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内涵是什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内涵是什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语文内涵是什么

语文内涵是什么5篇

第1篇: 语文内涵是什么

女排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中国女排精神"依然是爱国主义的象征

这是一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比赛!面对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卫冕冠军巴西队,年轻的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成功翻盘,硬是在近万名巴西观众的呐喊声中上演“神逆转”晋级半决赛。尽管这还只是淘汰赛,但是女排姑娘们的坚韧、顽强、无畏似乎让时光倒流,让国人再次见证了中国女排的精神力量!

“中国女排”四个字,在国人的心中蕴含着特殊的意义。35年前,当国家百废待兴追赶世界潮流、当中国人敞开国门难掩自卑的时候,中国女排自1981年到1986年开创的5连冠伟业,就像久旱甘霖,激励了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在那个峥嵘岁月,中国女排就是民族精神的旗帜!

35年后,中国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很多方式展现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但任凭岁月流逝,“中国女排精神”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无数中国人心里,她依然是爱国主义的象征和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尤其是在中国三大球普遍低迷的当下,女排更是中国唯一能在普及者众、市场化高的团体竞技项目中与欧美体育强国扳手腕的。

这35年,也是中国女排历经风雨、起起伏伏的35年。

自198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夺得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后,随着郎平、梁艳等黄金一代选手的退役,中国女排荣耀的光环逐渐褪去。1988年汉城奥运会半决赛中负于该届冠军苏联女排,最终获得铜牌。1989年第五届世界杯,中国女排不敌苏联和古巴获季军。1990年第十一届世界女排锦标赛,还是输给苏联,卫冕失败。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排陷入低谷,只拿到第7名。

“铁榔头”郎平1995年临危受命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在她的努力下,中国女排状态回升。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面对当时的霸主古巴女排,中国姑娘们1:3惜败收获银牌。1998年在日本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依然倒在了古巴女排掌下,屈居亚军,随后郎平辞职。

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止步八强后,2001年陈忠和走马上任,开启了中国女排一个新的高峰。在完成了新老交替后,中国女排终于在2003年第九届女排世界杯中以11战全胜战绩拿下冠军。从1986年到2003年,再次拿到世界冠军,中国女排用了17年时间。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面对伤病的不利局面,愈战愈勇,决赛面对俄罗斯,在先失2局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连扳3局,神奇地战胜对手,20年后再次夺得奥运金牌。

2005年后,中国女排因为伤病等原因成绩出现下滑,2006年女排世锦赛上取得第五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负于劲敌巴西女排,最终取得季军。

随着2009年陈忠和交出执掌中国女排8年的教鞭,中国女排在跌跌撞撞中滑向低谷。2009年,主教练蔡斌率领中国女排在亚锦赛决赛上爆冷不敌泰国,导致蔡斌下课。2012年,俞觉敏带领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排名第五,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意外输给了日本队,无缘四强。此后,又在第三届女排亚洲杯中不敌泰国女排卫冕失利。

2013年郎平第二次挂帅,但她复兴中国女排之路一开始充满荆棘。2013年女排亚锦赛,中国女排先后负于泰国、韩国,首次无缘三甲,成为征战该项赛事38年来的最差战绩。不过在郎平的悉心培养下,中国女排的第三个“黄金时代”在逐渐形成,开始发生蜕变。

尽管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最后不敌美国屈居亚军,但这是自1998年后征战世锦赛的最佳战绩。2015年女排亚锦赛,中国女排战胜韩国,时隔4年重回亚洲巅峰。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3:1战胜日本女排,自雅典奥运会夺冠时隔11年后,第一次拿到世界排球三大赛的冠军,这也是郎平作为主教练所得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宝剑锋从磨砺出”,一支全新的中国女排已经开始崛起,在公布的奥运12人名单中,除了三战奥运的老将魏秋月、二进奥运的惠若琪和徐云丽之外,其余运动员全都是没有过奥运经历的“新人”。

32年前,老女排拿到了洛杉矶奥运会的金牌;12年前,“黄金二代”以惊天逆转收获雅典奥运会的金牌。在里约,中国女排新生代们,能否继承前辈衣钵、再创辉煌值得期待,不为别的,只为我们从她们坚毅的眼神中看到了“女排精神”!年轻的中国女排虽然开局不利,小组赛2胜3负仅列B组第四,但晚成成就大器,女排姑娘们终于在对阵东道主巴西队时爆发,用一场振奋人心的比赛实现了绝地反击,宣告了那支世界杯冠军队伍开始回归,宣告了女排精神回归!

