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起点问题的探讨


  【摘 要】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和实施,“一五”计划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这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步骤,不仅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坚实的制度基础,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起点。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53年;起点
  【中图分类号】D232;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7)01-0074-09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流行着“始于毛,成于邓”的说法。这一说法,形象地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所具有的开创奠基之功,这也是党的领导人历次重要讲话和中央许多重要文献一以贯之的一个基本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泽东,这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始于毛”,具体又应始于什么时段?笔者既不同意现在较流行的“1956年”①的说法,也不赞成一些学者“西柏坡”②或“新中国成立”③的说法。笔者认为,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和实施,“一五”计划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这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步骤,不仅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坚实的制度基础,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起点。
  一、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三者的有机统一。我国社会主义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画卷。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全面确立,成为我国以后一切发展进步的基础。离开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以建立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即社会主义革命,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而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制定,则成为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的起点。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起点,一般说来,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因为“任何革命的最主要的问题都是国家政权问题。”④“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都是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①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首要标志,这是没有疑问的。问题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情况极为复杂,革命是在部分地区首先取得胜利,然后取得全国的胜利。”②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全部完成。在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国民党还有一百万军队盘踞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还没有进行,国民党遗留下大批残余力量,采取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社会秩序很不安定。这说明“中国革命在军事上已经胜利了,但并没有因此改变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对象仍然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③中国人民还不得不用巨大的努力来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建国初期,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的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没收官僚资本等工作,无一不属于民主革命任务的范畴。
  关于革命性质的转变,毛泽东在制订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即明确指出:“我们说标志着革命性质的转变、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的东西是政权的转变,是国民党反革命政权的灭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不是说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个伟大的任务,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就可以立即在全国一切方面着手施行了。不是的,那时,我们还须在广大的农村中解决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那时在农村中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有两年至三年时间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④
  关于革命性质的转变,同国内主要矛盾的转换有着密切的关联。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国内主要矛盾作了明确的阐述。会议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中國尚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但是11年后,在把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时,在关于中国革命胜利后国内基本矛盾的论述中,毛泽东却加写了“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这样一句话。这说明中国国内主要矛盾转换并没有因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完成,而是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才结束。到这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正是在土地改革即将完成的背景下,1952年6月毛泽东在一个重要批示中明确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⑤而在此之前,党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本人)则都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当作“中间阶级或中间力量”⑥加以对待和团结的。1950年4月,毛泽东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工商组讨论会的一份发言记录稿上的批语写道:“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采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⑦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⑧正因为土地改革完成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为着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需要,1952年底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于1953年起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关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共产党立国之初的设想是先建设、后过渡。在1948年9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领导人对何时转入社会主义进行了讨论。刘少奇在发言时提出,不能过早地转入社会主义,毛泽东插话说:“到底何时开始全线进攻?也许全国胜利后还要十五年。”①当天为会议做结论时,毛泽东又说:“关于完成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准备,苏联是会帮助我们的,首先帮助我们发展经济。我国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还要一二十年时间。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②1949年7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团校第一期毕业典礼上又讲:20年后,我们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看其情况进入社会主义③。9月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一些代表提议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共同纲领”中去,但中共中央没有同意,认为“这还是不妥当的。因为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如在共同纲领上写上这一个目标,很容易混淆我们在今天所要采取的实际步骤。”“在中国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必须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全国最大多数人民的要求。”④在回答党外人士关于中国何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时,毛泽东回答说,大概二三十年吧。⑤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批评了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认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⑥1951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⑦的战略构想,即主张用三年时间把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再搞十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推荐访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探讨 起点 历史