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5篇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篇1

学习意识形态建设教育心得

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动员大会、努力构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通过认真学习、感悟要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并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做为一线教师需从师德建设起步,我一直认为能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操守,真心热爱学生,同时用自己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这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了。但通过这次意识形态之师德学习,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又是人才竞争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的教育也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教师必须以此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站在新科技革命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培养对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而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于教师的终身学习。以下谈谈对于教师终身学习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学会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工作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课改时刻要求我们把课改中提出的新要求、新观念贯穿于课堂的实践教学中。面对这一特殊性,我们教师必须时刻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教师也必须学会学习。除了平时常常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参考书、学习专家的教育教学专著外,我们还要善于多方面进行积累、提高。如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汲取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向任何人进行学习。如在教研活动、备课组等活动时主动参与交流,和同事平时进行的相关谈话交流中。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向同行请教、探讨等。要广泛阅读。我们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时代的发展让他们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或者仅靠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我们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这样才能走进学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讲: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时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探求,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

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再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学习意识形态。促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把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意识形态落实处推行下去,指引我们不断进步。努力前行!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家里手。

2018.10.1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篇2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见

篇一:守好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

守好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3月24日下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中学习会,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会议认为,这是继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后,中办、国办再以高规格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部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充分体现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正如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所言: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是对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动员,是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意见》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的重点任务。《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宣传教育是坚定高校师生理想信念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二是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三是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

四是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落实好《意见》,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

一是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

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

二是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

三是要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会议对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情况作了梳理和研判,要求相关部门吃透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调研,摸清情况,在此基础上拟定我校相关实施意见,将中办、国办《意见》中明确的各项任务结合学校实际落细、落小、落实。

会议还就加强二级中心组及全校党员、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工作以及改革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形式,进一步扩大受益面,提高学用结合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篇二:八方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一、着眼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集中的体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加强新形势下理论武装工作,最紧要的就是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1、进一步学讲话、学作风,强化看齐意识。要继续引深“双学”。一年多来,我们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崇尚实干、勇于担当、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把学讲话、学作风贯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要继续把“双学”作为重要任务,作为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突出理想信念这个灵魂,掌握核心要义这个精髓,抓住立根固本这个关键,不断丰富“双学”内涵,完善“双学”落实机制,在“学系列重要讲话”上深化,在“学优良作风”上“看齐”,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引领、倡导、带动全省的风气全面好起来。要以党委中心组为重点,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干部教育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学习规则,加强学习交流,抓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抓好党章党史的学习,抓好省委治晋兴晋强晋新战略新举措新要求的学习,帮助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推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围绕近期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发文确定的重点学习内容,以及今年将要研究制定下发的学习意见,组织好各级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做好全国中心组学习交流会的相关准备工作。

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学系列讲话、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为深化讲话精神学习提供了重要载体。全省宣传思想战线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两学一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反腐倡廉、富民强省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工作,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2、精心组织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中央决定,从现在起到党的十九大召开,组织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这是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要举措。对这项工作,中宣部已作出专门部署。我们要按照要求,把抓好这项工作,作为今明两年我省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策划,创新方法,举全战线之力,调动

各方面资源,把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成效。要注意用事实说话、用成就说话,突出宣传好新形势下我党治国理政的实践成果,深入宣传好我省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新成就,充分展示好我省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的良好精神风貌,给人以鼓舞和信心。要紧紧跟上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新的思想理念宣传好、阐释好,引导人们深化理解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以“走转改”精神开展主题宣传,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精准化、接地气的采访报道和宣讲教育,善于发现基层实践中的新亮点,从“微故事”中展现大气象,从人们的切身感受中展现大格局,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党指引的光明大道。

3、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和应用。扎实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社科院、社科联、党校、高校等研究机构的重要作用,组织社科理论界,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三个如何”,围绕我国我省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重大思想理论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深入进行研究,集中力量攻关,不断推出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抓紧落实我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高端智库,为省委省政府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决策服务。