35年的中国女排风雨之路,其间尽管充满起伏曲折,不忘的是“女排精神”。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象征着顽强、拼搏、不服输、集体主义的“女排精神”永不退色,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第2篇: 语文内涵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 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9、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0、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然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2)重要性: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1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13、文化传播的形式? 商业贸易 ,人口迁移,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14、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有何作用?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5、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1)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16、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3)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7、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和多样性。
18、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
(4)传统思想的继承
19、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0、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21、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2、我们应该怎样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自觉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2)双面交流。
(3)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
2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5、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6、文化工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时代精品?
(1)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2)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27、怎样进行文化创新?(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重要途径: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8、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9、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0、在文化创新上,我们应怎样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3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汉字和史书典籍
(1)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3、中华文化为何源远流长?
(1)原因:汉字传载、史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4、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国家: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青年学生: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④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
35、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6、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7、台湾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怎样?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关系:①台湾文化是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而形成的具有台湾区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它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
②台湾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它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叶与根的关系。台湾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启示: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38、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9、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0、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0、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51、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
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3、面对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课题,青年学生应肩负怎样的责任?
(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年学生应发挥什么作用?)
(1)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强基固本。
(2)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4)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5)要从我做起。
54、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请你说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55、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文化市场有什么影响?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你是如何理解的?)
“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表现: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
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56、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带来的问题,从国家和公民角度看应该如何应对?
国家:①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加强法制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以保证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
公民:作为公民,应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既要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又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57、当代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什么特点及原因?这对文化建设提出什么要求?
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58、什么是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59、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怎样才能创作出富有更大活力和竞争力的“主旋律作品”?)
(1)弘扬“一个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三贴近”和“三创新”,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四种思想和精神”,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60、多样化的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多样化的文化?)
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景观,拓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然而,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6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这些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62、为什么在我们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63、什么是主导文化?对它的基本要求?作用?地位?
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有导向和示范作用。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64、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65、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什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质的要求,“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等特点,则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体现,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所应具有的时代品格)
66、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②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
③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室的窗前,望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

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自己的人生,体会其中无尽的快乐和与众不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为什么从古到今都那么看重有学识之人?那是因为有学识之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那时因为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

自从看了《丑小鸭》这篇童话之后,我变了,变得开朗起来,变得乐意同别人交往,变得自信了……因为我知道:即使现在我是只“丑小鸭”,但只要有自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白天鹅”的,而且会是一只世界上最美丽的“白天鹅”……

我读完了这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深深被丑小鸭的自信和乐观所折服,并把故事讲给了外婆听,外婆也对童话带给我们的深刻道理而惊讶不已。还吵着闹着多看几本名着。于是我给外婆又买了几本名着故事,她起先自己读,读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告诉她,如果这一面生字较多,我就读给她听整个一面。渐渐的,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一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两个人读的乐趣大,而两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全家一起读的乐趣大。于是,我便发展“业务”带动全家一起读书……现在,每每遇到好书大家也不分男女老少都一拥而上,争先恐后“抢书”,当我说起我最小应该让我的时候,却没有人搭理我。最后还把书给撕坏了,我生气地哭了,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对外婆说:“孩子小,应该让着点。”外婆却不服气的说:“我这一把年纪的了,怎么没人让我呀?”大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相让……读书让我明白了善恶美丑、悲欢离合,读一本好书,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教你辨别善恶,教你弘扬正义。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读一本好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书是我的老师,把知识传递给了我;
书是我的伙伴,跟我诉说心里话;
书是一把钥匙,给我敞开了知识的大门;
书更是一艘不会沉的船,引领我航行在人生的长河中。其实读书的真真乐趣也就在于此处,不是一个人闷头苦读书;
也不是读到好处不与他人分享,独自品位;
更不是一个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而是懂得与朋友,家人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这才是读书真正之乐趣呢!这所有的一切,不正是我从书中受到的教益吗?

