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精细化思品课堂”促进教与学和谐


  【内容摘要】构建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促进教学和谐。构建“精细化思品课堂”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设计必须优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需要构建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情感的升华,使学生由“小我”变为“大我”。
  【关键词】精细化思品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力情感的升华
  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促进教与学的和谐。构建“精细化思品课堂”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需要精细化。要想实现精细化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过程。课前要备课标、教材、学情,精心设置三维目标,收集积累大量新鲜的材料(最新热点、典型案例、设置辩题、富有哲理的美文等)。优化教学过程则包括:首先,优化教学内容。不需讲的不讲,不需练的可不练。但是该讲的一定要讲清、讲透,练熟。其次,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讨论式、探究式和合作式常态方式下渗透小品表演、以案说法、心灵对白等手段。再次,优化问题设计。少些随意性提问,对于问什么,怎么问、何时问要做精心准备。总之,教师通过精细化的准备,使我们的教学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紧贴时代、紧贴社会、紧贴生活、紧贴学生。
  二、精细化教学需要构建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
  精细化课堂就像一道美味的佳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两者缺一不可。(一)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二)信任学生。信任主要是对学生人品和能力的信赖。这种信任要建立在真正了解的基础上,并且一旦产生就不会因场合、境遇的改变而轻易改变。(三)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情感、行为、需要和痛苦。教师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帮助他们帮助克服困难。(四)激励学生。教师要有一双善于扑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的赞赏,反复的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
  三、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精细化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宽容、博大的心胸、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与艺术,善于随机应变的引导,不断提升课堂的品味。如在讲七年级(人教版上册)“延伸生命的价值”一课时,有位同学刚举一例时,一位女生小声说:“刘翔,我爱你!”一男生接着说:“就像老鼠爱大米。”整个班级哄然大笑,大家都瞪大眼睛看我如何处理,这时如果生气、批评反而影响教学。我马上接下话,我也爱刘翔,但这种爱是喜爱而非爱情之爱,对吗!我又问那位女同学你爱他什么?“帅”!还有呢?她说不上来了。我接着引导,请同学们帮帮她,说说刘翔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喜爱的?大家争先恐后发言:刘翔打破了世界纪录,为国争光;刘翔有实力,很自信;他刻苦训练,有坚强的意志,值得我们学习……我总结道:刘翔刻苦训练,不断超越自我,为国争光,延伸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受到人们的尊敬,将载入历史,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喜爱的。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努力拼搏,为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那时喜爱和崇拜你的人也会有很多。这种顺势即兴的教学,既联系了所学知识,又包含了对人发展的深切关怀,彰显课改理念,使得教学和谐有序。
  四、注重情感的升华,使学生由“小我”变为“大我”
  精细化思想品德课堂应特别注意让情感回归课堂,从而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温暖人心,感动他人。具体操作如下:师生和谐、互动,让课堂有情;注重情境创设,让课堂生情;教师推波助澜,擅于煽情;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动情。但需注意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和身心成长,都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因此最终也必须回归生活。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回归。精细化教学要求走出课堂,把握“大我”,导行“小我”,将所学知识内华为自我主动的意识继而化为行动,使得学生真正在课堂上的探究之中“领略思维之美、享受文化财富,实自身变得更加高尚”(苏霍姆林斯基),体现和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之中。这样我们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才能淋漓尽致的体现,我们的教育效果才能“润物无声”。
  精细化的思想品德教学要在最大化的挖掘教师的主动性和主导性的前提下,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有趣,少了老师的“独角戏”,多了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竞赛,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自然是“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姚王镇城东实验学校)

推荐访问:精细化 教与学 构建 课堂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