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九册二单元《红树林》教学设计:红树林课文 北师大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交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远观红树林
  1.师:红树林又红又绿,找出写它又红又绿的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生读)
  2.师:你们从哪里看到了绿色?
   生:“青翠的树冠”、“绿浪翻滚”。
  3.师:(画树形)我为什么不把树干画得粗壮?
   生:因为它有“婀娜的身躯”。
   师:红树林不但有婀娜的身躯,身材苗条,还很会打扮。
   生:啊?
   师:不信你读一读。
   生:“一会儿潮退了,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
   师:这样美丽的红树,一大片出现时就――
   生:绚丽多姿!
  4.师:红树林出现时先看到红色还是绿色?有同学说红色,反对的举手!你说!
   生:先看到绿色,因为它的树干被海水淹没了,只露出绿色的树冠。
   师:对啦,大家一起读这句“那是涨潮的时候……”(生齐读)
  5.师:这里的“浮荡”换成“飘荡”好不好?
   生:“飘荡”会移走,“浮荡”不会移走,只是在原来的位置移。
   师:对,这就是关键!红树林扎根泥土里,不会移走。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用词多么――
   生:准确!
  6.师:再来读潮退时的句子。(生读得生硬)红树林是很美的,在世界上少之又少,是奇观,大家要把它的优美读出来。(生读,较有感情)
  (三)近赏红树林
  1.师:我们远观,看到的是一个绚丽的世界。如果我们在近处细细地看,看得陶醉,那是――
   生:欣赏!
   师:对,在近处欣赏,近赏。大家细细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近赏。我没听到声音哦,大声点。(生朗声读)近赏赏出了怎样一个世界?
   生:“海上的世外桃源”!“神秘的植物天地”!“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
  2.师:(板书“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这句话那些词是关键?
   生:“龙宫”!“大花园”!
   师:有花吗?
   生:有!“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
  3.师:读一读,看我能不能从你的朗读中闻到花的幽香。女同学读。(女生柔声读)嗯,我闻到一点。男同学,“树枝上”一二!(男生读)哇,我觉得男同学读得比女同学还好!
   男生:耶!
   师:我表扬一下你们就如此骄傲!
  4.师:我们说红树林是海上的绿色之网,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懒散,不整齐)嗯,这样读拉不起网,把前面一句找出来,边读边织网。(生齐读)不行,不整齐,这样织出来的可是破网,再来!(生齐读,整齐,响亮)真好!
  5.师:这是近赏,刚才有人说我们欣赏到了――
   生:海上的世外桃源!
   师:还有人说――
   生:神秘的植物天地!
   师:还有人说――
   生: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
  6.师:“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为什么说它是神话?
   生:因为这不是真实的!
   师:为什么说是龙宫的花园而不是陆地的?
   生:因为它在海底!
  (四)合作交流学习
  (1)说说自己喜欢红树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
  近赏红树林:世外桃园。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幽静神奇。
  红树林的繁殖:“胎生”的特点,“飘落于地,扎根于土”。简单而令人赞叹。
  红树林的精神: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点题升华。
  (五)总结全文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六)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推荐访问:红树林 教学设计 单元 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