二、着眼于落实责任、应对挑战,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道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各负其责、共同履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1、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形势向上向好,但面临的情况也十分复杂,处于问题易发多发期。从长期的考验来看,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遇到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遇到市场经济这个社会存在的挑战,传统的宣传管理方式遇到迅猛发展的新媒体的挑战,我们在走向世界强国过程中遇到西方敌对势力遏制和渗透的挑战。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还有一些特殊因素,不仅是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辛亥革命105周年以及“文化大革命”发生50年,国际国内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点,如省市县乡换届、香港地区立法会换届、美国总统大选,台湾地区刚选出领导人等。每当这样的时间节点,社会思潮往往比较活跃,总有一些人拿历史问题、政治敏感问题做文章,试图给大局带来干扰。这些,都增加了意识形态领域管控的难度,增加了思想舆论引导的难度。

2、进一步明确责任使命。去年,党中央制定出台了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出制度规定。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亲自部署重要工作、亲自过问重要问题、亲自处置重大事件。分管领导要履行直接责任,协助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细化措施、分解任务,切实履行好把握正确方向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加强网上舆论工作、强化阵地管理、处理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以及管理干部队伍等六个方面的责任。

3、切实抓好责任落实。明确了形势任务,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抓落实,就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各级党委(党组)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把握方向、守住阵地、管好队伍,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主动发声,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抓落实,就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必须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决不能把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拱手让人。要支持和保护在网上积极发声、勇于斗争的网民,充分发挥网络评论员的作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网上“清朗”专项行动,优化网上舆论生态,营造繁荣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要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要求,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确保这一阵地可管可控。今年中央将研究制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抓落实,就要严格监督考核、追责问责。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实施办法》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管理,纳入执行党的纪律的监督检查范围,纳入干部考核,严格追责问效。中央已经明确,今年一季度将就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情况进行专题督查,下半年还要进行一次全面督查,对工作不落实的追责问责、进行通报。各级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

三、着眼于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进一步做强主流舆论

营造决胜全面小康的舆论氛围,是当前舆论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1、做亮正面宣传。要继续做好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宣传,充分反映“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准确阐释“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要继续大力宣传我省“六权治本”“六大发展”“六型转变”“三大突破”“三个文化”“三个一”等重大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大力宣传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冬季行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新进展新成效,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士气、振奋精神。要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宣传,深入宣传阐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脱贫攻坚大会和即将召开的两会精神,引导人们清醒把握当前形势,充分认识我省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因素,稳定预期、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聚焦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来。

2、做好舆论引导。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也往往是矛盾凸显期,许多深层次问题都会反映到社会舆论上来。要针对我省经济形势、转型综改、民生保障、文化发展、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舆情分析研判,把握好时度效,积极作为,精准有效引导。要利用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重点新闻网站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动设置议题,发挥定向定调作用,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引导机制,重大宣传报道统一开展,热点引导和舆论斗争协调行动,决不能在实际中形成脱节对立的两个舆论场。要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开展强化管理年活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加强我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建设,推动行业自律,加大新闻领域突出问题治理,进一步规范新闻传播秩序。

3、加强网络管理。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必须建管并重,切实提高用网管网水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八大工程”,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网上公益活动,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文化产品上网,努力建强“网上晋军”,积极发出正面声音,切实改变网下好东西“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状况,切实解决“沉默的大多数”问题,让正能量滋养网络空间、充盈网络空间。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最前列,当“战士”不当“绅士”,关键时刻敢于发声。最需要自由的地方也最需要秩序。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把党管媒体原则和新闻出版行政法规充分贯彻

到网络媒体管理之中,进一步规范省内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范对中央新闻网站驻晋频道、省级重点新闻网站驻各市频道、商业网站驻晋分支机构的管理,妥善处理各类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按规定发放网络记者证。进一步完善网络举报机制,加大涉晋微信公众账号管理。全面落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责,决不能让网络空间成为“法外之地”。要坚持创新为要,抓紧落实我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建好用好省级互联网信息管理基础技术平台。市县要跟上省里步伐,加强网络管理部门和硬件设施建设。

