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作中的语言运用|

  摘 要:语言是作文深化主题,表达思想和寄托情感的物质载体。语言表达的规范、连贯、得体对增加文章的文采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习作 语言文采   
  前言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飞不上天空。写作也一样,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持,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思想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个文章也难以升腾。
  
  1.语言出采的必要性
  
  语言的规范、连贯、得体是衡量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等都需借助语言的表达来展现。规范的使用语言也是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桥梁。
  语言的规范、连贯、得体是正确的表情达意的关键所在。尽管语言是理解文章的物质外壳,但语意语境的获取都源自对语言材料本身的理解,而语言表达的规范与否也是能否准确理解意蕴的关键。
  语言的规范、连贯、得体是展示文章深层意蕴的前提基础。一篇优秀作文,往往离不开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选词精当,巧用修辞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加深文章的“重量”,给人启迪,引起共鸣。
  
  2.语言运用方法举隅
  
  2.1用词精当,丰富多彩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写文章也要从词汇的汪洋大海中选取精当的字眼去反映特定的事物。比如“白色”本来是比较简单的颜色,但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写人的脸色很白,健康的白色可用“白净”,缺少锻炼的白色则可说“清白”,文弱又可说“白皙”,情况异常可说“惨白”。如果说可爱的胖小子,可说“白生生”;白得让人讨厌,可说“白腻腻”。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丰富词汇的基础上,仔细辨析词义,还要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清新的、豪放的、华丽的、庄重的、神秘的、幽默的,还是怪诞的、粗鄙的、讽刺的等种种不同的情味。细致的辨析,恰当的选用,才能使文章表达准确,意趣横生,仪态万千。
  2.2巧用“数量”,简练传神
  数量词语,并不仅仅是表数量的,在特定的情境下,它们有着极强的修辞效果。善用数量词语,便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一是渲染环境,如“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直过来是七步,走过去是七步。”(《二六七号牢记》)这里连用了四个“七步”,是否有些多余?如果按较简单的表示法,可以说:“屋子是正方形的,有七步见方。”也还有其他的表示法。但细细想一想,便能品味出这种表示法的妙处了:它不仅从客观上反复强调了牢房的狭小,而且表现了主观上的压抑的心境。这种兼有主客观表达效果的句式,其感染力当然很强,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二是摹写肖像,如“他的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泼墨写的隶体‘一’字。”(阿累《一面》)这里的数量词,简练、准确、传神,用于人物描写时,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2.3活用修辞,形象鲜明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写作上,就可点石成金,化难为易。故此,在文章的语言表达中,要自觉运用一些积极的修辞手法,这样,既可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而且也可平添文章的色彩与气势。一篇《春雨潇潇》的习作,文章开头写道:春天的雨本是那么迷人,像牛毛、像细针,丝丝缕缕,轻飘细扯,可是这一切在“运动鞋”的心中都成惹人心烦的东西,刚才那个“玻璃罐事件”把他的雅兴全赶跑了。
  这一个短短的开头,一连运用了比喻、比拟、借代、对比、反衬等多种修辞,既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看到了春雨迷人之景,显示了描写对象的特点,又通过对比,反衬出“运动鞋”的内心之情。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婀娜多姿,使文章散发出沁人的幽香。不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魔水”是不能乱洒的,否则一切都会变形、走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各种修辞的特点和用法,将这些“魔水”用在当口,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
  写作中,除了使用一些积极修辞之外,还必须使用一些消极的修辞手法,注意表达方式的转换、句式的变换,使记叙、议论、抒情相间,让长、短、整、散并用,忽而刻画形象,忽而抒发情怀,忽而激情如瀑布,忽而蜜意如溪流,整句如仪仗队行进,散句似林间信步,让读者在你的语言文采中,领略到一种美的享受。
  2.4庄谐并用、雅俗共赏
  好的古代语言,具有凝练、隽永、节奏分明,音韵铿锵的特点。如恰当地运用成语、古文名句、古诗词、寓言故事等,可使文章语言典雅,为文章增色。流行于群众口头的一些语言,往往具有新鲜、生动、活泼的特点,把它提炼运用于典雅之中,熔古语、俗语于一炉,能使文章语言亦庄亦谐、浑然一体、文采飞扬。如:
  任何一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一点长处。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一得之功,一技之长,或许正是别人之短。别人难能者,我能之,岂非得天独厚也哉?我是冬瓜苗,决不打算结辣椒。冬瓜虽不红,却比辣椒大。各自有长短,各自显神通。偌大一个祖国,哪种人才不需要。
  这段话中“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直接引用古语化入自己的文章,而“别人难能者,我能之,岂非得天独厚也哉”一句,则是活套文言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两处用文言句式,都恰到好处。“我是冬瓜苗……各自显神通”等句,纯粹口语句式,作者选择入文,自然贴切,与文言句式相映生辉,使文章大为增色。
  另外还有一些考生将流行歌曲信手拈来,也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如写“运动鞋”一脚踢碎了玻璃瓶,他立即意识到:“踢脚也不能‘跟着感觉走’”,“那一脚带来了我的烦恼”,当他认识了错误,清理了垃圾,别人赞扬他时,他答道:“这是我应该做的,‘擦干汗,不要问,为什么。’”然后他哼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歌曲回家去了。由于文章巧妙引用了一些流行歌词,妙笔成趣,既深化了主题,又使人忍俊不禁。
  2.5锤炼警语,笔下生辉
  阿・托尔斯泰提出,应多用“金钢钻的语言”进行写作。意思是说一篇文章要有点分量,没有闪光有力的语言是不行的。晋代文学批评家陆机也指出:“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也是要写作者在文章中锤炼出一句或几句警策性的语言。比如,考场作文,有时阅卷人看篇文章,就是冲着那两句格外精辟的话去看的。可见锤炼警策语,乃是写应试作文之闪光点。
  当然要提炼出“闪光”的语言,也非易事,不过也不可因此懊恼,即使我们提不出闪光的哲言丽语,但我们还可以“借光”,在关键处恰当引用一两个名言警句,也同样会使文章生辉。
  
  3.结束语
  
  习作中,除了上述的方法可供参考外,我们还应根据文章的体裁、意境、氛围等要求,选择适合文章主题思想的语言。语言的运用,只要能做到符合语法规范、前后连贯、表述得体这三方面的要求,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是一篇优作了。

推荐访问:习作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