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教学的激趣和拓展策略_语文课堂激趣策略研究 研究方法

  摘 要: 《写作》是中文系在大学第一个学期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如何颠覆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学生的应试写作模式,激发写作的兴趣,拓展写作思维,是写作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中文系 《写作》教学 激发兴趣 拓展思维
  
  《写作》是中文系在大学第一个学期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如何颠覆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学生的应试写作模式,激发写作的兴趣,拓展写作思维,是写作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根据多年的写作课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颠覆学生写作为应付升学考试的观念,树立写作是个人能力的体现的写作观。
  (一)分析历年作家“财富排行榜”,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思路。
  在学生的一片惊叹声中,课件依次显示了2008、2009、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如“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榜单公布了25位作家的版税收入,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分别以2500万元、2300万元、1950万元排在前三位。他们三人已经连续三年在榜上居三甲之列。特别是网络作家当年明月排名第四,天下霸唱排在第十位。这些学生熟悉的作家能启发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既可以铁肩担道义,又可以名利双收。写作并发表作品可以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为以后的就业提供有分量的证明。分析作家富豪榜就会发现,写儿童文学的作家杨红樱、郑渊洁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三位,分析他们卖得最好的作品《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杨红樱),《皮皮鲁总动员》(郑渊洁)和读者的阅读生态,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几乎都是来源于她在成都的生活基础,比如“笑猫日记”系列,里面有个“翠湖公园”,那就是成都的人民公园,其中的人工湖、假山、山洞、拱桥、梅林,都是公园里的实景。杨红樱的作品呼唤善良、宽容、正直的美好品格,包容、和谐的生存环境,旨在引导小读者在心里始终怀着一份对社会、对未来的美好情感和信念,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一切和她在成都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而杨红樱也在创作中也展现了一位成都作家的魅力:她是一位从内心深处深爱着孩子的作家,她写作的初衷不是为了成名,更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希望成为孩子的代言人,在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搭建一座互相理解、分享彼此感受与体会的桥梁。这些很容易拓展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兴趣。网络文学大多数学生都熟悉并看过,分析这些作品,可以激起学生写作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自行发表作品的欲望。中文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怀揣着一个作家梦,通过这组图文展示,告诉所有追梦的人:当作家、当畅销书作家、当成功的畅销书作家,其实,你也可以。
  (二)利用“头脑风暴”的模式,反思中学作文教学,思考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头脑风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方法,刚从中学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对中学作文与大学写作的异同还有相当的疑惑,所以,在教学中宜多进行课堂讨论,第一次的课堂讨论,可以围绕“我的写作观”、“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中学作文反思”等论题展开。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精彩的发言不时得到大家的掌声;新锐的观点得到大家的喝彩,同学们在这种氛围中梳理了写作的基本理论,反思中学的八股应试作文模式,这种思维的碰撞,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打破思想、思维和心理定势的氛围。通过“头脑风暴”和老师的总结提升,大家明确了写作是独立的精神创造活动,我们要启发学生及时地捕捉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心灵的撞击和感悟,去激发强烈的创作冲动,用“心”去写作,用“激情”写作,用“生命”写作,明确大学《写作》的核心是学习写作理论,搭建简明而清晰的写作理论框架,从理论层面上提升写作修养,同时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接受和领会,启发和引导其观念、思想、思维方式,并逐步达到由自发到自觉地影响和引导其写作行为的终极目标,大学《写作》的最高理念应该是自由为文、求诚、创新。“头脑风暴”无疑为进一步学习写作技巧和理论打下了理论基础,也产生了新的疑惑,即思考提高写作的途径,这更有助于以后的课堂教学。
  (三)树立“大写作观”
  韩景连(2004)提出的中文专业写作教学的“大写作观”理论,是把“把写作教学这个系统放在课堂、校园、社会这一大系统之中,并整合所有的写作资源,拓展写作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所有学科的课堂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阵地,所有的校园活动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机,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并进而提出写作教学系统化、泛学科化和实践化的教学理念。