4、大力提升对外形象。落后就要挨打,失语就要挨骂。在当前我省特殊困难的形势下,扩大对外宣传、重塑山西形象尤为重要。要深入挖掘整合我省“三个文化”“三个一”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把以尧文化、炎帝文化等为代表的“古中国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做到全国、全世界去,让全国人民、世界华人都能了解中华文明的源在哪里,根祖文化的根在哪里,增进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认识山西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要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云冈旅游月、关公文化节等文化旅游节庆以及晋商大会等招商引资活动为平台,精心策划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宣传我省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人杰地灵和突出贡献,提升我省对外形象和影响力。精心筹备“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山西(古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将五台山文化旅游节、高平炎帝农耕文化节纳入与省级部门合办的节庆管理范围。要增强对外宣传话语权,制定我省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和新闻发布平台建设,有效设置外宣话题,创新对外话语表达,积极回应外界关切,把中央对山西的关怀支持宣传出去,把省委省政府治晋兴晋强晋的决策部署宣传出去,把全省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发图强的决心信心宣传出去,让外界进一步读懂山西、了解山西,汇聚省内外共谋发展、共建小康的强大合力。要提高对外传播力,继续办好中国黄河电视台,加强与美国斯科拉的合作传播,推进黄河新闻网等外宣网站建设,打造一批山西特色外宣产品。要“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借台唱戏”,把我省的外宣品牌资源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外宣活动,做好周边外宣工作。继续做好“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等境外媒体来晋采风工作。

四、着眼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

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战略工程,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精神屏障,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继续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使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头脑中扎根,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篇三:新形势下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紧迫性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紧迫性及对策研究政党意识形态是政党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总体反映和根本判断,是关于政治、法律、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的思想体系,是政党政治观点和政治信仰的表达方式。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形成和存在的“黏合剂”,是政党获得民众价值认同的根本所在,是政党执政的重要工具。意识形态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确立起着根本指向作用。相对于一般政党,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意识形态作为执政党用来吸引民众、整合民众力量的重要工具,在维护其执政地位、获得民众长期支持方面发挥着不了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意识形态对于执政党的作用更为突出,地位更为重要。意识形态建设是世界各国执政党面临的普遍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难点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为核心,涵盖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丰富内容,由哲学、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艺术等众多领域的先进思想组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球化时代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意识形态建设是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首先,不断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只有用科学的意识形态武装起来的政党才能保持其先进性。第二,不断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是提升执政合法性的现实诉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意识形态建设使民众对自己倡导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目标予以认同,巩固合法性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第三,不断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是扩大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开展高效的意识形态工作,发挥意识形态的稳定器作用,有利于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上升为全社会共有的价值观念,从而为社会群体成员所认同、认可和接受,把不同社会群体利益整合为统一的有机整体,有利于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第四,不断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是增强执政效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发挥意识形态的思想先导作用,增强党的意识形态是影响力、凝聚力,可以动员和引导民众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
可以使民众在为共同利益而奋斗的过程中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坚定共同信仰和信念,形成前进合力,从而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的效率和能力。

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新的时代条件下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要求进一步从意识形态建设上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能否正确应对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自身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更加科学有力的指导。保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根本途径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才能提升党的领导权威和执政合法性,从而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推进意识形态创新,是当前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最为重要和最为紧迫的任务。

1、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牢牢掌握领导意识形态的主动权。要实现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首先要保证坚持和掌握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是和平演变和反对和平演变斗争的重要领域。??各级党委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坚持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不仅关系到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实现意识形态创新,前提在于党始终掌握对意识形态领导的主动权。只有牢固掌握这种主动权,才能使意识形态始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内在统一,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的导向、凝聚和整合功能。要实现牢固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加强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培养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素质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党员队伍。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2、实现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维创新。首先,坚定不移继续解放思想。在当前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其次,转变掌握意识形态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掌控,在新时期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党要转变意识形态掌控的思维方式,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和战略全局上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的绝对领导和控制权,而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国际交往过程中,坚持有所不为,以退求进,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

3、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制创新。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和宣传灌输两方面。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提高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使意识形态深入人心。意识形态对党员有着根本性的要求,党员必须有坚定的信仰。但意识形态要更好地发挥教条、凝聚、激励功能,就必须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掌握。首先,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民众对于意识形态宣传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距只能产生表面认同而非心理认同,甚至还会有一定的排斥感,这就要求传播方式不能采取过去那种强制性灌输方式。意识形态内容要来源于生活,立足于实践,不能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宣传要采取引导、疏导的方式。意识形态应该把人民群众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生活实践当做思想的源泉,坚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克服意识形态宣传公式化、概念化、抽象化、说教式的弊端,要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反映生活实情和本质。其次,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思想观念传播和意识形态争夺的主阵地。党要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开拓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空间,必须占领互联网这个新阵地和传播的制高点。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扶持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新闻媒体等各大网站,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大力加强网上评论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生活,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真正建立起一个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阵地。