我阅读,故我美丽;
我思考,故我存在。我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到:我从读书中受到了教益。当看见有些同学宁可买玩具亦不肯买书时,我便想到培根所说的话:“世界上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许许多多的作家、伟人都十分喜欢看书,例如毛泽东主席,他半边床上都是书,一读起书来便进入忘我的境界。

书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航标,读书,读好书,是我无怨无悔的追求。

下午13:00—17:00

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

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 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加班管理

3.2.1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
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
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抵病、事假。

3.2.3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

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世人说,爱是最宝贵的东西。我皱眉,爱,我不懂。

然后,我去看言情小说,用它来弥补我最关键的一刻。可我却依旧不明白,反而更加懵懂。

  我看过太多的人。他们或许是高高在上的佼佼者,有华丽的身世,由于生俱来的相貌与气质;
他们或许是淹没在人群中的丑小鸭,有各种不一样的机遇,追逐自己的爱情。

  我疑惑,我要以那种姿态等待我的王子。是那些嚣张泼辣的女强人,或是冷漠宁静的安定者。是视一切为无物,与固有的姿态冷眼生活。还是绽开笑容,热情迎接生命赐予我的每一分相遇。怎么样,才能吸引属于我的目光。

  然后,我在一本书里看到,爱情来临之前,只用做好自己。我延续自己冷漠而孤独的风格,期待,最宝贵的爱情。

  我看到过太多爱情的开始,是一见钟情,却遮遮掩掩。还是放开大胆,用尽浑身解数的追逐。明明感觉无望的心上人,却依旧不放弃。或者望而退却的钦慕着,却发现那边正是爱自己的人。

  我疑惑,当我遇到爱情是应该怎么做?人们都不能知道对方的对方的想法。怯懦与大胆不过都是一面之差,无法了解,那边的人,到底在想什么。那么,我所认为的无望是不是真的无望,我所坚守的追寻值不值得追寻?我是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的爱,去读那一把,还是躲在角落里,等着对方来爱我?那么,如果两个人都小心的躲闪,是不是,真爱就这么流过?

  书上说,爱情,要勇敢的追逐。但是,现实中,人们都只会说,而难以做到。我们都太害怕伤害,宁愿错过,也不愿献出自己的尊严。

  我听过太多爱情的波澜。有的,一点一滴,细水长流,于无形之中积攒,与有形之中汇流。邮递,轰轰烈烈,于水火风雨中,烈火见真情,生死之约,情比金坚。有的,因爱生恨,爱的越深,却过于束缚,离得越来越远。有的与爱的名义,冷眼真爱流失。

  我疑惑,怎样得来的爱情,才能长久?是用尽所有的心思缚束所谓的爱?还是若即若离,绽放爱的关怀?是故作无所谓,保持理性?还是喜怒于形,最真实的表现。

  书上写,爱情,因人而异。

  我看过太多幸福的故事。有的,一旦爱上,便是一生一世,长长久久,距离与时间都无法阻挡爱情的脚步,误解与挫折都会化解。有的,会邂逅好几个人,或许曾经爱过,过眼云烟,身旁却已不似曾经,爱过的也会放手,走向下一个。有的,只是那回眸的一言,便已经是爱的深刻,永恒,海枯石烂,海誓山盟,就算阴阳相隔,都会永恒的记住。有的,是在磕磕碰碰,欢喜冤家,亦是经历的甜蜜过程。有的爱情成就,有的爱情短暂,有的爱情可以不惧十指软红,有的爱情来的支离破碎。却又不得不说,那每一份爱,都来的真切,真真实实的爱。

  我疑惑,我要怎样开始我的爱。爱情的花样太丰富多彩,你永远不会了解未来的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瞬间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我如何,去接受来临的爱。

  书上写,爱情来临之前,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开始的。我能做的,只有等待,就算年年岁岁,花落花开。

