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英语学科师资队伍现状

  摘 要:知识创新时代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刻不容缓。本文从更新观念、素质要求、知识结构以及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育师资 建设 观念 素质 途径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时代发展的特征,对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改变着体育的观念、内容和手段。面对知识创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数量、层次、专业结构和其它综合要素,能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
  
  1 高校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1.1 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脑力劳动将成为绝大多数人谋生的基本手段,没有知识的人将难以生存。每个社会成员自身的生存能力将最终取决于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学习。但目前,仍有不少体育教师还抱有“一次学习管终生”、“一张文凭走天下”的思想,对时代的深刻变化缺乏应有的敏感,抱有“混日子”等消极思想的大有人在。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1.2 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知识经济以人为本,而人才靠教育培养。新的健康标准,突破了原来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给学校体育带来了转变,原来单纯的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尽快建立全新的健康教育观。即为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服务,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服务,为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服务,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的新的大学生体育教育观。
  1.3 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新的体育观念。
  目前,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已成为时尚。为此,我们体育教师应主动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新的体育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偏重于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学,一个身体部位怎么练的“物化”思想,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群(在群体中关心、利他、协作的素质)素质的全面提高,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及兴趣与爱好。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群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强身育人”、“健身育人”和“育人夺标”的以“育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思想。
  1.4 增强教学与科学结合观念。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外语及计算机水平与其它学科教师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时至今日,还有部分体育教师仍在为“重视”教学而贬低科研。为此,高校体育教师要主动扭转科研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
  1.5 增强职业信念,提高法制观念。
  急功近利思想在相当一批中青年教师中存在,主要表现为职业信念不强,师德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为此,高校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道水平,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自觉地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杜绝变相体罚侵害学生人格尊严的事情发生。
  
  2 新世纪对高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要求
  
  2.1 高水平的业务素质是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基础
  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应是“多能”型的“通才”。除了应具备的较高的教学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和保健能力等之外,更应注重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育科学已超越了传统的教育学和医学保健理论的范畴,成为综合现代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人文科学、电子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并且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这就要求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再学习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应保持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要求,创造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2.2 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必备条件
  科学技术在既综合又分化的发展中,越来越呈现明显的综合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人文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是新世纪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大体育”的概念,通晓“大体育”知识;应掌握人体科学知识,深层次的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新颖先进的应用科学理论,掌握先进的应用科学理论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明显优于目前体育教师的基本要素之一。
  2.3 过硬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必备素质
  体育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体育教育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极大陶冶和感染作用,学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观念、信念,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书育人的基础,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
  2.4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保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产生困难较多,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生活始终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善于处理和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即团结协作,勇于竞争。必须改变“体育教师身体好,用不着锻炼”的错误想法,加强自我保健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既是工作的需要,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也是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一种有利宣传,这对激发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强身健体和进行终身体育教育都具有积极作用。
  2.5 新世纪对高校体育教师学历与知识结构要求
  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基本上属于本科毕业,原有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已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人文科学等其它学科的知识,尤其要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改善知识结构,成为知识面广泛的复合型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要继续学历教育,可通过报考脱产研究生及在职研究生的培养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结构。
  
  3 加强新世纪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3.1 加强体育教师师资职前的培养,改革体育专业课程结构。
  从整体上看,体育师资队伍基础文化水平多数低于其他学科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这与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及入学时基础较差、先天不足有关。体育院校在设置体育教育课程时,在突出专业课基础上,课程设置面应广一些,多开设一些与体育有联系的相关学科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招生时,在保证专业要求下,适当提高文化成绩的要求。扩大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培养业务精湛、知识广博的体育人才,充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3.2 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使之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师资在岗培训应规范化、目标化、制度化。培训采用业余与脱产并举,通过各种讲座、教学演示、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此外,可定期组织业务拔尖的优秀教师外出学习、短期培训,邀请国内外体育专家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加大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每年应制定培养计划;鼓励教师报考脱产研究生,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增设体育硕士学位授予点;为体育教师创造学习和提高外语、计算机水平的条件,安排短期离岗学习培训是切实有效的措施。
  3.3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管理,培养学术带头人。
  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加强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对他们的培养、提高和使用,是决定我国高教事业发展兴衰成败的关键。要培养中青年教师,就应不拘一格,不失时机地选拔人才;创造环境,精心培养;建立竞争机制,健全和落实教师考核制度,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参考文献:
  [1]周海云.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具备的自身素质.体育科技,2000.1.
  [2]夏冬生.新世纪体育教师能力结构新要求.辽宁体育科技,2002.2.

推荐访问:师资队伍 高校 建设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