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水墨画教学_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水墨画,通常我们称之为中国画。它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的瑰宝。儿童经过水墨画训练,能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艺和审美情趣,对其智力开发和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儿童水墨画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规律,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造就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对于儿童来说,只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儿童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我非常欣赏已故画家李骆公辅导的阿西、王亚妮,他们画的猫、猴子,生气勃勃、墨色淋漓,把生活中的形象提炼成意象的视觉符号,既显示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又画出了孩子的自我感受,给整个美术界留下深刻印象。儿童水墨画教学应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水墨画教学,打破传统水墨画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的僵化模式,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重视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画出不同于教师,不同于他人,又不重复自己的作品。
  
  一、把玩“墨色”,培养兴趣
  
  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是书法性的线造型,配合点与面的韵律节奏,籍以状物抒情表达心绪。千变万化的画也要一笔一笔构成。所以让学生“玩墨”、“玩色”――用毛笔蘸墨或色在宣纸上较为随意地画些非作品形式的点、线、面,既能使学生了解这“一笔”的变化容量和审美要求,又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水墨画打下基础。
  “玩墨色”并非随随便便地乱图乱抹,“玩”好墨色的关键首先要弄清楚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性。任何画种都靠特有的工具材料表现画种的固有特点。中国画所用的毛笔由笔尖、笔肚、笔根三部分组成,它具有柔软性,我们只要充分使用它的每一部分,就能表现出千变万化的点、线、面。另外生宣纸对墨色有渗化作用,笔中墨色含量不同其渗化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国画讲究“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轻墨色变化,我们在“玩墨色”时,要按照中国画对笔墨的要求,充分张扬其笔墨个性,“玩”出优美的笔墨效果。
  由于水墨画工具、材料在作画过程中难以随心所至,奇效、偶然性较大,会出现很多新奇的形象,孩子们就在这奇效中,游戏般地开始亲近水墨,接触水墨。“玩墨色”只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画出各种不同变化的点、线、笔触,让学生充分领略毛笔的神奇,从不同的点、线、笔触以客观事物、身边事物、所见所感作联想,或者反过来,把自己的情绪、感觉和所知事物用笔墨将它们表达出来。有时任意一些墨痕,水墨色彩相互冲撞渗化的效果,可以引起意外的联想。添加几笔,有意无意间,就真成了生动的形象。“不带任何预想,只是渴望用画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画着线条、色彩和形状,但到了某一刻,就变得有意识起来了,于是,一种制约和秩序开始产生”。现代大师的制作经验往往正合孩子们的心意。瑞士画家克利说,画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拉根毛笔线去散步,在浓、淡、干湿、焦、曲直、粗细的变化中,一定可以更为丰富多彩,奇幻莫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由假设“散步”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地以再现、表现或介于二者之间的笔墨表现出来。在小学二年级美术课本水墨游戏单元有一课是这样的: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拉一根水墨线去郊外作一次散步:我们走过草地(赶快画)……穿过森林……遇到小河……走过独木桥……前面是一片山坡……我们上山吧……乌云来了……呀,下雨了……雨下大了……下冰雹了……闪电雷鸣……哈,雨过天晴,出彩虹了……孩子们兴趣盎然,出现了很多奇特的“抽象水墨”作品,创造力的萌芽就在这涂鸦中显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一种嫩绿。
  “玩墨”、“玩色”既可以作为水墨画入门的第一阶段训练,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利用零碎时间作经常性练习。笔墨功夫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期的千锤百炼与日积月累才能实现。
  
  二、趣味临摹,加强主动
  
  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临摹“大师”的作品,而且机械地临摹,学生很容易麻木,最终只是照葫芦画瓢,还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所以,让学生在优秀作品的诸多元素中取其一二,添加若干,通过临摹中的再创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其主动性。在这里,对大师作品的篡改不是亵渎,而是由崇敬转变成轻松、诙谐的调侃。
  临摹练习的几种策略:
  1.添加。在简单的造型基础上添一些内容,或者在纯水墨中添上色彩,使画面更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
  2.组合。将不同作品中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然后有机地联系起来。
  3.变形。把现存的其他类型的作品处理成水墨画,只改变艺术形象,不改变画面主题。
  大师画我也画。孩子们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为依据,在欣赏大师优秀作品的同时,加上想象、发挥、引申,进行变体画创作,这是一种和大师进行对话的探究性学习。大师作品既可有文人水墨,也可有水墨画以外的民间杰作和西方经典,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在绘画语言上机械找搬,又可在同一活动中接触、比较和理解异质文化。这种理解,由于个体经历、生活状态等等不同,会产生很大差异,产生各种“误读”。而恰恰是这种差异,生出千姿百态的创造,使儿童水墨画变得丰富多彩。向大师学习,主要不是学习那些已转化为常规的、现成的、具体的东西,而是学习他们独立的感受和创造精神。英国哲学家怀海特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在生活中唤醒智慧和美感,从而提高人生命的质量,使他们活得更是一个文明的人。”
  似是而非的临摹尽管不纯粹是自己的创作,但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夯实了笔墨基础,又培养了创造能力。作品绘制过程中增加了主动性,作品完成后漂亮的画面也足以留住他们对绘画的热情。
  学生掌握了水墨画的基本语言,就可以用之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和生活。
  
  三、培养创作,扬己之长
  
  学生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创作能力存在明显的倾向性,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扬己之长,更何况对于儿童美术教育来说,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1.传承型:偏爱传统,对水墨语言感悟力强,往往精于摹写而缺乏独立组织画面的能力。这类学生可以让他们多作默写练习。
  2.原创型:喜欢表现自我,不愿在技法上下功夫,拿起画笔就爱自由挥洒。这类学生完全可以让他们凭记忆或联想等方式进行水墨画创作。
  3.创新型:想法多,爱猎奇,但缺乏恒心;既看不起原创型的“小儿科”,又不想在传统上下功夫。这类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多种表现形式,换换口味,更能激发兴趣。
  因人施教,量才辅导,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自由活动的艺术空间,学生在探索、传承的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所以意义更加深远。
  激励对学生的作用不可小觑,及时张贴作品,定期组织展览,还可以将作品托裱、装框,让学生带回家美化居室,又能与家长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之外的辅助手段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艺术的本质是厌恶束缚和禁锢,厌恶千篇一律的,所以真正的艺术教育天然地反对灌输现成套路。它是启蒙和探索;是平等对话,自由交流;是开阔视野,丰富认识;是在观察、认知、审美、质疑和直率的表达中,培育人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是向学生提供各种多样可供选择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培养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多元化的尊重和欣赏,培养独立判断和创作的能力。我们将以此作为我们教学工作的理想。当然,对于如何使这门传承中国传统又富有创意和挑战的课题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还需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索、改进、完善,从而使我们的美术教育更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真正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推荐访问:水墨画 儿童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