  我看过太多悲剧的结尾。有的,只是一步之遥,先来后到,心被占领后便再无插足之地。就算是苦心,就算是努力,却更改不了结局。有的,一生寻寻觅觅,放弃一切的甘愿追逐,却躲不过,被一个凝眸打破。真正的那一个,不用任何言语,而配角,却是耗费所有的心血,都得不到凤毛麟角的关心。有的,千方百计,追逐自己的心,却被打上巫婆的烙印,天不公,无奈伤怀的那一个却无人怜赏。有的,爱上不爱自己的那一个,注定是哭泣的那一个。有的,被不爱的爱上,幸运却无人能言的悲伤。有的,已经拥有爱情,却抵不过距离的远离。有的,明明相爱过很久,一眨眼间,却是物是人非景不在。

  我疑惑,所有的公与不公,都在这里失去了证明的能力。爱情没有先来后到,却也没有后来居上。爱情没有天道酬勤,诶有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却又从没有毫不关心的一厢情愿。你先来,却不一定得到,可能你所有的付出不如是他心中人的一抹低笑。你后来,却已没有一点位置留给你,你千方百计,也得不到自己心中的期许。一切未知的定数,爱情从来就不知不变量函数,你无法了解,它图像的下一个转折,会在哪里?走进爱情的人,如何将这一路好好走下去。

  这一次,书上什么都没有。人们只会关心所有欢喜的配对。没人会注意,付出的人,得不到自己的回报。你爱着他,你看着她走进幸福的殿堂,在转身的时候,谁会看到背光处,晶莹的泪滴。当这一切恰好连成一个悲伤的圆圈,所有的人都爱上了前面一个,忽视后面一个,最后盛大的悲剧,谁是最伤心的那一个。

  那么,爱情到底怎么来,或许真的是命吧。你来到的时间,地点,你的付出,都可能改写结局,又都可能对发展毫无关系。你所做的一切,都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后续。

  在踏入爱情之前,一切都是未知。这句话,却是最好的概括了爱情,爱情一切,都不过是未知,像是一盒没有打开的巧克力糖,打开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他是怎么样的滋味。

  如果一切都是命,爱情是上帝安排的剧本。那么,爱情,我该如何面对你?