  大学里的“大写作观”的内涵,还应包括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申论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不会写这些文章,就无法胜任工作。谁写得好,谁就能把信息与观点及时地、准确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就意味着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基于这种现实的需要,写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这些现实的需要,以引起学生写作的注意,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同时要教他们充分调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期刊资源拓展写作思维。如新闻热点“佛山小悦悦事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新闻背景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这就涉及“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系列新闻报道,还要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的“时评”,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教师具备这样的思维及整合各种写作素材的能力是教好写作课必备的素质,写作教学要为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写作素养的提高奠定扎实基础。
  二、分析本土作家的创作,获取可供借鉴的写作思路。
  “广西三剑客”是广西的本土作家,他们成功的写作和影视转型,对学生很有激励和榜样作用。广西作家的努力、执著,他们的文学想象力为中国文学和电影的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创作电影《天上的恋人》、《姐姐词典》的新一代广西剧作家东西,为张艺谋编剧《英雄》、《十面埋伏》的李冯,创作了电影《寻枪》、《理发师》的编剧凡一平,以及电影《幸福时光》的编剧鬼子等就是广西本土的优秀作家,特别是毕业于河池师专,现为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协副主席的东西,他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会与对学生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
  在小说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分析“广西三剑客”的代表作,作品中描写的社会、时代是学生所熟悉的,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在对作品的分析中可以拓展写作思路。
  散文部分的教学是写作教学的主阵地,应把提高学生的散文写作水平视为核心教学目标。选择短小精悍的文学散文,如席慕蓉的《白色的山茶花》,何其芳的《黄昏》这些篇幅短小、文味浓郁的散文作为范文。这类文学性散文在审美意图、语言表达、修辞手法、文体结构等方面颇具文学性,是集结多种文学手段,富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想象性的一类散文。可精讲多练,从有限的篇幅讲解中,挖掘蕴藏的文学手法,分析标题、结构、语言和意蕴的妙处,按照一事一文的原则进行练习。
  三、利用本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拓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的深度。
  百色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里不仅有距今80万年的石器文化,还有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祖先布洛陀文化、坡芽歌书文化、平果古文字文化、稻作文化、铜鼓文化、那文化、土司文化、茶马古道商贸文化、歌圩文化、嘹歌文化、壮族织锦文化、苗族文化、瑶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类型,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教学中这些多元文化的引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拓展他们的写作思维。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的变化和身边的生活事件,从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感所悟出发,进而提高观察能力和认识深度。
  四、在教学中结合作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构思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结合文体写作的内容,把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网络文化代表作,提供给学生阅读和分析,这些优秀的、或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运思和表达。同时要精讲范文。范文是写作基本理论的体现,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基本理论、学习写作的一把钥匙,因此,教师必须结合范文讲“理论”,避免就文章论文章或干巴巴地讲“理论”。可以选择一两篇精讲,抓住重点和难点,要言不烦,以便收到举一反三之功效,其余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令其融会贯通。教学中还可以插入典型、新鲜的反面事例,进行正误比照,以误明正,以正纠误,学生就能在生动的教学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钻研范文的积极性。
  五、设立团队合作的学生习作品评交流机制。
  郭敬明《最小说》打造的作者团队使青春文学的影响力升至了最大化,越来越多的人依托这个平台成为畅销书作家。团队合作精神是信息时代成功的必备的素质。学生的文章写好之后,按一般的做法是老师收上来自己修改、写评语、评定成绩、讲评,然后发回学生。学生没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而展示作品、与他人交流确是学生非常感渴望的,我们就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了促使学生交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张贴本宿舍的习作,互相交流学习,并推举出本宿舍的代表作,形成电子版进入班级代表作PK。习作交上来后,利用课堂把习作发给学生互评,按写作修改符号认真修改他人作品,写上评语,并提出优秀习作。然后在全班展示优秀作品,评比推举班级代表作,并集体修改作品。确定代表作后可继续修改,并最后向文学期刊推荐发表作品。同时要求每位学生上交一篇自己的代表作电子版发给班级编辑部汇总修改,最后再经老师修改润色后出版一本班级作品集。
  总之,大学《写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如何激趣、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如何寓教于乐,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感性认知;如何在教学中重塑人格修养,让学生既学会作文,又学会做人,是所有写作教师亟待共同探讨的问题。这也要求大学《写作》教学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写作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哲学修养,要有创新意识。同时大学《写作》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必修课程中的地位绝不能削弱,且要加强,要把各门课程的内容都纳入写作的范畴,一以贯之,贯穿四年的大学学习中,逐步形成和强化写作思维,这样才能把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推荐访问:拓展 策略 写作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