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生态文化共赢 构建健康和谐海南】 和谐 共赢 发展

  摘 要:海南独特的生态资源,吸引着很多向往美好环境、热爱和谐生活的人们。然而人们在占有、利用和开发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时,在很大程度上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开发过程中不断破坏着原有的完好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平衡逐步恶化。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环境,达到经济建设和生态良好发展双赢,是有待我们研究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生态 生态村 农业 林业 可持续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的重大战略决策。海南更应该以优美的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经济和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来实现生态文化共赢,构建健康和谐海南这一战略决策。
  
  一、引导农村对环境用地有规划的利用,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利益是人类的根本利益,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人类在生产生活物质的过程中,肯定要破坏一定的自然环境进行生产种植、产品加工来获得生活的需要。然而没有政府的有效指导,很多地方沿习传统的经济生产模式,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只看到短期经济效益,大量消耗环境资源,甚至滥砍滥伐,很大程度破坏了可以保护的生态环境。
  (一)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构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环境。
  (二)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原则就是坚持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引导农民用好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生活水平。
  (三)如何利用好生态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是政府引导海南农村建设的任务之一。
  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种植,合理配置生态资源
  
  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条件,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特别是热带雨林植物的多样性。如何种植和加工这些高产经济
  作物,也是做好生态环境的一大课题。
  (一)进行一定量能源植物资源的调查
  海南省虽然能源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大多属于野生野长,没有引进训化的品种,其分布情况、资源总量、经济价值等很多情况并不很清楚。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专业队伍对全省能源植物种类、资源总量和可利用程度、价值等进行一次调查,以便确定有多大开发利用价值和生态发展价值。
  (二)做好海南能源农业与能源林业的规划开发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全省能源农业培育发展规划和能源林业培育发展规划。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资源培育、种植、管理、加工和综合利用的系统工程。合理规划种植发展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上,以可持续发展、循环开发利用的经济观点对生物能源产业进行系统的科学规划。
  
  三、利用好各种能源,努力建设海南旅游生态岛
  
  热带农业种植产业和热带生态旅游产业是海南两大主要产业。蓝蓝的海水、干净的沙滩、生势良好的生态林构成了一幅仙境般的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保护好这样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更多的去开发利用生态能源。
  (一)海南素有阳光岛之称,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的举措。
  1.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应在各类酒店、宾馆、度假村等旅游机构和各乡村小镇大量普及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结合建筑规划要求,研究制定并尽快推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统一规划标准。
  2.太阳能光电利用,要在主要中心城市启用政府采购机制,在政府建设的公共照明系统率先建立若干光伏发电及风光互补发电照明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道路进行推广。
  3.组织通讯、电信、广电、石油、供电、港船、交通等大型企业采用或扩大采用光伏发电及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以解决边远地区移动通讯机站、放大站、微波站、航标灯、交通标志灯等领域内的供电或紧急备份供电,以大企业的应用带动社会的推广应用。
  (二)地热能利用。
  海南省地热矿水属于中、低温水热资源,发展方向仍是直接利用,要注重引导投资主体在科学合理利用,在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利用好地热资源,以推动海南旅游业、房地产业、医疗保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海南生态文化建设,保护生态海南更好地发展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海南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海南建设中,应该把发展生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营造促进生态省建设的良好文化氛围。在全岛树立建设生态省、健康岛,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信念。
  (一)加快技术创新,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文化是关键,技术人才是根本,农业文化教育是基础,要使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得更好,就要从教育文化上去改变目前农民文化素质基本较低的局面。一是要依法普及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要加强对农民进行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民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调节生产结构的能力,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与有关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适时适地地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业培训班,增加农业生产与农业教育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走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二)用文化信息化带动农村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使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的成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活水平,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生活条件,就要从全局出发,从环境入手,结合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以信息文化建设为主导。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农村、乡镇搭建一个覆盖广泛的信息平台,让农民通过信息平台共享到更多农业知识、健康的文化理念和生态保护的相关信息,更好地合理地发展生产,利用好环境资源,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生产环保能力。
  要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创造条件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推向农业市场生产的前沿,使龙头企业成为吸纳科技人才、开发高新技术、推广转化技术成果的领头羊。依靠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和高素质的农民,从根本上增强农业的竞争力,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各单位系统协调发展,促使社会整个生态系统达到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互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
  [2]陈阜.农业生态学.气象出版社.1998.2.
  [3]周玉梅.三农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北华大学学报.2002.3.
  [4]王松霈.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5]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海南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海南 共赢 构建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