第3篇: 语文内涵是什么

民主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论文草稿节选)
民主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就政治民主而言,民主在操作层面的标志是公民选举和权利监督,因为政治民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权力从而来”和“权力如何监督”。但我们现在谈论民主,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政治运作本身,而更多的是指一种精神。概括起来说,真正民主精神应该是――
  第一,平等精神
  平等不等于民主,但没有平等绝对没有民主。
  1776年7月4日发表的美国《独立宣言》庄严宣告:“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明确昭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这里的“平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生命价值的平等、思想尊严的平等、社会机遇的平等和政治权利的平等。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事实上的不平等;
但是,这些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应该成为人类放弃平等追求的理由。
  每一个人的出生背景、智力水平、学历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分工等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在人格上绝对平等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刘少奇这句话绝对是正确的。但当年媒体在宣传这句话时,侧重点则是表现刘少奇同志的平易近人;
而“平易近人”本身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因为当我们觉得某人“平易近人”时,我们已经在仰视他了。还有一个与刘少奇有关的说法也很说明问题。“文革”结束后,不少被迫害致死者的家属常常这样说:“连堂堂国家主席都被整死了,我们的亲人死了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种说法的前提,就是国家主席与普通公民的生命的不平等。其实,无论你是国家主席,还是掏粪工人,都没有高低之分,没有等级之别,你都拥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政治权利,生命和尊严更是等值的。
  在平等的所有含义中,核心是权利的平等。如柏克所言:平等的含义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而不是平等的东西。”当这种平等观同民主制度相融合时,便体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民主精神首先是一种平等精神。
第二,自由精神
  民主所蕴含的自由精神之“自由”,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而是作为社会权利的自由。自由人类自古以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因为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自由的本质在于人的内在超越性:人对物的超越和“我”对“非我”的超越。前一个超越表明人对摆脱物的奴役和压迫的追求,后一个超越表明人力图摆脱群体、社会、共性对个人、我、个性的压迫和奴役。自由观念的产生过程正是人一步步实现超越的过程,其标志乃是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产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由”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便把“自由”二字写在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上。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资本论》第一卷,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91页)。当然,马克思主义所希望达到的自由,首先是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从根本上铲除一切形式的奴役和统治以及它们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主张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才能得到解放;
每一个人都得到自由,才能达到社会自由。
  这里所说的“自由“,当然不是为所欲为。马克思说:“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每个人所能进行的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界限是由法律规定的,正象地界是由界标确定的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8页)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有这个权利。”(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第154页)因此,民主精神所蕴含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
  应该承认,中国是一个在社会生活的历史上缺乏自由传统的国家,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真正吹进了自由之风。所谓五四精神的核心,其实就是自由,自由是现代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无论“民主“还是”科学“都离不开自由。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科学与民主,是为了民族国家的复兴与腾飞,而没有自由作为基础和前提,就没有科学和民主,科学和民主都不过是现代人类自由意志的工具而已。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自由,是民主的起点,也是民主的终点;
民主,是自由的体现,也是自由的工具。
第三,法治精神
  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而这“多数人的统治”则是通过法律制度来运行的,因此在个意义上说没有法治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民主。人们常说的“民主与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也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有必要区别“法制”与“法治”这个词。“法制”与“法治”,内涵与外延是有区别的。“法制”静态意义上指法律和制度,动态意义上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法治”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代表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是与“人治”对立的。在英文里,“法制”是rule by law,意思是用法律来统治,而“法治”是rule of law,其意是法律的统治。说起“法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在“法制”的传统中,帝王是不归法律管的,而且“刑不上大夫”,虽然“法治”与“法制”只一字之别,然而却是最关键原则的差别,那就是法治国家不允许有任何一个人处于法律之上或者出于法律之外。
  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封建时代没有真正的民主,正是因为古代君王的所谓“民主”,不过是体现为“虚心纳谏”、“集思广益”等开明的作风。尽管就“法治”这个词而言,中国古代就有了,但这里“法治”的内涵是以严刑酷法威慑百姓。其基础是皇权至上,皇帝的语言就是法律,而这“法律”的用处是治吏、治民,当然不包括皇帝自己。而现代法治的主体是人民,客体是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行为,内涵是依法办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基础是法律至上,司法独立,维护公民自由和平等、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因此,对民主的真伪首先要用法治的尺度来衡量,即指导国家机关活动和政治社会生活的不是统治者个人专断意志,而是对一切人均有同等约束力的法律。
  法治的基本原则是“法律至上”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也应该是法治精神的核心所在。“法律至上”意味着不允许存在超然与法律之上的、专断的权力,意味着任何人不得因除违反法律外的行为受到法律的惩罚。是否遵循“法治至上”的原则,是受法律约束的政府与专横政府的界限所在。在实行法治的地方,政府就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从这意义上说,法治首先是对政府的约束;
而公民自觉地依法监督行政者正是体现了真正的法治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意味着法律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公民,每位公民都有服从法律的平等义务。同时每位公民都应该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如果这种权利被被侵犯,则应勇敢地运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这就是法治精神,同时也就是民主精神。
第四,宽容精神
  伏尔泰有句名言:“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这就是真正的民主所蕴含的宽容精神。宽容,也就是要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个性,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等等。人们都知道民主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即“多数法则”,但现代自由民主同时也强调“多数尊重少数”的原则。前者指的是在决策时应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后者指的是即使少数人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也应允许其存在。如果你自己怎么想别人就必须这样想,你自己怎么做别人就必须这样做,那么这样民主离专制已经不远。
  宽容精神的核心是思想宽容。马克思曾抨击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照耀下都闪烁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宽容精神使人们懂得,思想自由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强求思想言论的统一是对基本人权的践踏。宽容意味着进步,它使每一个人都精神焕发充满创造力,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而不宽容则窒息学术、摧残文化、毒化精神。


