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掌握解题技巧 全力冲刺高分

  摘 要: 高考政治选择题考查学生是否准确和熟练掌握政治学科中的基本知识,且所占分数达到总分的48%。因此,掌握选择题解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详尽分析了解题方法与技巧,并以例题分析加以深化。
  关键词: 高考 政治选择题 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政治选择题分数一般占总分的48%。一般来说,准确和熟练掌握政治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如果能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掌握选择题解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无疑是获得高分的主要来源和保证。
  
  一、选择题解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题。
  审题是关键。选择题由背景材料、设问和选项三部分组成。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三部分的含义和答题要求。
  审清背景材料,主要是读懂、读全背景材料。短材料要长读,理解其深刻寓意;长材料要短读,抓住其主题即中心思想,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自作多情”,而应该提取材料本身所蕴涵的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点。
  审清设问,就是要明确答题要求,明确设问的规定性。在这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关键词语,确定命题意图。
  明确知识范围的规定性,即弄清是属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的选项;明确方向的规定性,即弄清逆向选择还是正向选择;明确材料的规定性,即弄清是针对整个材料还是针对部分材料进行设问;明确因果关系上的规定性,即弄清是找原因还是找结果;审清选项,除了辨别四个选项理论的正误外,还要清楚选项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
  第二步:解题。
  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掌握和运用解题的一般技巧,深思熟虑,然后得出结论。
  
  二、客观题解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一)直选法。
  这种方法运用面比较窄,一般只有在考查非常基础(识记或一般性理解)的知识点时,这种方法才是适用的。
  例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先进性。 D.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答案为A。该题考查基础知识,只要记住就能直接选出。B是贯彻的本质,C是贯彻的核心,D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点。要注意的是,在平时练习时,不能仅满足于答对某一题,而要乘机对与所考查知识相关的知识作系统把握。比如,做该题时,就一定要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排除法
  即把本身错误的排除掉,最好能“排误”和“选正”相结合。这种方法是做选择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排除:
  1. 排错法。即将说法错误的选项或部分错误的选项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除外)。这一方法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选肢不符合学科或知识范围的规定性。
  例2:这些年来,我医药市场价格混乱,医疗费用过高,给人们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要解决这一问题,从政治学看:A. 市场具有自发性等弱点,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B. 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政府应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D. 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制定相关法律,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解析]答案为C。首先A和B分别属于经济学和哲学,不符合“政治学”这一学科范围的限定性,应排除。“市场价格混乱”,政府就必须履行好经济职能,加强市场监管,B项正确。D项中“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只能制定相关行政法规,而不是法律,“制定法律,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是立法机关的职权,因而D项也是错误的。
  例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推进。这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是: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重点和关键。 ④要按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 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解析]答案为D。知识角度的规定性非常明确――辩证法,①属于唯物论知识,首先要排除。“有重点推进”体现抓重点关键,要“量力而行、有步骤地持续推进”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要“量力而行”体现了规律客观性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其它的还有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也体现了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第二类:选肢不符合主体的限定性。
  例4:房地产调控以来,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仍在继续上涨,有的甚至涨幅颇高。实践证明,在市场的确存在购房需求的时候,要想把房价降下来或稳定住,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A. 政府自己盖房,自己卖房。 B. 由企业盖房,政府限价。C. 运用多种手段压缩购房需求。 D. 运用多种手段增加房屋供给。
  [解析]答案为D。政府(国家)只进行宏观上的调控,不能直接从事生产,盖房卖房属于微观上的事,只能由企业做,故A错。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只能调控,而不能直接干涉,故政府限价的说法不对,B也错。材料明确表明了“在市场的确存在购房需求的时候”,所以“压缩购房需求”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所以C也不对。这时候,需求不能压缩,但供给是可以想办法增加的。
  第三类:选肢不符合其他的限定性要求。
  例5: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的环境和战斗中,铸就了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奇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B.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D. 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
  [解析]答案为C。关键是注意要求的限定性――启示。一般来说,“启示”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角度,但更侧重于强调方法论(应该怎么做)的一面。如果世界观和方法论分别在两个或以上的选项中出现,则应该优先选择方法论的这一选项。该题四个选项中,A和B都是世界观,C和D都是方法论,所以应该排除A和B;而D与材料无关。
  第四类:选肢中关于知识间关系的表述不科学。
  例6:入世五年,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日本,截至2006年11月,其经济已持续增长58个月,其增长具有明显的“中国驱动”特征:日本企业的海外利润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市场,其对华出口的90%为生产设备、零部件和材料,直接带动了国内投资的扩张。日本的经济增长表明: ①内外因素共同推动了日本经济增长。 ②“中国驱动”决定了日本经济的增长。 ③日本的内部因素决定了“中国驱动”。 ④“中国驱动”影响了日本的内部因素。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答案为B。该题实质是考查对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日本内部因素(即内因)起决定作用,“中国驱动”对日本而言是外因,只能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特别要注意的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不存在“内因决定外因”的说法。由此可判断②③的说法是错误的,应排除。
  第五类:选肢中的说法本身不科学或过于绝对化。
  例7:我国著名的冰土专家,为青藏铁路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张鲁新说:“我站着,就是路标;我躺着,便是路基。一定要把青藏铁路修到拉萨去,实现几代冰土科学工作者的理想。”这说明: A. 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战胜任何困难。 B.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人们充分发挥了主观性,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解析]答案为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战胜困难。一般来说,“只要……就能……”的说法都是过于绝对化的,显然A的说法是错的。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C的说法是错误的。张鲁新话体现了要有一种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即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而D的说法虽然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2. 排异法。将与不符合题意(与题目规定性毫不相干)的选项淘汰。
  例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这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的启示是: ①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②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③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④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④D. ①③
  [解析]答案为B。②容易排除,因为土地是最重要农业生产资料,虽然它对农业产量的增长作用不大,但必须严格保护耕地。除土地外,材料讲了“物质资本”(农业生产工具)和“农民的能力”(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但农业产业化问题(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把农户与市场联结起来)并没涉及,故①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3. 排同法。即将与设问简单同义重复的选项排除。
  例9: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的建设。为此,中国共产党要:A.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B. 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为根本目标。 C.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搞好社会管理。 D.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解析]答案为D。材料强调“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而设问的要求是“应怎样加强党的作风建设”。A中的说法与设问的要求没有直接联系,B只是对材料的说法进行了强调重复,C中后半句说的是国家职能,应由国家机关履行,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故ABC的说法都不能选。其实这里考查的是教材中的原话:“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明确指出了应该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4. 排倒法。这种方法往往在于因果联系型的选择题中,如果在选项中出现与设问要求因果颠倒的选项,则要排除。
  例10: 广交会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它: ①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透过广交会这个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也使中国了解世界。 ②是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可使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④广交会要继续办下去,不断创新,办得更好,再创辉煌。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解析]答案为D。因为“广交会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广交会要继续办下去,不断创新,办得更好,再创辉煌”。所以④是结果,不是原因,应该排除。
  (三)优选法
  经过排除法后,还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则要再次审查材料、设问和选项,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从优选择。也就是说,几个答案都有道理的情况下,要选关系最直接、与题干意思最符合的选项。
  例11: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陕北山歌……观众们从中感受到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从民族特征的有关知识来看,下列对民族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A. 不同地域是形成不同民族文化的条件之一。 B. 民族文化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 C. 各民族在发展民族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D.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解析]答案为A。首先,要求“从民族特征的有关知识”,所以C、D应排除。从要求看,A和B都有理。但是,如果再仔细分析材料,可以从“感受到‘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得出因为“不同地域”才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从现实看,民族文化确实是民族的最显著特点,但从材料当中我们不能必然地得出这一结论。所以A更切合题意。
  
