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Örnyei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试探中国父母对其子女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摘 要:动机是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中国父母在其子女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主要在Dörnyei外语学习三层次理论基础上探讨中国父母对其子女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关键词:动机 外语学习 父母影响
  
  引言
  
  动机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ener曾指出:“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之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良好态度的综合。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而Jakobovits的研究表明,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可见动机对学习者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语言学习中的动机研究起源于西方,90年代以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呈现多元化,影响力最大的主要有Gardener和Tremblay的扩展动机理论,Willams和Burden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以及Dö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近年来由于动机在外语学习中重要性的突显,动机研究在中国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重点一般集中在动机类型,动机与成绩的相关研究等,环境也一般集中在课堂以内。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虽然大部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在学校课堂以内,课堂外因素对其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依然不能忽略。中国由于其文化的特殊性,父母在其子女的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种族和文化中,父母参与子女教育的态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上千年,中国的小孩自出生以来就被灌输服从父母,孝顺父母的思想,相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中国父母在其子女的教育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Dörnyei的动机框架试图探寻中国父母对其子女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1. 中国父母在语言层面对其子女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Dörnyei的外语学习框架吸收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在长期实证研究的基础下,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三个层面: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与学习情景层面。其中语言层面包括融合型动机子系统和工具型动机子系统。这两个系统源于Gardener理论中的融合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前者是指外语学习者希望掌握外语以便能参与或融入到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后者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些实用性的目的,如找到好工作,得到提拔等,将外语作为一种工具来利用。
  儒家思想强调“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以说在儒家思想中,文化教育本身就带有很浓厚的功利色彩。古代的科举考试,一人中举,将为整个家族带来荣誉与财富。而今虽然科举制度早已废除,儒家思想也不再垄断人们的思维,但其影响依然存在。Shek & Chan(1999)研究发现中国父母眼中理想的孩子首要就是对父母孝顺并且有良好的学业成绩。一方面,“中国父母相对其他种族而言更多地参与到其子女的教育当中,对其子女持有更为严格的态度和更高的期望,他们相信教育的成功也就意味着更好的事业前景和财务回报。”(Sue & Okszak)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受“忠孝”思想影响,对父母的意愿也比其他种族的学生更为看重,他们觉得取得学业上的成功是表达孝道以及为家族带来荣耀最合适的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加,英语在中国学生的学业中也占据了越来越特殊的位置。从小学到大学,英语都是必考的科目,许多学校还规定,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不能取得学位证。因此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中国学生升学与工作的顺利程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们也大多从这两方面强调英语的重要性。综合以上种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担负着父母和家族的期望,多以通过学习英语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和事业上的成就为目的。因此在语言层面,中国学生的动机明显偏向于工具型动机。应该注意的是研究表明融入型动机一般而言更为持久,所以中国父母也应该注意培养其子女的融入型动机。
  
  2. 中国父母在学习者层面对其子女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Dö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框架中学习者层面涵盖了学习者个人的诸多因素。主要有学习成就需要、学习者语言学习焦虑、自信心、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这一系列因素是与动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它们对动机都能起到增强或减弱的效果。而动机又反作用于这一系列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系列影响学生语言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是主观和情感因素。它们是在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研究表明,在校年龄的小孩,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是在校外度过的,也就是说一般而言,父母是与其子女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人。父母是与其子女血缘最亲近的人,是其子女最初的老师和榜样,他们也应该是最能够体察和影响其子女情感与主观因素变化的人。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中国学生的学习成就需要一般都比较强烈。而Colletta等研究发现,父母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自信心有着巨大的影响,子女的学习态度一般是受父母的态度影响而形成,父母对子女的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父母对子女往往持有非常高的期望,如此之高的期望往往不能够鼓励学生,反而会造成他们过多的学习焦虑,以致减弱他们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主要是由成败经验、言语劝说及情绪唤醒等因素构成,归因方式主要也是与学习的成败相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成败都是很常见的现象,而动机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学习动机的持续与其遭遇成败时的自我效能和归因方式有直接的联系,而父母在孩子这两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谓“胜不骄,败不馁”,应教导小孩在成功时正确总结经验,当他们遭遇失败时及时劝说鼓励,帮忙分析找出原因。如此一来,其子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才能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 中国父母在学习情景层面对其子女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Dörnyei动机框架中的学习情景层面概括了三个特定因素组――课程、教师与学习集体。其中课程动机因素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学习任务摆在影响学习动机的最基本的地位上。而教师动机因素组是有关教师行为、性格和教学风格等一系列因素。学习集体因素主要是强调学习集体的影响。
  父母对其子女英语学习动机在学习情景层面有客观和主观的影响。从客观来讲课程和教师因素与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的良好程度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教育水平不一,各省之间有差距,省内学校之间也存在差距,如省重点中学一般就比普通中学具备更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它们以优秀的教师和设置吸引学生兴趣,抓住大纲要求的课程,再辅以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在这二者基础上产生的动机必然也有差距。而重点中学的学生整体成绩相对要好,在学习集体因素方面比较容易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进学生学习动机。而学生升学时学校的选择一般则是由父母决定,许多父母为了能让子女进入名校,往往不惜砸下重金,甚至让子女到教育水平更好的其他省份去念书。但是好的学校也只是满足了学习情景层面的客观要求。主观方面也不能忽略,父母应该更注意和学校与教师的沟通,关注其子女在校的表现以及对课程和老师的看法,参与到其子女的英语学习中去。研究表明父母积极参与其学习的小孩往往能得到更高的分数和更强的学习动机。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中国父母在其子女教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还是学习情景层面,中国父母对其子女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父母在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学习自信心、焦虑程度、学校选择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忽视父母对子女学习动机的影响,一方面父母要发挥自己在其子女动机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学校与老师也都应该更关注于父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持久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Dörnyei,Z.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Dörnyei,Z. 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Teaching,1998.
  [3]Shek,D.T.L and Chan,L.K. Hong Kong Chinese parents’ perceptions of the ideal child[J].Journal of Psychology,1999.
  [4]Sue,S and Okazaki,S. Asian America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A phenomenon in search of an explana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

推荐访问:学习动机 对其 英语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