4、深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发展规律的研究。第一,保持意识形态的科学

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意识形态要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是依赖于它的科学性。要建立和完善意识形态管理的科学体制。意识形态管理要以法治为基础,按法治化要求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保持稳定的工作机制,保证意识形态建设的顺利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和创新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意识形态要广泛吸收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科学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二,保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在阶层分化和社会意识日益多样化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要被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认同和接受,就要求意识形态有较强的包容性。保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当前关键是要处理好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的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在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时,要以尊重多样性而不是排斥多样性为前提,要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在承认和尊重各种群体利益合理性需求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意识形态产生一种普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各种思想作出合理科学的引导。第三,保持意识形态的开放性。党的意识形态只有保持开放性,主动、持久地融入到世界先进文化行列中去,全方位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思想和优秀成果,才能为我们党意识形态建设搭建世界性的宽阔视野和交流平台,在世界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作用于融合的世界舞台上展示出自己的强大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篇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作者: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对于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才能提高社会成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根深蒂固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涌入我国,并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怎样继承传统,怎样除旧布新,使一切肯定与否定、提倡与抵制都能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必须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

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从根本上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观念形态,主要包括引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价值目标、道德规范、民族精神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对于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不断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13亿人民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但也要看到,由于多种原因,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我们还将长期面临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与影响。这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今后来说,都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必须十分重视的课题。

意识形态领域将长期面临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任何社会的思想文化性质,都是由这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其发展也要同这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对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起到维护和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也必然要求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思想和新文化,并要不断消除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不良影响。

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社会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根深蒂固的影响。它不仅弥漫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且渗透到人们观念意识的底层和深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又增添了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出现了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交错混杂的局面。我们先后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政治根源和制度基础,确立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是,观念形态的思想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也会带有历史的惯性,不可能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而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已进行了几十年,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落后生产方式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科学文化的普及程度不很高,人们的素质还难以得到全面的提升,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还不够完善,这就使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长期存在有了

可能。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提出要继续肃清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但还远没有从根本上清除它们及其影响。党的十五大特别强调,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牢牢掌握主导权。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随之也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社会进行全面改革,必然对一切陈旧的思想观念产生冲击,同时也会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大的转变。但是,变化了的思想观念未必都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也相互影响。各种历史的文化垃圾往往会在这个时期以回归传统的面目出现,各种陈腐的思想也往往打着继承遗产的招牌死灰复燃。对此,怎样继承传统,怎样除旧布新,使一切肯定与否定、提倡与抵制都能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着重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冲击、相互影响的大环境。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的一面说,其有益的思想观念可以帮助人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
从消极的一面讲,有些腐朽的思想观念、颓废的文化意识,会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产生严重的误导。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扩散与影响,提高社会成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鉴别力和免疫力,无疑是我们意识形态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必须注重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蚀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努力消除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不良影响。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是在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有的反映在传统文化里,有的遗留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中,也有的体现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
“当官要为民作主”的人治思想;
“别尊卑,明贵贱”的社会礼制;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
“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追求;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因循守旧观念;
“父尊子显、夫荣妻贵”的宗法观念;
等等。这些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依然有较大的影响,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和某些时候还比较严重。比如,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以官为尊、唯上是从的“官本位”意识;
漠视群众的官僚主义习气和做派;
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行为;
个人专断的家长制作风;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恶劣行径;
任人唯亲、论资排辈、攀龙附凤的不良倾向;
打击报复、欺上满下的衙门作风;
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现象;
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画地为牢的小农意识,还有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的泛滥;
等等。这些现象,多少带有封建主义色彩,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影响的反映。因此,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最有危害性的东西,是产生消极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根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它在近代中国有过制度基础,并同封建主义腐朽文化融汇在了一起。在当代中国,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更多地是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而渗透到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并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集中表现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所谓拜金主义,就是把获取金钱看成是生活最高原则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认为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就可以支配一切,就获得了人的一切尊严。在实现生活中,一些人存在的“一切向钱看”思想,就是这种价值观的直接表现。拜金主义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产生着严重的危害,如果它渗入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其后果则更为严重。所谓利己主义,就是极端个人主义,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以个人的幸福为最终目的,并以这一切作为衡量善恶的最高价值尺度。利己主义在处理个人同社会、个人同他人的关系时,只关注自身利