  三、做选择题时的一些其他注意点
  
  1. 十二分细心
  选择题的设问和选项中,会有很多限定性或干扰性的东西,不按限定性要求寻找答案,注定是要错的。给定的几个选项中,可能有本身说法错误的,也可能有说法一半正确一半错误的,也可能有本身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或设问无关的,如果不仔细加以分析,多半会受其迷惑做出错误的选择。有许多学生做错选择题,并不是不懂不理解,原因就在于不细心上。在高考中,错一道选择题就扣4分,一份试卷有几个4分?所以,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十二分地细心,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追求速度!
  2. 先易后难
  高考试题难易度分布,一般是容易题占70%,较难题占20%,难题占10%。根据历年高考各批次分数来看,只要把容易题的分数拿到手,上本科线是根本没有问题的。如果在较难或难题再得些分,上重点也是不难的。因此,与其在难题上耗费大量时间,还不如先把容易题的得分先拿到手。遇到实在不会的难题,不要死命纠缠。这时,一定要记得做个记号,或干脆先写个答案,然后先往下答题,待有空余时间时再回头分析。记住:有时候“失去”就是“得到”!
  3. 相信第一感觉
  相信第一次做的答案!检查的主要工作是看有没有“涂错或漏涂、漏做”。除非你百分之百地肯定自己做错了,否则不要在最后时刻改选答案。改错的机率比改对的机率要大得多,特别是开始做时就明显没有把握做了标志待定的题目。

推荐访问:解题 高分 冲刺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