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之我见:50年代抒情诗歌的主题之我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在掌握知识过程的注意、观察、思考、想象等智力活动中,都处于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经常遇到却又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体会和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主动地乐于进入角色,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得到发挥。
  1.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行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使儿童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获得所学知识。如教《西湖》一课,在学完全文后,为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我要求学生当一次导游,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讲给大家听,先同桌试讲,再指名讲。随着抒情优雅的音乐和“导游”富有情感的讲述,学生们都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中,西湖美丽的景色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大家都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学得既主动又愉快。
  2.改进教学方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灌输知识的传统模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体验。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在教学听诊器的样子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提出问题:“听诊器的形状是怎样的?”学生找句子回答,这样的方法学生学起来素然无味,而且不能真正理解。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师生共同分析,人人参与,学有所得。
  
  二、引导自学,让学生善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学法的掌握应该是同步的,要做到在学会某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能力加以培养。如《老师,您好》这篇文章两段的结构相似,在教学第一段时,我扶读片断,授以学法,设计出思考题:1.找出中心句。2.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3.找出难懂的句子。4.读读议议。第二段仿读第一段,分组完成。教师只有把读书的基本方法这把“钥匙”交给学生,才有利于学生自己寻觅和获取知识。
  
  三、营造氛围,让学生愿学
  
  1.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你,也就特别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上课时就会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而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能体现民主、和谐关系的教学活动氛围,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课堂上允许学生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误,允许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质疑,发现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适当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
  2.用语言激励学生。
  有人比喻说:知识好比种子,教师的亲切态度和语言好比阳光,儿童的愉快心情好比土壤,只有这时的播种,才能使知识的幼苗茁壮成长。因而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动脑、动口,教师用什么样的诱导、评价非常重要。如对回答不正确或错误的学生可以说:“你坐下来想想再说,老师相信你能行。”对于平时胆小的不发言的学生偶尔举手可以说:“你今天说得很好,原来你是很聪明的。”对于有创新的学生可以说:“你真能干,你不愧是我们班的小博士。”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表扬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愉快学习。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恰当地、生动活泼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推荐访问:我见 主体作用 发挥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