  我们呼唤的学术民主、精神自由,同时也就是呼唤宽容精神,因为容忍“不同”正是学术民主、精神自由的具体表现。思想的进步正孕育于“不同”,而“舆论一律”只能让思想的绿野变成思想的荒漠!和声构成交响,我们的耳畔因此而天籁和谐;
斑斓组合丰富,我们的眼前因此而五彩缤纷!
  除了思想宽容,还有对一切“不同”行为的宽容。民主社会人们所遵循的行为准则的底线是不妨碍他人,或者说就是对法律的遵守。任何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妨碍别人,只要没有违反法律,任何人的行为都不应被压制。如果仅仅因为“见不惯”,便企图消灭任何“标新立意”,这样的社会是令人窒息的。
第五,妥协精神
  人们的精神世界不可能完全相同,人们对社会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世界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又必须要有相对统一的意志。怎么办?如果各人都按自己的利益行事,而不管别人的利益,这当然是专制而非民主。因为专制社会一切都用“拳头”说话,以“吃掉”对方换取自己的“胜利”。而民主要求在出现不同利益和意见的时候,通过对话达成共识。对话的过程就是妥协的过程。“妥协“可意味大家彼此尊重、彼此承认、彼此敬畏、彼此平等。
  人们常常以《美国宪法》来诠释民主的妥协。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美国宪法不可能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出具体而微的规定,但它又必须适时调节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矛盾,因而其制定之初,“国父们”决不是要“创造出一部十全十美、正义民主的、能流芳百世让后人和他人景仰的政治体制,而是为了寻求一种现实的、有效的、能够及时挽救正在走向失败边缘的美利坚联邦的政治途径”,本着这一目的,在联邦宪法制定过程中就必然要考虑到社会各个集团的利益,各个州或利益集团的代表在制宪会议上讨价还价,最后妥协而成联邦宪法。所以美国宪法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形成的一种妥协精神,这种妥协精神对于保证社会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必然出现一些与“国父们”制定宪法时迥然不同的社会条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宪法是否仍能调节新生社会利益集团的矛盾,这对宪法的生命力是极大的考验。而美国宪法正是具有了这种“谈判”与妥协精神,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形式,从而成为一部历经200多年的沧桑而仍然“活着的宪法”。


  因此,民主精神也是妥协精神。当今世界,尽管还有局部战争,但主流是对话,是谈判,是沟通――一句话,是妥协。在全球化的时代,“共识”和“双赢”成了最流行的词儿。妥协对各方来说,都是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总体利益最大就行了。大家坐下来,各自阐述自己的意见,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双方也可以争论,但同时还要倾听和吸纳对手的意见,最后在有所坚持的同时还得有所放弃,所谓“求同存异”。这里的“同”便是“共识”。妥协意味着在争取自己利益的同时,还必须正视他人的利益。同样有所坚持又有所让步,最终大家各占一块,即“双赢”。可以说,没有妥协就没有民主。

第4篇: 语文内涵是什么

[韩国茶道核心内涵是什么]茶道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韩国茶道核心内涵,一起来看看。

  韩国茶道核心内涵

  韩国的茶道精神是以新罗时代的高僧一元晓大师和和静思想为源头后成为统一新罗的花郎道的和白思想又会聚为高丽时代诗人大学者李奎报的集大成。最终在朝鲜时代的高僧西山大师和如世纪末19世纪初上天赐给韩国的茶圣草衣禅师那里得到完整的体系。草衣禅师的和是韩国茶人公认的茶经。在理解韩国的茶道精神之前,首先要理解新罗时代的花郎道精神。花郎是国家选招18岁以下的年轻人才,让他们从自然、文武各个方面得到系统的教育。花郎道使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中最小的新罗兴旺,最后统一三国,所以提到新罗统一三国时少不了提到花郎道精神,那么花即精神是什么?

  韩国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禅:一位是朝鲜时代茶山西著精,另一位是唐朝的威名远扬的崔致远。在崔致远的写朗碑序中有如下记录:“我国有一玄妙之道,名日风流,其道之源乃记在花郎世纪中日:‘花郎兼儒、佛、仙之教,教化众生’。”

  在李丙案的三国史记中写到:“他们注重和合忠节的品德,尊重名誉,心高气正,对自然山川草木有无尽的向往和热爱。新罗的花郎把儒、佛、仙三教的优点结合于远游山川而使身心得到锻炼。把身心结合于饮茶,而使人体会得到其精神。现在凡是花郎的古迹就能发现与茶有关的石头茶具和有关文物。特别是花郎戒律的 发起者元晓大师甚至达到了和静会通,自得通道的境界。元晓大师的茶禅一体、茶样一如的思想成为和静思想。他不是单纯的和合精神,而是与自然挥为一体:即发叶结果、又回到根上的这种和静的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寂之寂的思想。这指的是极寂。他是抬回到寂的根源,而寂的根源就是静。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未到美 芸,各归其根,归根回静。”在把静说成归根的这一点上老子和元晓大师是一致的。