益,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不顾他人和社会利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正是利己主义的极端表现。利己主义左右人们的行为,其结果必然是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甚至出卖国家的利益。所谓享乐主义,就是把享乐奉为人生唯一追求的价值观念。它是对人的自然本性、欲望、感官追求的无限放纵,可以表现为单纯的物欲实现,或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或感官刺激的追求。享乐主义不仅会导致人的精神空虚和内心麻木,造成个人行为的堕落,还会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衍生出多种社会病及社会丑恶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中,屡禁不止的“黄、赌、毒”现象,就与享乐主义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一旦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盛行,人们的信仰就会迷失、价值观念就会混乱。因此,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中,我们必须十分注意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沉渣泛起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滋长蔓延及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绝不能低估。这些腐朽思想文化,不仅摧残着人们的心灵,污染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还将会引发各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决抵制和努力消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是不容放松的重要任务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从根本上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不仅对社会发展起着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的作用,它自身的繁荣也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观念形态,主要包括引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价值目标、道德规范、民族精神等内容。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篇3

学习意识形态建设教育心得

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动员大会、努力构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通过认真学习、感悟要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并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做为一线教师需从师德建设起步,我一直认为能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操守,真心热爱学生,同时用自己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这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了。但通过这次意识形态之师德学习,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又是人才竞争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的教育也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教师必须以此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站在新科技革命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培养对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而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于教师的终身学习。以下谈谈对于教师终身学习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学会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工作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课改时刻要求我们把课改中提出的新要求、新观念贯穿于课堂的实践教学中。面对这一特殊性,我们教师必须时刻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教师也必须学会学习。除了平时常常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参考书、学习专家的教育教学专著外,我们还要善于多方面进行积累、提高。如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汲取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向任何人进行学习。如在教研活动、备课组等活动时主动参与交流,和同事平时进行的相关谈话交流中。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向同行请教、探讨等。要广泛阅读。我们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时代的发展让他们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或者仅靠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我们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这样才能走进学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讲: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时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探求,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

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再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学习意识形态。促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把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意识形态落实处推行下去,指引我们不断进步。努力前行!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家里手。

2018.10.1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篇4

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第一,要清醒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从社会结构说,任何社会都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其中,作为统治阶级意志集中体现的意识形态是整个社会机体的灵魂,它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从共产党执政地位说,正因为意识形态能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意识形态工作就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这对于党的执政地位的维护自然十分重要。从综合国力构成说,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文化,是综合国力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软实力,它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规律说,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内的苏联的解体、东欧的演变就是有力证明。


