征来展开导语:在我国辽宁省旅顺市西北渤海中有一座孤岛,高不过二百多尺,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令人奇怪的是,在这岛屿上,却生存着数以万计的毒蛇――蝮蛇。一座小小的孤岛,何以能生存那么多的毒蛇,而且是令人生畏的蝮蛇呢?这些蛇又是靠什么生存的呢?让我们带着疑难问题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既交代了蛇岛的地理位置、面积,介绍了它的总特征,又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能达到一个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巧用直观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可以营造情境、气氛,利用实物、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图画等来进行教学的直观手段,更可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威尼斯商人》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课文选的是《法庭审判》一章,内容主要是法庭审判和主要人物的争辩。在争辩过程中,每个人物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显示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个性化的语言,我采用录音教学,播放话剧演员们的精彩录音片段,让学生去欣赏、体味。在录音声中,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被剧中割一磅肉的“纠纷”深深吸引,各种表情尽写于脸上:对夏洛克的憎恶,对安东尼奥命运的担忧,对鲍西娅出场的兴奋,对夏洛克最终结局的高兴……在耳醉其音的过程中,领教了夏洛克的冷嘲热讽、刻薄挖苦、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感受到了他的那种一旦得逞就要置人于死地的洋洋得意之态,以及他的百般逢迎、极尽阿谀之能事。自然而然,一个唯利是图、阴险狡猾、冷酷自私的高利贷者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活灵活现。另外,公爵说话的委婉动听,鲍西娅说话的周密稳健,安东尼奥的口快心直的指责、仗义疏财的言语,这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使得学生的头脑中活跃着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样一种情境化的教学,学生完全投入,于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课文,接受效果当然要比一般的教学要好得多,达到寓教于乐。
  
  四、拓宽学习途经,调动学生,让他们跳起来摘梨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开放的大语文的教育观,构建开放而又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语文教学就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狭小范围内,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应拓宽途经,在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所带的班级有一个是艺术班,学生在语言、表演方面的素质不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我尝试着让学生把《威尼斯商人》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学生听说要演戏,个个欢天喜地,课后都下苦功夫去练,认真分析角色,绘声绘色地读台词,背诵台词,揣摩舞台动作。汇报表演时,扮演夏洛克的熊志华把夏洛克开始时的气壮如牛、步步紧逼和后来在正义面前变得胆颤心惊、委曲求全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获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这次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力,又使他们对戏剧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戏剧文学的欣赏水平。这样一来,语文课就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梨,亲口品尝梨子的滋味”,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挖掘学生闪光点,真诚表扬与鼓励,燃旺其兴趣火把
  
  以表扬、鼓励学生为主,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原则。无数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需要表扬、需要鼓励。正如一位特级教师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常受表扬,而是常受表扬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时候,最需要的自然是鼓励,给他们增添自信心,增添学习的源动力。在课堂上,当学生有了好的表现应及时加以表扬,常常给学生戴戴小高帽子,让他们不断地有成功的喜悦,知道自己“行”,促进他们向着知识更深处迈进。特别是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更要善于感觉、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有意识的表扬,对他们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这样他们就能消除自卑情绪,不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学习的兴趣就会与日剧增,课堂上就能与教师配合,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多角度、多途径地激发学生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艳玲,邵琛琛.“生本教育”理念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第8期.
  [2]熊大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推荐访问:寓教于乐 跳起来 激发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