  元晓大师虽是无师自通的圣僧,大觉国师。但与先前圣哲老 子思想上一脉相称。新罗之后的高丽时期元晓大师的和静思想和茶样一体现受到很高的评价。并且人们把元晓大师称为和静国师,而元晓大师的和静思想就是韩国茶道精神的根源。

  从渊博的和静思想中生根生芽的韩国茶道精神在高丽时期郑梦周库奎报、李行等人的诗句及朝鲜时代的西山大师的诗句及草衣样师的东茶颂等诗句中传唱并流传下来。所以韩国茶道精神与新罗的花即精神和和静思想是同质的。

  高而时期的茶道精神是由大学茶人李奎报所归纳整理了。从他的蔡诗中可以看到:“农深莲漏响丁东,三语烦君别异同。多劫头燃难自求,片时目击皆成空。厌闻韩子提双乌,深喜庄生说二虫、活水香茶真味道,白云明月是家风。”这里的三语指如来佛的三句话。也就是说饮茶之后领悟了真空妙有的真理。沉浸在清虚静寂的老庄思想当中。李奎报通过此诗把茶的韵味升华到道的韵味,即清静之心和思想。在这里,可以看到他的条精神是清虚和无邪意。让我们再欣赏他的一首茶诗。

  传炉活火式自煎,手点火瓮夸色味。

  粘粘入口脆且柔,有如乳臭儿与稚。

  肃然方文无一物,爱听签声壶鼎里。

  评茶品水是家风,不要养生于世荣。

  炉前煎茶中可以窥视自得自觉的修行心。茶香入口有如婴儿吸吮母亲的乳一般。指的是无邪意。除了茶壶里的水沸声感觉不到任何事物的诗句,表现了清虚静寂的心怀,评来品水当家风,胜过千年荣华,与陆羽的横行检德精神是相通的。  韩国茶道的历史

  茶叶早在朝鲜三国时期就从中国引入朝鲜半岛。据《三国史记》记载,善德女王时期新罗就已经有茶叶了。[2] 新罗著名学者崔致远在唐时还写有《谢新茶状》描写唐的煎茶方法。崔致远回国后,也将唐的煎茶方法带回新罗。茶文化在高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发展的高丽五行茶礼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突破传统茶礼模式﹐成为朝鲜半岛最高层次的茶礼。[3] 朝鲜王朝早期,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朝鲜依然维持着兴盛。朝鲜王朝中、晚期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朝鲜半岛开始衰退并在民间逐步消失。不过在朝鲜学者丁若镛、金正喜、草衣大师等的努力下,茶文化渐见恢复。丁若镛著有韩国第一部茶书《东茶记》。草衣禅师曾在丁若镛门下学习,著有《东茶颂》和《茶神传》,被尊为茶圣。

  韩国茶道核心内涵是什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5篇: 语文内涵是什么

本文共有5318.5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第一篇: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第二篇: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重温五四历史第三篇:焦裕禄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第四篇:雷锋精神内涵是什么第五篇:五四精神反思及内涵

正文第一篇: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第二篇: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重温五四历史问题: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重温五四历史? 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让我对五四运动有了新的理解。我认为五四精神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具体来说,首先,它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永恒不朽的主旋律。在这段时期,人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人们不再是坐视不理,而是采取了了一些手段,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来反抗。尤其是学生队伍的壮大,他们纷纷罢课,工人罢工,他们走上街头进行爱国示威游行活动,勇于提出“拒绝签字”的口号,他们这种爱国的行为和举动影响到了全国,导致这场运动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而且,只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达到这个效果的,这也正说明了爱国主义是全国人民所具备的高尚精神。五四运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卖国行径的强烈抗议,是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精神的迸发。

推荐访问:内涵 语文 语文内涵是什么 语文内涵是什么 语文内涵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