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监控指标的研究】运动员素质训练

  摘 要:本研究主要思路是:根据训练过程结构特点,依据运动素质测试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遴选运动素质监测项目,建立运动素质训练模式与评分标准体系。以期深入探讨我国女子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的全面性和专项性,科学提供代表性检测项目和相应的监控指标,建立我国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的训练模式和评定标准,为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的训练监控提供理论论据和监控参数。
  关键词:女子蛙泳 素质测试 因子分析 监测项目 训练模式 评分标准
  
  1.问题的提出
  
  早在第29届奥组委成立仪式上,组委会执行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明确表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08年奥运会上,在努力保持传统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应将田径、游泳这两大基础项目作为夺金、夺牌的突破口。” 两大基础项的奖牌数占整体奖牌总数的60%左右,金牌数占整体金牌总数的70%左右,这足以验证“得游泳、田径者,得天下”这句话。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获得12枚金牌,澳大利亚获得7枚金牌,共占金牌总数的59%,成为当今世界泳坛的超级强国,而我国仅由罗雪娟获得女子100m蛙泳这枚唯一的金牌。国人翘首以待,盼望着罗雪娟能在2008奥运会上再续辉煌,然而由于身体等各方面原因,在恩师张亚东的陪同下,罗雪娟于2007年1月29日正式宣布退役。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退役,自然令人遗憾和惋惜,然而迫在眉睫的北京奥运会已经不允许人们过多沉浸在遗憾的气氛中,重要的是罗雪娟退役了之后,还有谁能为中国游泳挑起复兴的重担。游泳中心副主任尚修堂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罗雪娟一退役,08奥运会我们至少在女子蛙泳这个项目上要想夺冠,难度就比较大了,因为她身后根本没有年龄合适的新人顶上来,形成了断层,这不会因为张亚东总教练是搞蛙泳出身的就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要想接上来,得有苗子啊,可现在并没有。”原国家队总教练赵戈也曾表示:“中国游泳存在‘泡沫’,瓶颈在运动员资源上。光有一些尖子选手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庞大的、能够发展成尖子的中间群体做基础,有更庞大的竞技游泳人数作为根本保障。很遗憾,我们在这方面还非常欠缺。”中国游泳队一直将蛙泳项目作为冲击世界的突破口,尽管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女子蛙泳可能会不尽如人意,但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的优势还是可以延续的。因此,如何扩展中间群体的数量,全面提高我国年轻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的整体实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有关我国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的研究,更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主要研究对象以全国九省90年以前出生的17名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国际健将级运动员1名,健将级运动员16名。主要测试3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0m蛙泳划频、50m蛙泳划幅、30s仰卧起座、1min仰卧起座、1min跳绳、15s负重半蹲、30s负重半蹲、30s前臂曲、30s卧推、30s俯卧撑、50m蛙泳腿、50m蛙泳手、50m蛙泳配合、100m蛙泳配合、勾足、屈踝抱膝测试、踝外转测试等20项指标。主要研究方法为因子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方法。
  
  3.研究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30m跑、立定跳远、30s卧推、30s俯卧撑、50m蛙泳腿、50m蛙泳手、50m蛙泳配合、100m蛙泳配合等八项指标为第1主因子;引体向上、15s负重半蹲、30s负重半蹲、30s前臂曲、1min跳绳等五个指标为第2主因子;勾足、屈踝抱膝测试、踝外转测试等三项指标为第3主因子;50m蛙泳划频、50m蛙泳划幅两项指标为第4主因子;30s仰卧起坐、1min仰卧起坐两项指标为第5主因子。这5类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1.087%,16.287%,13.022%,9.606%,6.099%,并依次命名为速度力量性因子、爆发力性因子、柔韧协调性因子、水感浮力性因子、腰腹力量性因子。
  这5类因子综合了全部测试指标的绝大多数信息,反映我国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和深化的。应当根据各个运动素质因子影响作用程度的大小,统筹考虑。作为第一素质的速度力量性因子,其中包含多项爆发力训练项目,与位居第二素质的爆发力性因子有机组合,总贡献率达到57.374%,占据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的主导地位,由此提示我们注重爆发力训练对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最终成绩有直接作用。而柔韧协调性因子、水感浮力性因子、腰腹力量性因子是女子蛙泳项目专项技术特点的释然,换言之,三大素质的训练对蛙泳良好技术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根据因子分析、理论分析和检测数据的特征值,以30s卧推、15s负重半蹲、踝外转测试、50m蛙泳划频、1min仰卧起坐等5项检测项目为主体,采用《离差法》研制出我国女子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的训练模式和评定标准。列为我国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监控体系的项目。其中,检测数据的数学统计值(表1)和我国女子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的训练模式和评定标准见(表2)。据(表2),建立了阶段训练计划中检查性项目和过程检测模型见(表3)。
  
  
  4.主要结论
  
  因子分析揭示了我国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基本结构中各个因子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速度力量性因子、爆发力性因子、柔韧协调性因子、水感浮力性因子和腰腹力量性因子构成。其中,速度力量性因子是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的核心素质。经因子分析和理论分析所筛选的30s卧推、15s负重半蹲、踝外转测试、50m蛙泳划频、1min仰卧起坐可以作为代表性检测项目。引体向上、立定跳远、30m跑、50m蛙泳腿、50m蛙泳手可以作为辅助性检测项目。由此,可以全面诊断我国女子优秀蛙泳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发展模式和评定标准,可以作为高水平女子蛙泳运动的素质训练过程标准和教练员科学制定训练过程的监控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亚东.世界蛙泳技术动态[J].游泳,2002,(5):15-16.
  [2]张亚东.蛙泳技术训练的个性化特点――罗雪娟的技术训练[J].游泳,2003,(1):11-17.
  [3]陆一帆,张亚东.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新观点[J].游泳,2004,(4):14-15.
  [4]胡亦海,于联志.我国拳击奥运集训队员运动素质训练监测指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1118-1131.
  [5]黄波.短距离游泳项目速度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4):73-74.
  [6]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7]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8]朱泰昌,严伟莉,李文静等.游泳训练大纲教法指导书[M].北京:国家体委,1996.
  [9]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0]沃森(英)著.武维一等译.运动素质与运动成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蛙泳 运动员 监控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