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njc/hnjc201701/hnjc20170105-1-l.jpg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围绕发展区域经济和服务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而专业设置是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需求相衔接的纽带,关系到中职教育的发展和生存。近年来,三门峡市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影响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如何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实现良性互动,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是每个中职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所在学校情况,在专业设置方面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目前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
  1.教学理念陈旧,专业设置滞后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优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经济由单一产品、单个企业转向产品多元化、产业集约化,由简单加工转向智能化生产。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化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滞后凸显,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缺少调查研究,缺乏深入的论证,没有长远的、系统的专业设置规划,没有过时专业退出机制,缺少专业储备和新专业推出预案,简单套用专业目录,专业设置缺少前瞻性和生命力。
  2.专业设置不够合理,引领作用不够突出
  社会需求制约着职业教育的供给,劳动力的流向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中职学校生存的关键是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就业,毋庸置疑,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出现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没有契合。调查发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方向和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类型及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存在着差距。现将2014年我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与地方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如下:
  数据表明,无论是学校设置的专业,还是学生选择的专业,多集中在第三产业。这一现象说明,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上的短期行为十分明显。有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对人才需求的整体分析和中长期预测,即使有简单的人才市场分析,也只是分析需求,不分析供给。专业设置上的短期行为导致一些“热门”专业迅速增加,而另一些有市场潜力的专业却出现了空白。例如:在三门峡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中,新能源、化工、物流等支柱产业没有学校开设,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在专业设置上基本空白,可见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还不能站在产业发展的前沿,引领和示范作用还不明显。
  3.专业整体优化不足,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的专业类型不断增加,专业整体优化问题凸现不足。调查发现,我市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仅仅注重目前市场的需要,缺乏行业、企业指导和引领作用,对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和科学考证。一是一些学校办学资金紧缺,专业建设措施跟不上,开设专业的软硬件条件较差,缺乏必需的实验实训设备,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是一些学校不切实际,喜欢开设投资少、经济效益见效快的专业,盲目跟风“热门”专业,不断扩大专业规模,追求“短平快”,致使原有的专业特色削弱,专业设置门数不少,但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三是专业设置趋同率高。全市17所中职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多达10所,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有11所,出现“过热”倾向。专业设置重复率过高,已成为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枷锁,对中职学校的专业发展极为不利。四是专业设置门类齐全、跨度过大,没有侧重点和主攻方向。有些学校既有服务类专业,又有加工制造类专业,还有现代农业技术专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
  4.专业设置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发展
  调查显示,有些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重投入、轻建設,盲目上新设备,投入方向不明确,学生实习实训设备利用率不高,由于不注重专业内涵发展,造成资源浪费。专业内涵建设是专业发展的核心,主要包含教学内容的更新、校本教材的建设、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校园文化的开展、企业文化的渗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是做大做强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能力、专业素养的根本。调查发现,专业设置上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发展的现象在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学校发展的质量。
  二、我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尝试与探索
  专业设置是中职学校的命脉,决定着中职学校的办学道路和人才培养方向,决定着培养目标中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环节,关系到中职学校的存亡。
  1.基于市场调查,促进专业设置规范化
  2015年7月,我校领导与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深入浙江、上海、郑州等地进行调研,结合三门峡市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优势,运用调查研究、比较研究、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我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从宏观和长远两个维度统筹专业设置工作。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专业类型、服务方向等根本问题上,审时度势,长远规划,大胆设置新兴专业,调整专业结构,促使专业设置科学化、规范化,推动学校专业与区域经济契合,实现了良性递进发展。
  2.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专业设置
  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职业教育的市场性和技术性。职业教育能否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关键在于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是衡量一个中职学校专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志。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将与世界进一步互联互通,快速、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将是人们的不二选择。调查显示,未来十年内我国航空业将新增飞机4000余架,可提供20余万个工作岗位,需要迅速补充大量与之配套的技能型人才。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每年超过1千亿元,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不断创新,急需一批掌握高铁管理、运营和维修的专业技术人才。面对这一发展机遇,2014年9月,我校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河南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开设了空乘服务、飞机维修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三大专业,采用“2+3”和“2+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学校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和实践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模式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了“以岗位引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的开发路径概括為:市场需求调研—就业岗位定位—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利用。目前,三大专业在豫西地区招生形式十分喜人,专业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3.基于区域文化特点,打造品牌专业
  《河南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带给三门峡新的机遇和重大政策利好,三门峡市政府将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积极打造区域物流、商贸中心和华夏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的旅游典范城市。2015年,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三门峡市旅游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战略研究报告》分析了三门峡市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与总体规模,分析显示,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三门峡旅游业已步入大众化及产业化发展新阶段。三门峡市区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人类穴居的活化石—陕州地坑院、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北国漓江—双龙湾、以山水为主的豫西大峡谷、燕子山原始生态旅游风景区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旅游业为引领的高端服务业人才将是未来的抢手人才。
  2015年8月,学校领导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高瞻远瞩,面向未来,深入谋划,紧紧围绕文化内涵做文章,开展了“依托区域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旅游专业”主题活动,先后派出11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提升专业教师内涵和素质。为了打造品牌专业,学校重构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在突出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服务意识和乡土文化教育,注重培养了解三门峡、热爱三门峡、服务三门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课程教材改革方面,注重突出实用原则。根据专业课程需要,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实用英语口语》《旅游英语1000句》《礼仪英语1000句》和《三门峡景观介绍》等,应用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教学。课堂教学中,专业课教师采用了场景教学、仿真教学、岗位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受到了学生和业界人士的好评。近年来,三门峡市陕州区中等专业学校基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设置、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了专业内涵,培养出众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ZJB16007)

推荐访问:中职 专业设置 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