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境下“美活灵”课程建设构想与实践探索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xjd/gxjd201812/gxjd2018123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xjd/gxjd201812/gxjd20181234-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xjd/gxjd201812/gxjd20181234-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xjd/gxjd201812/gxjd20181234-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xjd/gxjd201812/gxjd20181234-5-l.jpg
  本世纪初,柳州成为全国课改实验区,我校随之开启了课程建设的步伐,先后历经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三级课程体系构建,到课程与学校文化融合,直至今天课程内涵进一步彰显智慧环境下的“美活灵”特色。始于2009年的课程与学校文化融合发展阶段,为今日智慧环境下“美活灵”课程的构建打下了重要基础。这一年,在政府的主导下,我校以原柳州市驾鹤路小学为中心校区,整合了附近的柳州市屏山小学、柳州市乐群路小学,并以二校为分校区,组建了柳州市驾鹤路小学大学区。依托中心校区的优质资源和品牌优势,我校从校名之“鹤”中做文章,确立了“活美”文化特色,启动实施了“以课题研究支撑学校特色,以校本培训创新保障学校特色,以课堂教学落实学校特色,以校本课程研发丰富学校特色”的大学区发展策略,明确了大学区课程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以德立人、以学育智、校本促能”,希望通过课程建设进一步促进大学区“活美”文化特色的形成和发展。2016年,柳州市开始实施课程领导力建设三年攻坚计划,我校在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柳州市鱼峰区教研室的指引下,重新梳理了多年课程建设的丰富成果,申报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础教育“互联网+学校发展”专项课题“智慧环境下‘美活灵’文化建设与运用研究”,决定通过进一步凝练学校文化,对现行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在“活美”文化中增加一个“灵”字,作为学校文化和课程建设的灵魂,牢筑师生人文智慧根基,致力培育灵魂健康、头脑灵活、身体灵动、心灵美好的“四灵”少年,以“四灵”分别对接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
  一、学校育人目标重构、文化理念升级及“美活灵”课程框架的形成
  育人目标是学校发展的航标;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其本质意义在于促进师生向着大家所认同的方向健康发展;课程是落实育人目标、凝铸学校文化的重要渠道。育人目标、学校文化和课程,三者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
  (一)为学校课程铸魂,将“活美”文化升级为“美活灵”文化
  学校文化应基于传统,放眼未来,与育人目标有效勾连。我校校名有鹤,地处驾鹤山旁,近邻文化气息浓郁、历史悠久的驾鹤书院,2009年通过在“鹤”字上做文章,凝练了打造“活的教育+美的教育”的“活美”文化特色发展方向。在近年的课程领导力建设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重新思考了学校的办学哲学,感慨于鹤的“灵”性气质,决定把“灵”字作为学校文化的灵魂,于是提出了构建“美活灵”文化的构想,并反复提炼、研究,给“美活灵”文化注入丰富的内涵。所谓“美活灵”,即内修美丽、外展活力、恒育灵气,三者的排序体现如下教育逻辑:只有先内修美丽,而后方可外展活力,最终确保恒育灵气。而所谓“内修美丽”,是指通过内修品德、法纪、美言善行等,打造师生的美丽气质;“外展活力”作为美丽气质的外在表现,指的是一种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表现为师生行为的文明、规范、落落大方以及学校环境中所蕴含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恒育灵气”则是学校核心育人目标,即培育出让家长满意、社会称道、学校欣慰的“四灵”少年。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构育人目标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站在社会人、受教育人、未成年人的角度,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和本校“美活灵”文化特色,我校重构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育灵气少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育人目标。其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与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思想是一致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培育灵气少年”,即培育“灵魂健康、头脑灵活、身体灵动、心灵美好”的“四灵”少年,“四灵”可分别对应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并带有本校“鹤”之灵性气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立足小学阶段教育特点,既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体现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又能呼应家长期待。
  (三)“美活灵”课程框架的形成
  在之前进行“活美”文化主导下的“活美”课程建设过程中,我校曾经创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美活灵”课程重构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对教育教学进行整体改革,把“美活灵”的文化理念由系列活动提升到课程层面、根植于课程当中、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的学校文化才会拥有鲜活的生命力,进而散发出生命的灵性气质。我们把这种生命灵气称之为“智慧环境”,提出了“智慧环境下‘美活灵’文化建设与运用”的基本构想,并展开了扎实的实践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理解的“智慧”,是“使人更具智慧”,这是一种内生的智慧,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智慧教育”。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得以突破时空局限,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提供了可能,这是一次教育技术的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态,以致于不少教育界同仁开始将教育信息化理解为“智慧教育”。显然,这与我们所理解的“智慧环境”是有别的。我们认为,一切技术都只是手段,手段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能够使人更具智慧,我们并不强调师生一定要运用怎样的教学手段,不管它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
  经过两年多的课题实践研究,我校对原有的课程活动进行了修订、整改、重组,初步构建了如今的“美活灵”课程框架体系(如图1)。
  二、“美活灵”课程的实践探索
  “美活灵”课程主要包括“美活”课程和“灵气”课程两个板块。所谓“美活”课程,指的是我们结合学校文化和地方特色,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小学段学科基础课程和地方课程;所謂“灵气”课程,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推行的学科拓展型课程和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培养的综合拓展型课程两类课程。

推荐访问:构想 课程建设 探索 实践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