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摘 要:文章阐述了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依据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地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加强小组和对子建设,人人当学生,人人做先生”,“ 在教学中营造方法灵活和谐气氛”,“ 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尽情宣泄,保持心境”,“ 提高教师的身心素质”七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
  
  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相当于童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涉及到自然、社会生活、人际生活等。因此,联系实际去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语文教材,对培养其健康心理也大有裨益。
  
  一、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
  
  心理,指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毅力等心理现象。一个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是受三方面的影响,即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是:认知正常;情绪乐观而稳定;毅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适度反映;人格发展健全;具备自我欣赏的能力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健康的心理直接控制着人体生理活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促进人的生理机能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又是内化社会文化成果的必要的主观条件。尤其是感情培养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资料证明,3000名学生的调查中,有生理问题的仅占1.3%,而有心理问题的则占20%,主要表现在情绪失常,注意力不集中,胆小、自我中心等,都需要通过心理诊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1.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地位
  兴趣,是指人们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学习专注、有效,而教师则是影响学生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而直接的因素。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运用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争取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一些能找到本节课突破口的思考题,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存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从而引发他们学习内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由于每个学生的天赋、爱好、性格各异,所受家庭环境影响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加上当今市场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不正确的人生观,唯利是图,唯权新风尚思想严重。不思学业,贪图享乐。所有这些,首先只通过反复的心理教育,启发诱导,使他们认识到:人,尤是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人,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践之分,要想收获,首先要耕耘。将来长大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是为我们的祖国繁荣做贡献,随着我国科技的突飞猛进,不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是寸步难行的。让学生从小对人生有科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创立愉快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
  3.加强小组和对子建设,人人当学生,人人做先生
  在课堂教育中,建立两张课桌四个人方块小组,优差搭配,让优带差。四个人又结对子,一好一差,确立一名成绩好有组织能力的人任组长。要求每组以能独立地、有效地开展活动。传统班级组织虽有小组,但十来人一大组,上课时无法活动与管理。分组结队后,教学活动由大班、个人两层扩展为班、组、对、人四层,加大了教学力度。实践证明,活动层面越多,效果越好。教学管理由班一层扩展为班、组、对、人四层,那种任务等教师一人布置,完成情况等教师一人检查,差错等教师一人纠正,纪律等教师一人维持的现象得到了克服,充分为学生创立愉快的学习环境。
  人人当学生,人人做先生。实验为学生提出了双重任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学生做先生不是把教师的工作转嫁给学生,而是通过“教”这一形式去帮助别人,提高自已。知识在与别人交流、分享过程中,不但不减少,反而可得到验证、补充、强化。
  4.在教学中营造方法灵活和谐气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5.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6.尽情宣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宣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7.提高教师的身心素质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教育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在新形势下更好的教书育人。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身心素质和师德修养。不然,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就会落后于时代。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贯彻执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社会生活的多变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内容的丰富和方法的多样。本文仅从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小组和对子建设,人人当学生,人人做先生”,“在教学中营造方法灵活和谐气氛”,“树立榜样,陶冶性情”,“尽情宣泄,保持心境”,“提高教师的身心素质”七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在今后还将继续深入研究,以使语文教学确实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载体。
  
  参考文献:
  [1]陈昌发.两则案例对比得到的感悟――兼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J].小学语文,2007,(6):60-61.
  [2]王文卓.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思考[J].现代语文,2007,(8):14-15.

推荐访问:心理素质 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 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