第二,要科学把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世界范围社会思潮激荡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正确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极为重要。要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这些年来的总形势有个全面判断。从主导方面看,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面对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全面推进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文艺出版、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另一方面,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噪音杂音,既有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也有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再次,要清醒认识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的特点:一是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组织越来越周密,方式越来越多样;
二是他们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这些议题大肆炒作,鼓吹普世价值(实际上是鼓吹美国的价值),利用一些重大事件和活动,对我们党和国家进行造谣攻击;
三是他们的基本手法是把个别问题扩大化、把单一问题复杂化、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最终把所有问题都说成是我国“社会制度弊端”造成的,始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是他们利用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作为渗透的重要渠道,散布大量有害信息,极力抹黑中国、丑化中国、妖魔化中国。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和冷静分析。还要清醒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高校处在意识形态斗争和较量的前沿,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很大,高校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三,要大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斗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也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主要方面的建设。大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资产阶级、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去占领。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决反对“意识形态趋同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许多西方学者站在各自不同立场,对意识形态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意识形态趋同论”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趋同论”故意抹煞各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随着发展,相似点越来越多,两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可以相互妥协、交融,直至趋同。20世纪50年代以后,“意识形态趋同论”向完善、成熟的理论形态发展,并且为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理论说明,其实质在于把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最先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论”,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乌托邦”,应当把它“排斥”或“置于一旁”。二战以后,一些西方学者掀起了否定意识形态的高潮,提出要把意识形态从“西方社会中排除出去”。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后,“意识形态终结论”更是甚嚣尘上。“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共产主义已经死亡”等类似的标题和口号在欧洲国家出版的一些论著和报刊中随处可见。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大肆吹嘘资本主义的“胜利”,宣告马克思主义已破产”,称“20世纪是最后埋葬共产主义的世纪”。西方的一些思想家也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最后一个宏大的意识形态就要终结”,人们的思想观念将在没有党派和阶级性的社会共同意识中统一起来。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荒谬性不言而喻。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是一定阶级、国家和政党根本利益的体现。只要阶级、国家和政党还存在,意识形态就不会“趋同”,也不会“终结”。因此,无论是“意识形态趋同论”还是“意识形态终结论”,其实质是要消除、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体化。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和反对“意识形态趋同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观点,在这个关系社会主义存亡的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含糊。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重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力量建设。值得重视的是,目前在我国某些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盛行,马克思主义往往被边缘化。本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高校,有些成了错误思潮传播的场所,这对社会和青年一代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这个思想文化阵地,坚定不移地强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严格社团、课堂、讲座和网络的管理,坚持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坚决反对否定、诋毁、淡化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绝不以任何理由为借口,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以确保导向正确。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高校建设成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要组织高校理论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及时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努力拿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理论成果。要组织高校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促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理论体系。努力在高校造就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便他们充分发挥在巩固马克思主义阵地中的作用。


第四,加强党对宣传文化教育单位的领导
中国的一切问题,关键在党。在这方面,首先要按照中央要求配备好领导班子。各级党委重视选拔培养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干部,配备好领导班子,确保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并且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原则,管好自己的队伍。要求宣传文化教育单位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看好自己的阵地。要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要理直气壮、敢于负责、及时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能敷衍塞责、互相推诿、任其蔓延,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其次,要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自觉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经常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及时掌握思想理论动向和社会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认真总结党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研究和探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大局的本领和能力。再次,要做好新形势下知识分子的教育引导工作。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识形态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知识分子工作。我们党一贯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和引导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当其冲的是,要高度重视在知识分子中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努力造就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理论家、思想家。这是党在知识分子中最坚定的依靠力量。应该说,这个问题目前还未引起所有宣传文化教育单位领导的重视,有的领导做得很好,有的负领导责任的同志却至今是见物不见人,甚至没有想到在这方面要做些什么。这是一些单位多年淡化意识形态的表现,应得到纠正;
同时要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建设中一些重大关系,即正确处理学术自由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关系,正确处理一元指导思想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正确处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对团结大多数知识分子关系极大;
要善于适应新的形势,鼓励和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坚持“二为”方向;
要支持我国学者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增强在国际学术论坛上的话语权;
要多听知识分子的意见,特别是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意见,加强思想引导,主动提供服务。即使对那些有不同意见甚至发表过错误观点的知识分子,也要多做教育引导工作,从政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把知识分子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篇5

学习意识形态建设教育心得

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动员大会、努力构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通过认真学习、感悟要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并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做为一线教师需从师德建设起步,我一直认为能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操守,真心热爱学生,同时用自己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这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了。但通过这次意识形态之师德学习,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又是人才竞争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的教育也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教师必须以此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站在新科技革命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培养对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而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于教师的终身学习。以下谈谈对于教师终身学习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学会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工作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课改时刻要求我们把课改中提出的新要求、新观念贯穿于课堂的实践教学中。面对这一特殊性,我们教师必须时刻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教师也必须学会学习。除了平时常常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参考书、学习专家的教育教学专著外,我们还要善于多方面进行积累、提高。如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汲取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向任何人进行学习。如在教研活动、备课组等活动时主动参与交流,和同事平时进行的相关谈话交流中。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向同行请教、探讨等。要广泛阅读。我们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时代的发展让他们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或者仅靠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我们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这样才能走进学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讲: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时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探求,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

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再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学习意识形态。促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把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意识形态落实处推行下去,指引我们不断进步。努力前行!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家里手。

2018.10.1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 教育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